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横流显本色,大浪淘沙见真金。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冲击,全球产业链变动加剧,青岛外贸马车逆风“奋蹄”,于“变局”中谋“新局”,跑出了半年跨越一个“千亿级”大台阶的“加速度”,用实力证明青岛开放型经济领跑全省、对标全国、链接全球的的信心和潜力。
青岛港前湾港区
(一)立足自身半年增量超千亿元,青岛抢抓外贸“窗口期”
早在3月初,青岛的气温还乍暖还寒时,青岛三柏硕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早早迎来了行业复苏的“春天”。
新冠肺炎疫情引起全球对健康产业的关注,这家以生产居家健身器材为主的企业,抢抓机遇,在今年一季度,产品出口数量同比增长200%,产品远销美国、英国、德国等地。
进入2021年,忙碌的可不止三柏硕健康科技一家企业。
“上半年出口增长300%,我们已经接到30万台订单,全年产能已经排满了。”位于青岛市即墨区人工智能产业园内的青岛影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已经满负荷运转,集团董事长孙立表示,因订单暴增,公司正在计划新增生产线。
正值“半年考”,青岛外贸亮出了一份有外贸进出口统计以来最抢眼的“喜报”——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3975.2亿元,同比增长39.6%,增幅位居计划单列市第一位。
青岛港锚地等待通关的货轮
增幅上,15个副省级城市上半年外贸进出口规模超过2000亿元排名前10名(深圳、宁波、广州、厦门、青岛、成都、杭州、南京、西安、大连)的城市中,青岛增幅第一。
总量上,青岛反超成都,逼近厦门,由去年年底的低于成都736亿元跃升为反超300亿元,与前一位的厦门相比,差距由去年年底的508亿元缩小为106亿元。
增量上,青岛达到1127.6亿元,仅次于深圳和宁波,超过成都651亿元,超过厦门133.5亿元。
半年增量突破1100亿元,这是什么概念?纵观青岛外贸进出口历史数据,每上一个千亿元的台阶,都是青岛外贸万众瞩目和期待的“高光时刻”,更是载入城市发展史册的重大跨越。从4000亿元上到5000亿元,跨越用时6年,再到6000亿元又历时3年。
而这一次,仅仅半年,增量破1000亿元,“历史上从来没有过。”据市商务局外贸处负责人讲,到目前为止,外贸历史上,青岛市的进出口总额年度增量最高值是680亿元。
数据的振奋人心,企业感受最为深切。“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中国率先稳定疫情防控,同时又是最早复工复产的国家,供应链能力迅速恢复,及时链接全球市场,我们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更加凸显。”开瑞国际物流(山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春玲介绍,目前欧美市场采购供不应求,公司上半年的出货量增加400%,而且从走势来看,她笃定“今年全年都会很好”。
与此同时,之前产业链转移到的南亚、东南亚等地区由于疫情反复,当地生产线跟不上来,订单纷纷重新转回到中国,国内制造业产能一下子爆发,企业接单接到年底,工厂加班加点开足马力赶货。以2020年为转折点,全球制造业供应链进入“卖方市场”,这给了青岛外贸“窗口期”的全新机遇。
非常时期,建非常之功。
特殊历史时期,贸易绝地反弹,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的青岛,必然不容错过这一绝佳机遇,全市上下齐动员,政府企业铆足劲,全力以赴,力争突破,朝着“一年跨越一个千亿级台阶”的目标大踏步迈进。
集装箱车辆排队进入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
(二)领跑全省逆风“奋蹄”加速跑,数据背后的“含金量”
山东是开放大省,肩负着全国对外开放前沿的使命。
纵观全省,今年上半年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进出口增长42.2%,占全国比重首次突破7%,达到7.4%;出口完成7581.5亿元,规模由全国第五位上升到第四位;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外贸前10位省市中排在第1位,其中出口、进口增速分别列第1位、第2位。
全省增速42.2%,青岛增速39.6%,两个数字放在一起,乍一看,青岛外贸的增速好似拖了全省的“后腿”。况且,全省外贸增速的“前三甲”,东营73.4%,烟台59.9%,临沂56.5%,个个都在50%以上。
实际上,基数和增速的逻辑关系在这其中不可忽略。
沿海开放看山东,山东外贸看青岛。今年上半年,青岛的进出口贸易占全省的近29.7%,在全国占比2.2%。青岛以3975.2亿元的进出口总量与排名第二位的烟台(2032.5亿元)拉开了1942.7亿元的距离,而去年同期这一差距值为1587.6亿元。
再看增量,上半年青岛外贸规模实现增量1128亿元,强劲拉动了全省增量的12%,超过省内除烟台之外的14个地市上半年进出口总额,相当于增速前两名的东营和烟台增量之和,相当于烟台、威海、济南三市增量之和,超过增速第一的东营710亿元。
枯燥的数据一对比,就有了生气和活力。
欧亚班列集装箱被提离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
外资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一座城市的开放潜力大不大、发展动力足不足,实际使用外资是一扇直观的窗。以2020年为例,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91.7亿元,纳税总额达到308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34.3%,利用外资已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山东省的外资“成绩单”上,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的青岛贡献不小,上半年全市实际使用外资37.7亿美元,居全省第一位。进入2021年以来,青岛连续6个月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全省第一。
全省16城市中,外资增幅前五位的是聊城905.08%、菏泽661.61%、济宁341.64%、临沂279.64%、泰安266.57%,这5个城市实际使用外资加起来,总和为19.9亿美元,占青岛市的50%。
胶东五市中,烟台、潍坊、威海和日照4个城市实际使用外资的总数为27.9亿美元,占青岛市的70.3%。省会济南实际使用外资12.7亿美元(增长141.57%),占青岛市的32%。
好成绩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从去年开始,青岛投资地多元化,制造业增长48%左右,外贸外资均创历史新高。”青岛市商务局外资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断上扬的数据背后,是青岛作为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窗口的直接体现,更是青岛的责任和义务,在全省对外开放事业中应有的贡献与担当。
