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建青岛航海展览馆,他卖掉了一套房子

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首航的日期,这一天对中国航海事业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 2005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7月11日确立为“中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期。今年7月11日是第17个“中国航海日”,今年的主题是“开启航海新征程,共创航运新未来”。我国是海洋大国,也是航运大国和造船大国。在“中国航海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早报记者采访了岛城的航海人,倾听他们的蓝色故事……

团岛三路16号,黑色铁艺大门边悬挂着 “原青岛海岸电台旧址”的门牌,一座黄色矩形老建筑兀自挺立在院中。尽管与周围环境有点格格不入,但它却是青岛建置130年的见证者。这里就是青岛航海展览馆,是山东海事局四级调研员马桂山的“第二个家”,更是承载着这位海事人的“蓝色梦想”。

2015年马桂山开始筹划建设青岛航海展览馆,为此卖掉了一套房子,并且向银行贷款,耗资300多万元四处收集航海展品,展品数量多达600多件。 2019年7月11日,展览馆正式免费向市民和游客开放。目前,青岛航海展览馆正在申报“针路航海博物馆”,一旦申报成功将成为山东省和中国北方的首个航海博物馆。

为什么要建航海博物馆?马桂山的回答是:“博物馆浓缩了城市的历史记忆,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可以更广泛更直观地向市民、学生普及航海科普和水上安全知识,激发孩子们的海洋梦想……”

7月10日,马桂山在青岛航海展览馆内给学生们讲解航海知识。

1

触摸蔚蓝

他成了一名海事人

每天,从西海岸的住处,马桂山要坐公交车40多分钟才能到达单位,在路上他要梳理一天的工作计划,时间对于他来说很宝贵,这个习惯其实从他成为一名海事人就开始了。

父亲曾是一名海军军人,马桂山在团岛部队大院里长大,打小就喜欢到海边钓鱼捉蟹,望着海上来来往往的船,他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够驾船出海。

“本想走父亲的路,当一名光荣的海军军人,后来听到青岛海监局(山东海事局前身)招人,想到海监局也有船,也穿制服,于是就报考了海监局。”高中毕业后,马桂山考进了青岛海监局,成为一名通信值班员。期间,他先后干过高频话务员、打字员、文书、秘书、研究中心信息室副主任、宣传干事等,多篇论文被核心期刊发表。经过不断学习,马桂山获得了大连海事大学的在职研究生学历。

在不断学习中,马桂山对航海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徐福东渡到法显登陆崂山,从唐朝青岛海上贸易的兴起到宋朝在胶州板桥镇设立北方唯一的市舶司,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海事局和青岛海关的前身,从齐吴海战到后来的宋金陈家岛大海战,从1892年青岛港开埠到近现代的航海与海洋事业,青岛在中国航海发展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一切都让马桂山如此着迷。

2

公益先行

进校园传播海洋文化

“推动你的事业,而不要让你的事业推动你。”马桂山很推崇富兰克林的这句名言,推广海洋文化成为了他的事业。

2012年,马桂山当时负责山东海事局的新闻宣传工作,并主动当起了山东海事局政务微博“小编”。官微能为社会、为百姓做点什么呢?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他发起了水上安全公益事业。马桂山带领青年志愿者开展了水上安全公益服务活动。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马桂山起草了《交通运输部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的通知》,后来,他又跑到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和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山东省水上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方案的通知》,成为山东省水上安全知识进校园公益活动的发起人。

马桂山组织带领志愿者广泛开展水上安全“进校园、进社区、进海岛、进渔村、进企业、进港口”的“六进”活动,向社会广泛传播水上安全和海洋文化,宣传保护海洋环境。他从社会上募集了1000件救生衣和200个救生圈,价值9万多元,无偿捐助给沿海社区组建水上安全志愿队伍。 2016年他推动成立了青岛小港湾水上搜救志愿者队伍,成功救助两艘遇险渔船,9人全部获救。9年多的时间,马桂山和团队共培训了24.7万名孩子。

