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非遗在社区”系列活动暨第五届青岛峄阳“非遗大集”启幕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7月15日讯 彩旗锦衣,辗转腾挪,刚柔相济……伴随拥有近500年历史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洼里盘鼓的鼓声,青岛市“非遗在社区”系列活动暨第五届青岛峄阳“非遗大集”,今天上午在城阳区胡峄阳文化园正式开启。来自各区市的100余项“非遗”亮相园区,集中展示地方特色文化、民俗、手艺与美食。

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民大众的智慧创造,彰显独特的文化基因,也是一地民众共同的精神标识。本次活动由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共青岛市城阳区委宣传部主办,城阳区文化和旅游局、城阳区流亭街道办事处、东流亭社区等承办。据介绍,2020年底,青岛与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8个城市被文旅部确定为全国“非遗在社区”试点城市。为更好留住城市历史文化根脉,培育非遗传承发展丰厚土壤,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陆续推出了胶东五市非遗创意大集、“非遗进校园”、非遗展演等活动,其中城阳区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成效尤为显著,他们实施社区非遗传习展示设施建设、社区非遗保护与传承、非遗传承人能力提升举措,发挥了非遗在当地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今天的非遗大集现场,非遗展演舞台让观众眼前一亮。峄阳古曲《渔姑谣》《千难万难不离崂山》作为开场,将管乐、弦乐、弹拨乐、击打乐器融为一炉,据说这一流传300年的曲调一度面临失传,如今现场聆听,实属难得;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即墨柳腔也闪亮登场,一段《胡影寻父》,一招一式都裹携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迂回百转的曲调更是深入民心。

而此时,现场制作与售卖非遗文创产品的大集已是人山人海,木版年画、鲁锦、泥老虎、中国结、面塑、剪纸、滕式烙画、葫芦雕刻、糖画、吹糖人、民间布艺、桃木雕刻、泥塑、木偶戏……每一项独特的手艺都让赶集者驻足,拔不动腿。非遗中的美食也不可或缺,陈氏花饽饽、胡氏老酒、流亭大馒头、寺后老烧锅、鑫复盛猪蹄、奇香缘火腿、秋临酱货、峄阳山泉……这些归属城阳区的特色珍馔,尽显老青岛的风土民情。

面塑、吹糖人等老手艺还特设了互动体验活动,邀市民游客现场亲身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而在大集一侧的互动体验区,古老而传统的竞技项目投壶、蹴鞠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现场体验。此外,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非遗大集还设置了“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的主题拍照墙,市民游客们纷纷打卡留念,借此表达对党的生日的浓浓祝福。

据悉,截至目前,青岛共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67项,省级非遗项目55项,国家级非遗16项。其中,出自城阳区的胡峄阳传说就是青岛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也是此次非遗大集“峄阳”称谓的由来。(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魏/文 王雷/图)

责任编辑:刘锟锋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