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2021年7月14日8版
一周说
攻坚克难 边破边立
如果城市是幅美丽的画卷,那么违建就是其中最碍眼的瑕疵。尽快清除影响市容环境的违建,让城市画卷再现靓丽色彩,是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的必要之举。
近日,我市顶格推进,围绕市民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市容环境的违法建设和“十乱”现象,展开凌厉的攻势。相比其他影响城市环境的问题,私搭乱建无疑是环境治理中的“痼疾”,不仅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城市形象,更侵害群众利益、有损社会公平。重拳出击,势在必行。
但要实现存量违建“基本清零”的目标,绝非一日之功。我市的拆违工作刚刚开始,就出现了一些小“杂音”。日前,多位网友通过观海新闻客户端“直通12345”平台反映,城管工作人员在小区的拆违现场,遭遇违建责任人的百般阻挠,有的居民甚至撒泼打滚,极尽刁难,致使拆违效果大打折扣。
应该看到,违建牵涉的利益千丝万缕,可谓一道全国性城市治理难题。正如改革进入深水区,必须动真碰硬方能越过险滩一样,拆违进程也绝非一马平川,面对利益纠葛和权益纷争,作为城市“管家”的城管执法部门,必须要有高超的战略智慧和灵活的战术手法来从容应对。既要坚守公众利益,又要避免激化矛盾;既要坚决依法拆违,更要公平拆违。在这方面,省城济南的经验可以借鉴,在拆迁过程中,该市坚持“先政府后个人,先党员后群众”的原则,对违建分批公示,对未在规定时间内拆除完毕的涉“公”违法建设,采取约谈、通报批评、组织处理等措施,确保拆违的顺利进行。打铁必须自身硬,先公后私,拆出了公平,拆出了正义。唯有一把尺子量违建,一把刀子切到底,方能使得拆违工作真正得民心、遂民愿、让民服。
无疑,拆违是一场城市治理的“硬仗”。在这场“攻坚战”中,也能折射出一个城市的社会治理演进之路径。以此为契机,探索创新多元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是题中应有之义。面对这块难啃的城市管理“硬骨头”,北京、上海等国内先进城市先行一步,创出社会共商共治的拆违“新路数”。尤其是北京石景山区,通过党建领头统筹、强化综合执法、基层共商共治等新型治理模式,不仅将各类资源全面下沉到街道,让综合执法成为一把城市治理的利剑,更是在基层成立了“老街坊劝导队”,进行自拆、劝拆和助拆,共商共治,攻坚克难。该区用1年多时间拆除的违法建设面积,超过其前20年的总和,率先成为“基本无违法建设城区”,为解决国内城市违建问题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有益经验。我市也要在拆违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联动工作机制,形成以党建为引领、居民自治、社会组织参与、三级网格员协同的“大联动微治理”模式,让拆违工作成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具体实践。
拆违还是一场城市治理的“博弈”,不仅要拿出“硬功夫”,也要拿出“巧绣工”。一方面,对于已经认定并进入整改程序的违建,相关部门应敢于担当,动真碰硬,科学整治。要拿出“组合拳”、“硬办法”,拳拳着实、招招见效,真正做到拆“存量”,控“新增”。另一方面,对于多次下达整改通知拒不执行的,还要拿出切实的解决之道。在这方面,可以学习成都利用法规和新技术手段为拆违保驾护航的经验,该市在拆违过程中,同步发布相关地方法规,规定对违法建设不得办理相关不动产登记手续,并将当事人拒不自行拆除违法建设的信息等纳入信用管理,全面助力拆违顺利进行。
城市的拆违史,无疑也是一部城市规划的变革史。因此,一方面,拆违进程要攻坚克难;另一方面,拆违模式还要边破边立。一“破”一“立”,细微之处可见真章。让我们欣慰的是,不久前,市北区永吉路上一处20多年的三层违建,被多个部门联合执法,夷为平地。据介绍,这是扎实推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以来,市北区拆除的面积最大的违法建筑。按照规划,这片腾出来的空地将建设口袋公园。一方面,依法拔除了多年来的城市“顽疾”,可谓大快人心;另一方面,利用拆违留下的“真空”补齐民生短板,更加温暖民心。这个事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相关部门拆违的决心和力度,也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拆违过程一定要跳出仅拆不建、仅破不立的思维惯性,未来,要结合城市长远规划,制度先行,便民首重,让“拆违”更加充满民生温度。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破”是为发展着想,“立”是为百姓造福。因此,只有以更大的气魄、更强的决心和更科学的治理模式推进拆违,才是保障群众利益的根本之道。未来,相信青岛将结合拆违进程,不断提升城市品质,积极探索一条城市有机更新、治理转型的有效路径,为城市发展描绘出更美好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