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黝黑的面庞,是他每天头顶烈日、走街串巷的最好见证;一双坚毅的眼神,背后是他整治城市环境、维护市容环境卫生的决心;一口纯正崂山腔,又无形中拉近了他和居民之间的距离,让他在一边执法一边普法时,就像是拉家常。近日,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来到枣园路的李沧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李村中队,听副中队长毕玉杰讲述了他的故事。
毕玉杰(左)和同事在清理居民区里公共区域占车位的杂物。 刘卓毅 摄
治占道,把人行道还给行人
随着青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10年来,李村商圈已成为青岛人流量最大的商圈,最高峰时有20多万人次进出。人气,意味着商机,很多小吃店为了能在屋里多摆几张桌子,把成箱的啤酒摆在了店门口,或者干脆把桌子支上人行道,在旁边再摆上招揽生意的灯箱。青岛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开展以来,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加大了巡查密度。 8月29日,记者跟随毕玉杰在夏庄路巡查。每当毕玉杰发现店门口有类似现象,他会进店找到经营者,让他把占道经营的物品收进店内。“环境变美了,大家心情舒畅,来这里逛街的人越来越多,你的生意岂不是更好做了? ”面对毕玉杰的劝说,经营者们纷纷表示赞同。他忍不住再好言几句,城市应该是宜居温馨的幸福家园,优美环境秩序大家共同维护,无论是商家还是个人,都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这样才能共同维护青岛的美丽。
20多年前,毕玉杰就成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的前身——城管执法队伍的一员。毕玉杰告诉记者,盯上街头客流的不仅是商家,一部分当地居民也想再在家门口“赚一笔”,开始占着人行道摆起了摊。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毕玉杰和同事们也会上前劝阻。 8月下旬的一天,毕玉杰的同事在书院路上劝离一名用小推车占道卖菜的当地女子时,被她的丈夫拉住胳膊不让走。 “他一个劲地大声吆喝,反复强调说我们态度不好,现场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 ”毕玉杰称,为了避免矛盾激化,他让女子的丈夫跟他回中队,他要一边普及法律法规知识,一边化解他心中的怨气。
要执法,先要把居民当邻居
回到中队后,女子的丈夫余怒未消,一直在大声吆喝说执法人员“管了不该管的事”。毕玉杰没有和他争辩,先给他倒了一杯水,再找出一系列法律法规,列出执法依据并告知对方。毕玉杰还告诉对方,他也从事了20多年城市环境管理执法工作,摆摊辛苦,他们执法也辛苦,都需要互相体谅。
“我老家是毕家上流的,现在咱们整个李沧区的面貌大变样,多不容易! ”为了让男子明白其中的道理,毕玉杰把自己的经历也摆了出来:李村商圈乃至整个李沧的美丽,需要每一个人的维护,作为土生土长的李沧当地人,更要带头维护城市的环境。作为一名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劝离占道经营,制止违法行为,更是职责所在。经过劝说,这名男子消解了心中怨气,和毕玉杰握手道别。
“我们是执法人员,我们的工作,就是要维护干净整洁、美丽有序的城市环境。 ”毕玉杰告诉记者,在他看来,中队驻地紧挨居民楼,每一名执法队员,都要把李村当地居民当成邻居来相处。邻居有不当的行为,大家都是先和气地说道说道,如果对方坚持不听,再通过执法整治。 8月中旬,街道一社区居委会向中队反映,青峰路一居民院内多了一处大约4平方米的板房,里面堆满了杂物。工作人员确认,此次搭建是附近一家小商店为了存东西用的,并未办理任何手续,而且占用了公共区域。居委会多次劝说,小商店的经营者一直不肯拆除,中队立即下达了限期责令整改通知书,期满后上门强制拆除。
毕玉杰(右)和同事在拆除居民区占车位的地锁。
劝商贩,他天天满口崂山腔
在毕玉杰看来,如今的李村夏庄路、书院路、向阳路和京口路等主干道是热闹非凡,背街小巷里却是几分安逸和宁静。为了守护这份紧邻热闹的安逸,他和同事们每天都会走街串巷巡查。 “停车难”一直是不少老旧小区居民头疼的问题,私自安装地桩地锁更是“绊脚石”。 8月29日上午,毕玉杰和同事来到峰山路附近一处小区内,拆除了居民私自安装在公共区域的地锁。可就在此时,一名地锁的主人匆匆跑下楼,企图制止毕玉杰。“大叔,我来了多少次,劝了你多少次?这次必须拆除。 ”面对毕玉杰柔中带刚的话语,这名男子不再接话了。毕玉杰拆除地锁后告诉他,未经许可,在楼前公共区域私自安装地桩地锁是不允许的。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从这些小事抓起,真正让大家意识到,文明就在身边,需要大家的参与。 ”毕玉杰称。 “文明需要大家的参与”这句话,是毕玉杰经常挂在嘴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的毕玉杰,为了更好地和群众沟通,每天还是要使用方言。
毕玉杰和同事们在书院路重庆中路路口一处小区门前,发现有占道经营的商贩。在劝离时发现,他们都是附近小区的老汉和老太太。 “当地改造拆迁,他们都分了房子,但还是喜欢去重庆路西边的地里种种菜。”毕玉杰告诉记者,这些老人都不缺钱,只是闲不住。 “他们起初不理解,为啥在自家门口卖菜还不让? ”毕玉杰称,每到这个时候,他都会用正宗的崂山方言告诉大家,现在不比以往,大家住的地方是城市了,占道经营,让人行道上的行人无路可走,不是城市该有的样子。“我也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我知道种菜不容易,但那些在人行道上赶去上班的人也不容易,大家要互相理解。”毕玉杰称,经过中队的努力,路口占道经营的现象已经大大减少。
受委屈?他有自己一番看法
“和20多年前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相比,现在大家的文明程度和法治意识都提高了不少。 ”毕玉杰感叹,最初从事城市管理工作时,抗拒执法的情况每天都要遇到多起,甚至还有人辱骂、殴打执法人员。年轻时的毕玉杰非常不理解,他和队员们每天都是风吹日晒,就是希望城市环境越来越美丽,为什么还要受这番委屈?但随着阅历和工作经验的慢慢增长,毕玉杰对这点有了新的认识:城市的成长,文明的养成需要时间,一点急不得。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衣食住行的需求,这是社会规律。有的地方建起了新小区,但附近没有农贸市场和商场,这个时候,卖菜卖日用品的小商小贩自然就会出现;有的路上通了一趟新的公交车或者地铁,但小区的这一侧没有门,难免会有人图方便自己想办法“开门”;随着道路的畅通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买车的人越来越多,在公共区域“抢车位”的现象必然出现。随着社会和发展和进步,城市的配套设施会越来越完善,居民的文明程度也会提高,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也会得到更多人的配合。“每天走在大街小巷,越来越能体会到这身制服,这项工作的意义。 ”毕玉杰称。(观海新闻/青岛晚报首席记者 刘卓毅)
责任编辑: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