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29日讯 近日,市园林和林业局印发《青岛市“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涉及园林林业两个行业领域,范围为青岛市所辖各区市,期限为2021-2025年。
据悉,《规划》作为我市园林林业行业今后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全市园林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筑牢我市生态安全屏障具有战略意义。
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市将依托“山、海、城”地域特征,推进山水林田海岛湾系统治理,推动公园城市建设,全面推行林长制,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备、效益显著的城乡一体化生态空间格局。“十四五”末,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至1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建成区绿地率不低于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
《规划》提出,确定“一轴、两廊、三系、群线、多点”的园林林业生态结构布局。一轴是大沽河生态中轴,两廊是滨海景观生态廊道、北部生态廊道,三系是东部崂山山系、西部黄岛山群山系、北部大泽山山系,群线为河道和道路绿带等线形生态要素,多点为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林场、森林乡镇、综合公园、社区公园、游园、口袋公园等呈点状分布的生态斑块。
《规划》还提出,确定“一带、三群、五区”的林业产业发展布局。一带是大沽河生态产业发展带,三群是崂山山系森林旅游发展集群、大泽山山系森林旅游发展集群、黄岛山群山系森林旅游发展集群。五区是北部特色林果发展区、西部木本粮油林木发展区、东部特色茶果发展区、中部林木花卉发展区、西南部特色林果发展区。
在公园绿地体系建设方面,推进郊野(山头)公园绿地建设和滨水公园绿地建设。以各区市为主体,对市区的山头公园进行改造提升,清除违章,丰富植被,增加配套设施,杜绝侵占山头绿地,加大对双峰山生态公园、白云山公园、合肥路北山等七区60个郊野(山头)公园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全面提升(郊野)山头绿地综合服务功能。开展滨海岸线公园建设,在精细化管理好滨海步行道串联的原有公园的基础上,建设完成滨海艺术公园、邮轮母港公园、西海岸中央公园等14个滨海综合公园,着力提升滨海岸线公园的生态活力。实施滨河岸线公园建设,根据河道综合整治任务,同步推进河道绿化建设,通过自然岸线恢复、水土保持等生态治理,完成11条河道的规划方案和绿化建设,提高河道生态绿化水平,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在生态修复方面,统筹实施包含生态修复造林、沿海基干林带提升、低产低效林改造的生态修复工程2000公顷。并规划实施包含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森林抚育的森林提质增效工程,完成森林提质增效7650公顷。
在生态旅游网络体系建设方面,按照“山、海、河、城”四项要素,突出区域特色、生态功能及景观类型,统筹我市现有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各类公园绿地,发展生态旅游网络,打造市南-崂山滨海旅游、胶州湾滨海旅游、鳌山湾丁字湾滨海旅游、灵山湾滨海旅游、崂山森林旅游、西海岸森林旅游、平度大泽山森林旅游、城阳红岛湿地旅游、莱西大青山-莱西湖-姜山湿地旅游、大沽河山水田园旅游、胶州山水田园旅游等四类共11条生态旅游精品路线。
此外,《规划》提出,打造多层级的公园绿地体系,提升绿地精细化养护管理水平,完善公园设施和服务功能,公园绿地服务半径逐步达标,城市绿化品质显著提高。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强林地、湿地和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预期水平,建成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框架,形成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基础,推进生态廊道、生态修复、森林提质增效等工程建设,生态保护能力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进一步增强。推进绿化典型创建、“互联网+义务植树”、创新“公园+”建设模式。强化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科研应用,成立生态智库,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高行业科创能力与水平。深化行业改革,推动产业规模化,促进园林林业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规划》旨在指导我市园林林业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重点突出融合园林林业保护与发展,统筹园林林业一体化,实现绿色发展、绿色融合和绿色共享,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栋)
责任编辑:王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