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哭闹、发脾气?|找到原因一切就迎刃而解了,这可比发脾气要管用

你是情绪稳定的父母吗?

如果是的话,那恭喜你的孩子呀!他们肯定拥有满满的安全感。

因为孩子犯错了也能被平和以待,有诉说沟通的机会。

他们能大胆放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真实的脾气,因为有父母的信任、包容。

01.

情绪稳定的父母,能更好地包容孩子的情绪。

遇到孩子发脾气哭闹的情形时,你会怎么办呢?

是随着孩子的哭闹而激动崩溃,还是会冷静地找找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闹?会发脾气?

一定是有缘故的,哪怕是你说的无理取闹,也带着这样做的目的。

一旦找到了原因,一切就迎刃而解了,这可比发一通脾气要管用得多。

记得儿子一岁多的时候,有一次他消化不好,医生给开了一些散剂。

那个药我尝过了,味道怪怪的,还有点苦,的确很难喝。

第一次给儿子喂药,他以为是好吃的,所以我一勺就顺利地灌下去了。

然而过了一会儿,儿子突然反胃,刚刚吃过的药连同饭菜一起吐了出来。

我觉得饭可以暂时不吃,但不吃药怎么能行?于是第二次哄儿子吃药。

这次儿子可没那么乖了,他说什么也不肯吃药,还接连两次打翻了药液。

我气得把他抱在腿上,按住他强进灌药,儿子拼命挣扎,哭声震天。

老公见状,直接把儿子抱过去说:“哪有你这么硬灌的,行了,这药先不吃了!”

我气愤地说:“不吃药病能好吗?”他说:“你那样把他吓坏了,以后他还哪敢吃药了。”

我说:“你有办法你来喂啊,反正我除了硬灌没别的办法了。”

老公没理我,抱着孩子出去了。

回来时,我见儿子一手举着一颗棒棒糖,一手拿着一把漂亮的小勺子。

这次,老公调好了药液,还在其中加了一点点糖。

他自己先尝了一点儿,然后美美地对儿子说:

“嗯,甜的。这次我们来用这个漂亮的勺子,宝宝自己拿着吃,吃完药我们就吃棒棒糖好不好?”

那时候,儿子已经能听懂大人说话了。他看着爸爸的表情,听话地把满满一勺药吃了进去。

爸爸立刻夸赞说:“宝宝太棒了!来,我们奖励一颗棒棒糖!”

从那以后,儿子每次都用那个小勺子自己吃药,再也没有哭闹和抗拒过。

反思这件事,我觉得自己喂药的方法的确太粗鲁、太强硬了。

孩子本来就难以接受苦药,我又在身体上压制他、束缚他,极大地增加了他的不安全感。

面对这种不好的体验,他会生出很多恐惧的想法,所以就会拼命地挣扎和抗拒。

对于陌生的事物,有了父母的接纳、包容和引领,孩子心里就有了满满的安全感。

因此,遇到孩子哭闹抗拒的时候,一定要耐心,保持情绪的稳定。

02.

暴躁易怒的父母,会让孩子变得畏手畏脚。

我真的很羡慕那些父母脾气平和的孩子。

哪怕做错了事,父母也不会大喊大叫地责骂,而是很温和地告诉他们哪里不对,应该怎么改正。

这种教养方式让人感觉就像一阵清风。

前不久,外甥女在家人群里发了一段她女儿在雨里踩水的小视频。

小女孩穿着雨衣、雨鞋,和爸爸在雨里欢快地走着。

看到一个小水洼,她便兴奋地在里面又蹦又跳,溅起的水花弄湿了她爸爸的裤脚。

爸爸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对女孩说:“踩水这么开心啊!但是要轻一点儿,因为会弄湿爸爸的裤子。”

真是好脾气的爸爸呀!

我心里想:如果是自己的孩子这样做,我没准儿会数落他几句。

有些父母,如果遇上自己不开心,也许会很生气地责备孩子,要他马上停下。

甚至喋喋不休地说孩子的不对,掰着指头把很多次的行为都算在一起。

其实,这样的事,真值得这样做么。

告知孩子行为的规则,就事论事就好了。

一旦孩子的行为有一点出格就被父母批评指责,最后的结果就是让他们变得畏手畏脚。

父母在,什么都不敢做,因为怕犯错,怕被父母说。

03.

