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家住青岛市城阳区红岛街道的高龄老人刘志足和韩玉德,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大礼包”,里面有小夜灯、多功能助行器、轮椅。
原来,这两位老人都独居在家,患有多种老年慢性病,天气渐冷,出门很不方便。红岛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针对两位老人的居家环境、跌倒风险和置换辅具需求作了评估,把老人需要的适老设备送到了家。中心工作人员一边询问老人身体状况,一边详细讲解设备使用方法。“有你们在,我很安心。”刘志足表达了深深的谢意。
据了解,目前红岛街道已顺利完成34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自开业以来,为辖区60周岁以上的老人提供洗衣做饭等多种上门居家养老服务,还设有助老大食堂、助浴室等多功能室供老人使用。”红岛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袁雷声告诉记者,今后会加强专业水平,为周边老人提供更优质的养老服务。
“一老一小”工作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山东各地以学党史、践初心为出发点,以办实事、惠民生为落脚点,聚焦“一老一小”群体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多措并举助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档升级,推动一批群众期盼多年的政策实现全面覆盖、落实落地。
“闺女出远差,我上了年纪,腿脚不便,多亏社区食堂的人将一日三餐送上门,才没让孩子多牵挂。”家住烟台开发区金东社区的车振东老人说,他们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上门送餐顺便看看家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烟台开发区社区食堂项目启动以来,已建立了8家试点社区食堂。“在建设过程中,有专人与食堂经营单位联系,不断根据实际经营情况调整政策。”烟台开发区人社局民政处处长姜福明说,社区食堂与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项目相结合,兼顾满足中小学生就餐等需要,能最大限度发挥市民社区食堂的公益属性。
“有了这幸福院,俺也能天天吃上热乎饭了。”日前,在东营市利津县陈庄镇堐西村,80岁的独居老人单连英高兴地说。该村按“政府补贴+村集体补助+子女承担+社会捐赠”模式,筹资200多万元建设幸福院,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午餐和晚餐服务,并配备棋牌室、健身房、阅览室等活动场所,让老年人吃得好、玩得好,安享幸福晚年。
利津县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形式,引导全县8家志愿服务组织与各幸福院结成对子,每月开展包水饺、理发、量血压、照大合影、文体娱乐等志愿服务活动,为老年人提供精神陪伴的同时,帮助各幸福院规范运营机制、改进服务模式。
截至目前,利津县有效运营的农村幸福院已达52家,下一步,利津县将根据各村不同情况,进一步探索幸福院建设运行模式,加大覆盖面,让更多农村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为农村老年人托起稳稳的幸福。(大众日报记者 赵琳 张兆友)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