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闻青平
于洋,一个普通人的一次旅行,为何会受到“举国关注”?原因不难理解:于洋的旅行,是为了找寻自己的“诗与远方”,而我们通过他的这次“历险记”般的旅行,看到了国与民的“现实与未来”。
一面五星红旗吓退劫匪,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然而这样的故事却一再发生,电影《战狼2》里的高举国旗的镜头来自原型故事,类似事件还有很多。国旗成为国人的“通行证”,现实一再证明,这已经不是童话,这成为了一个真话、实话,演绎了一段段佳话。
国旗的伟力何来?
伟力之一,是国家强大的实力。在经济实力方面,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间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论军事实力,从两艘航母辽宁舰、山东舰可窥一斑,“东风快递,使命必达”更令人闻之热血沸腾。
重要的是,中国是和平崛起。中国不仅不称霸,而且倾力帮助众多国家的发展和建设,特别是在战“疫”过程中,从疫苗到防护用品等,支援了众多国家的抗疫行动,为世界早日战胜疫情贡献了中国力量。
强大而不仗势欺人,令人敬畏而不是惧怕,威严、自信、友善……崭新的中国形象,也赋予了身在海外的华人以行走江湖的底气。当遭遇危险时,亮出国旗,表明中国人身份,足以形成一个强大的“护体”气场。
《战狼2》剧照
伟力之二,是中国保护国民之不遗余力。
拍摄《战狼》的演员吴京曾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的护照也许不能把我们送往每一个地方,但能从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把我们接回来。
保护国民,我们的国家不遗余力。电影《湄公河行动》也是改编自真实的事件,当时十余名中国船员在金三角遇害,我们的专案组深入“龙潭虎穴”,虽远必诛,将案犯绳之以法,还被害国人以公平正义。
许多的案例,在无声无息中塑造了中国的大国形象,铸就了国旗里的猎猎作响的凛然正气,令一些歹徒望而生畏。
在中国,似乎还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国家能够如此尽心竭力护佑民众,也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民众能如此热爱国家,为生在中国而庆幸、自豪。
上世纪三十年代,林语堂曾写过一本《吾国吾民》的书,较为系统地向西方宣传中国和中国文化,他希望通过此书来促进西方人民对中国的了解。他在书中说,中国本是一个古老而伟大的国家,“可是,今日,她无疑是地球上最糟乱最失政的国家,最凄惨最无告,最不能和衷共济以排万难而奋进……”
国家衰落的时候,国民也没有尊严和地位,任人欺侮。国家是“弱国”,民也是“小民”,国民被称“东亚病夫”,被斥“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经过数十年的建设,我们的国家逐渐富强起来,开始走向“国富民强”的新时代。
躬逢盛世,扬眉吐气。从“弱国小民”到 “富国强民”,吾国吾民共进共强。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合力建设起了一个强盛的国家,国家成了人民的最大的“靠山”,人民也从未有过这样的底气,在世界面前也从未如此有“面子”。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道出了国家与人民的辩证关系。
14亿多国人共同奋斗建设起的繁荣富强的国家,也将会全力保护每个“14亿分之一”,让每一个无论身在何处的“分子”,都感受到气势磅礴的“分母”力量,感受到脚下的无比坚实。
我们每个人都一边从“分母”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一边做一个强大的“分子”,将“一己之力”汇入“一国之力”。每个人都在一心一意建设着国家,国家也在全心全意保护着我们每个人。
“被欺负、压迫、奴役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的声音仍在耳边回响,振聋发聩,“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坚不可摧,催人奋进。
当手中的国旗展开的时候,于洋,或者换作你我,心中一定都会出现这道“巍巍长城”,给我们以力量、安全和尊严……
责任编辑/王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