在轻松而被信任的家庭环境中,孩子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

记得有一次我去给儿子开家长会,在学校里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一个女孩没考好,在走廊里放声哭泣。

身旁的妈妈一直在安慰她,可她还是跟妈妈扭头别棒,给妈妈一个冰冷的后背。

我跟那个女孩的妈妈很熟悉,就问了一声“孩子怎么了”。

女孩妈妈说:“有一科老师判错了试卷,导致她没考入年级前十,心里正委屈呢。没事,她发泄发泄就好了。”

女孩委屈是一定的,因为没进入前十,她就不能成为学习标兵,也无法否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

这次夏令营有一项是参观北大校园,那可是女孩梦寐以求的理想。

开完家长会,我看到女孩和妈妈有说有笑地离开了。

后来,我给女孩妈妈发了条微信,问她是怎么平复女儿的情绪的?

她说:“孩子也知道重新评分、重新评优已经不可能,但她就是委屈得想哭。我答应孩子会找老师申请夏令营名额,如果去不成爸爸妈妈就带你去,因为她在父母眼里就是最棒的,必须去北大。”

很佩服这位妈妈。

在面对孩子的情绪时,很多的爸妈是受不了孩子哭的,觉得会让自己很难受。

他们也见不得孩子悲伤、发怒,觉得这是自己没有教养好孩子,才会让孩子有这么多“不良的情绪”,心里期待孩子能快乐开心、平和,觉得这些才是好的情绪。

如果一定要把情绪分好坏,那就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会阻止孩子表达那些不好的情绪。

比如孩子一生气,就会喝斥他停下来。

“不要哭,不要生气,不要这样子!”

“不要害怕,不要悲伤,快乐起来!”

可是,这些情绪都是真实的存在,需要被看见,更需要被接纳。

如果在亲爱的父母这里,都要学会隐藏的话,那在外人面前,怎么放置和表达这些情绪呢?

那就只能压抑在心底,任凭它们撕咬自己的内心?

久而久之,心理就会有伤痕。

父母应该去倾听孩子的心,接纳他们的所有情绪,并且给予他们支持。

告诉他们,我看到了,我理解你,并且我能支持你。

有的父母还会跟孩子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和成长故事,更能拉近跟孩子的距离。

他们会觉得父母是无条件接纳我的,我可以袒露心扉,我可以信任他们。

这是亲子沟通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会有真正有效的沟通。

04.

保持自己平和快乐的情绪,才能有更好的状态面对孩子。

有一位朋友曾经说起过自己的困惑。

她说有了孩子之后,因为工作忙,就把孩子送到了姥姥家。

每到周末,她就会过去看孩子。

时间长了,她发现女儿总是推开她的拥抱,扑到姥姥姥爷怀里,她感到非常难受。

后来她发现女儿有点内向,而且胆小、软弱,东西被其他孩子抢走了,都只会哭着找姥姥。

朋友觉得这是父母不在身边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影响。

为了弥补孩子,朋友辞掉了工作,不想再跟孩子分开。

可是她发现自己放弃了工作、休闲,将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可孩子还是有很多问题。

朋友变得焦躁易怒,有一次还因为孩子不敢上场表演,而在候场的时候狠狠地推了她一把。

那次孩子也吓到了,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大哭。

回家后她还是不想理孩子,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

可是过了几天,冷静下来后一想,其实自己的情绪已经影响到了孩子。

这样的焦虑和不稳定的情绪,反而让孩子无法放松下来,在家里都变得小心翼翼的。

如果妈妈或者爸爸一直是暴躁的,不快乐的,那肯定无法给孩子带来平和跟快乐。

我们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脾性,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不如意的事。

能管理好自己情绪,让自己情绪稳定,真的是一门修养的大学问。

而做了父母,更应该好好修炼。

因为在父母的情绪里,藏着孩子的安全感。这是影响孩子一生的最宝贵的东西之一。(作者|阿慧)

你的孩子经常哭闹、发脾气吗?这种时候你是怎么做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更多内容请关注“观海·倾诉”频道。

责任编辑:李慧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