3

半路出家

收藏新手挫折中成长

2015年,山东海事局让马桂山筹建信号山航海展馆,这处展馆总面积100多平方米,展品200多件。在建设信号山展馆时,让他对航海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并且一下子就迷上了航海文化。 “这一迷上就拔不出来了。 ”马桂山笑着说。

在开展水上安全进校园活动中,马桂山发现缺少开展活动的专业场所、设施,而信号山航海展览馆太小,不能满足要求。他向山东海事局提出,青岛是海洋城市,应该进一步传播航海文化,建设一处专业航海展览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团岛备用发信台一直闲着,把它给我,我建一个大的展馆,不要局里一分钱。 ”马桂山这样向单位提出自己的想法。山东海事局被马桂山决心所感动,同意让他来筹建展馆。

就这样,“半路出家”的马桂山开始在全国乃至全球海淘航海老物件。那段时光,马桂山用“疯狂”来形容自己的举动。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去当地的拆船厂、文化市场,寻找每一个跟航海有关的老物件。航海属于收藏界的小众,特别是作为一名新手,马桂山曾经被骗了很多次,有造假者把瓷碟丢在海中,任由贝壳生长在上面,然后取出来当成沉船陶瓷兜售,原本几元钱的一个碟子,变成了上千元的藏品。马桂山交了五六万元的“学费”,边学边收藏,逐渐掌握了很多鉴别技巧。

4

卖掉房子

一心打造航海展览馆

2019年7月11日,青岛航海展览馆正式开门纳客,向市民和游客免费开放。展览馆的内容主要为百年海岸电台历史、青岛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古代的通信导航和航海知识科普等,馆内有航海藏品600余件,最远可追溯到唐代。

“为筹建这个航海展览馆,我卖了一套房子。家人问我卖房子的钱哪去了,我就说在地下储藏室里。家人又问为什么放在储藏室不存银行里?我只好回答全买航海展品了。这惹得家人大怒,‘那你去储藏室睡吧! ’”马桂山提及此事时,言语间轻描淡写,却分明使人感受到为了梦想倾尽所有、坚守初心的精神——誓做海洋文明的传播者。

采访过程中,马桂山还向记者讲述了他收藏品过程中的一段趣事。 2015年在福建一个偏远的小村里,马桂山发现了一个“曙光女神”号的雾钟,它的名字是“MS AURORA”,和起义的 “重庆舰”名字“HMSAURORA”只差了一个字母。当时马桂山以为这是“重庆舰”的雾钟,欣喜若狂立马抱在怀里就不撒手了。后来回到了镇里,马桂山找了家网吧,上网一查,发现这钟少了一个字母“H”。 “曙光女神”号是上世纪70年代德国造的一条货船,后大连远洋公司买下了这条二手船,改名为“越富”轮。 “当时心里也是很失望的,我真想在MS的字母前刻上个‘H’。 ”马桂山笑着说:“雾钟代表舰船的灵魂,舰沉了,船员把钟摘下来带走,再造一条舰,把钟挂上,它的灵魂和精神仍在。 ”

航海展品在国内收藏是非常困难的,青岛曾被德国、日本占领过,于是马桂山把目光瞄向了国外。

马桂山曾经从网上花了上万元淘了两部一百年前的电台,但是无法通关,最后只能退回去,结果电台摔得稀里哗啦,与卖家协商,最后只退了他150美元。马桂山告诉记者,航海天文钟是非常精密的仪器,运输途中不碎不坏,那就烧高香了,修一个最少3000元。至今,他的仓库里还有一批破损的古老船灯,这些都是他购买的藏品,因在运输途中意外破损,已经无法修复,每一个价值好几千元,这让他心疼不已。

“因为每件藏品的背后都是一段航海故事,都在传承着航海历史的记忆。牢记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创造历史。作为一名青岛人,我有义务为这座城市做点贡献。 ”马桂山说。