青岛空港口岸的入境航班
(三)对标全国反超成都追赶厦门,成绩来之不易
在“变局”中谋“新局”,全球经济新格局下,青岛外贸能否抢抓新机遇,跨上新台阶,比拼的是眼光、能力与智慧,考验的是信心、韧劲和格局。
对于青岛来说,面向全国找准自己的位置,锚定对标,是寻求提升的关键。宁波、厦门、成都,是青岛外贸现阶段对标和瞄准的“三剑客”。
宁波与青岛的GDP不相上下,宁波的领先优势集中在外贸,2020年,宁波进出口总额9787亿元,今年上半年规模达到5638.93亿元,青岛要追赶的距离还很大。
2020年,厦门进出口总量为6915,比青岛领先508亿元;今年上半年,这一差距缩小为106亿元。在增量上,青岛从去年历史同期落后65亿元,到今年上半年反超厦门133.5亿元。
2020年上半年,成都进出口总额首次赶超青岛,高出363亿元,全年进出口总量领先青岛673亿元。成都的超越并非一蹴而就,抢抓历史新机遇,发挥产业结构优势,发力大项目带动,一系列大通道、大平台接连落地,厚植成都开放动力,成为开放进取之前沿,树立了全国典范。
然而,仅用了一年的时间,青岛迎头赶上,以显著优势成功反超——2021年上半年,青岛进出口总量领先成都300亿元,增量领先651亿元,增速高出24.7个百分点。
反超成都,逼近厦门,直追宁波,其实这份成绩来之不易。“今天能取得这样的超越,真的是一路小跑,未来我们在大项目推动上的优势还需要进一步强化。”青岛市商务局外贸处相关负责人说。
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内,欧亚班列列车正在装卸集装箱。
(四)链接全球发力下半程,外贸巨轮乘风破浪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中国贸易正在全球贸易复苏中起到“领头羊”作用,山东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已经吹响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号角,青岛亦展现出下半年外贸市场继续乘风破浪的底气和信心。
利用自身区位优势,青岛初步形成集海、陆、空、铁、邮等五种交通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综合物流枢纽。向海,青岛港是全球第五大港,依托200余条航线、每月近700个航班,为青岛外贸架起了海运黄金通道。
向陆,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开行欧亚班列297列,可以通达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沿线18个国家46个城市,逐步构建起“东接日韩亚太、西联中亚欧洲、南通东盟南亚、北达蒙俄大陆”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
向空,8月12日,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即将转场运行,这是山东省首个最高等级4F机场,集航空、高铁、地铁、高速公路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是全国首批智慧机场示范项目。“空中通道”正成为开放型经济新的上升空间,今年6月27日,成都天府机场建成投运,更早之前,北京大兴机场于2019年9月启用,根据山东省规划,2025年全省运输机场总数将达到12个,100公里县级行政单元覆盖率达到95%。如何挖掘空港贸易新优势,是青岛外贸的新课题,同时也是必选题。
新业态新模式是我国外贸发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7月9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强调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有利于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培育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对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
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这条“新赛道”上,青岛勇于向创新突破要增量。先后开通青岛至大阪、东京、莫斯科、河内、阿拉木图全货运包机航线,上半年跨境电商“垂直崛起”,进出口规模突破100亿元,成为外贸市场的“黑马”。“青岛拥有成熟的家纺、服装、家具、家电产业链条,叠加毗邻日韩等先天区位优势,未来,进军日本市场的跨境电商卖家将迎来一波红利期。”亚马逊全球开店华北区负责人张国柱表示。
去年,青岛市相继获批国家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和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这“三试点”相继示范落地,含金量十足,搭建了汇聚新发展动能的平台,也勾勒出一个更具开放活力青岛“卖全球”、“买全球”、“服务全球”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今年,青岛创造性落地中荷首个“前展后仓”项目,通过打造融合线上线下撮合、直播推介、海外仓展销一体化等贸易全流程的新型海外仓,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实现供应链的高效对接。
一个月前,全国第一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名单确定,青岛凭借“双试点”典型经验成功入选。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国赫通供应链有限公司等5家青岛企业同步入选第一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
企业的积极性也激发出来了。在国际航线运力紧张、运价暴涨的大背景下,一箱难求、一舱难求导致的“出货难”成为当前出口供应链的瓶颈,青岛外贸企业抱团想办法,行业协会出面搬“援军”。就在近期,青岛跨境电商协会牵头,20余家外贸企业与青岛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当面对接“中小企业扶助订舱计划”,共同顶住压力迎风而上抢抓新机遇。
跑赢上半场,发力下半程,青岛外贸就像一艘远航的巨轮,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乘风破浪,驶出新篇章。(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媛)
责任编辑:刘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