5

镇馆之宝

背后隐藏着珍贵历史

青岛航海展览馆所处的原青岛海岸电台旧址,是中国仅存的百年历史海岸电台遗址,据可考历史记载建成时间为1921年。新中国成立后,青岛海岸电台在港口运输、管理、航行安全以及海难救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1世纪初,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青岛海岸电台业务大幅缩减,电台无线电报、无线电话业务陆续关闭。“这座电台是青岛航海和无线电发展历史的见证,它和青岛知名的百年灯塔一样,是青岛珍贵的航海文化遗产。 ”马桂山说。

在展馆大厅里,记者大开眼界,见到了很多从未见过的古老航海天文钟、有线发报机、船用雾号、消防水枪、水浮司南、船灯等航海物品,甚至还有船上使用的捕蝇器等物件。

展馆收藏的武田毅雄航海罗盘

马桂山向记者介绍了几件“镇馆之宝”,其中第一件就是武田毅雄的航海罗盘。这是他从一个吉林长春藏家手中淘来的。该罗盘为纯手工打制的支轴式旱罗盘,像个牛奶锅,且带着平衡环和原始的方位圈,为19世纪末意大利作品。罗盘由木盒盛装,木盒盖正面有汉字书法“指南针”,反面书法“歖蘭亭武田”。武田毅雄,中日混血,原名王毅雄,1904年4月28日出生于辽宁旅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苏军总参侦察总局工作。他领导的“捷列金”小组,是二战中与“拉姆扎”齐名的著名情报小组,他在日军核心部门战斗了14个春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另外一件“镇馆之宝”就是许景澄的《外国师船图表》传本。这是马桂山花了2.8万元淘来的藏品。许景澄是北京大学第二任校长,被誉为中国近代海军之父。1885年-1887年,许景澄在外国操办经远、来远两艘装甲巡洋舰的订购,借两艘铁甲舰未完工的机会,深入船厂稽查船制的利弊,搜集各国甲船情况而成此书,并于1888年上呈朝廷,强烈建议清政府建设海军,加强海防。此书对当时的海军建设和北洋水师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6

未来愿景

不遗余力传播航海文化

“来,请你听一听1818年前的声音,依旧那样清脆有力。”马桂山一边招呼记者,一遍晃动着一个西班牙航海雾钟,雾钟制作很精美,上面还带有一些特殊的符号标记。

青岛航海展览馆为公益性质,免费参观,展馆除接待参观外,还承担中小学生水上安全与防溺水教育、航海科普教育、海员心理健康与法律援助等社会公益项目,马桂山是这些项目和课程的创建人、发起人、组织者。

7月10日,青岛市实验小学2020级5班的学生和家长们来到青岛航海展览馆,马桂山放弃周末休息,为大家上了一场生动的航海知识科普课和水上安全教育。“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在孩子们心底里种下一颗海洋强国梦的种子,等他们长大后,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岛市实验小学2020级5班班主任李艳说。

在马桂山的指导下,市南区八大峡小学师生把当年的宋金陈家岛大海战变成了舞台剧。 7月11日当天举行了首演,全场观众对孩子们的精彩演出报以热烈掌声。在演出现场,马桂山的眼睛湿润了,他被孩子们的倾情演出感动,被老师、孩子辛勤付出感动,也被自己的“坚持”而感动。马桂山有一个打造青岛历史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情景剧的宏大目标,把青岛的航海历史搬上舞台,搬到公园、搬到广场上,让航海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打造青岛海洋文化旅游情景剧品牌。

马桂山说,他有很多的梦想,等展览馆申报博物馆成功后,他要把博物馆打造成为水上安全培训基地、海洋与航海研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区党建教育基地和航海文化中心,他要开发一系列的相应课程,打造专业的海洋志愿服务平台,进一步传播航海文化和水上安全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岛城的历史,更好地进行航海科普知识及爱国主义教育。(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陈勇)

责任编辑:单蓓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