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一番风雨变幻,终于在7月15日下午4点多,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5名科研人员到达西藏亚东。高原反应似乎没有发生,但头已经疼了一天。这让我既有点不敢轻视高海拔影响,但同时又确信是整晚吹空调的缘故,因为早晨从成都到日喀则机场,彼时已经不舒服了。到达亚东之后不多久,头疼似乎稍微减轻,这开始验证了我的“确信”。
一路上风雨变幻的天气。
黄海所科研人员是来开展“渔业科技援藏”的,而我作为随行记者负责了解和学习他们的工作。因为对科研人员的日常工作极感兴趣,大约今年年初,黄海所允诺我今年促成两件事。第一,随所里的“蓝海101”科考船出海;第二,随科研人员“渔业科技援藏”。其中,黄海所在今年5月份时曾通知有随船出海的机会,但那时我要去济南参加培训,因此第一件事就滞后了。
7月12日下午,黄海所突然通知有随科研人员“渔业科技援藏”的机会,这让我觉得机会难得。虽然半年前就已知道可能会去,但其实也并没有“保证书”。这不能确定会去的思想以及拖延习惯,造成了我出发前还不清楚“渔业科技援藏”具体是怎么回事。
在渔业领域,黄海所是全国无可争议的“老大”,但他们的渔业研究主要侧重于海水层面,西藏不临海,应该是养淡水鱼吧?养殖的是什么品种?如何养殖?目前发展到什么程度了?这些问题我都不能完全准确地回答,而这也成为此行的主要目的。
去边境管理区需办理边境通行证。
事实上,直到此行的前一天我才得知目的地是亚东。7月13日,我正随市科技局到高新区采访浒苔侵袭青岛的问题,其时黄海所科研处的老师突然告知,要去西藏亚东,要办理边境通行证。
亚东县下司马镇街景。
亚东是西藏的边境小镇,地处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麓,其版图就像一个楔子,伸向不丹和印度。“亚东”藏语意为“急流的深谷”,因为总体地貌为山沟——亚东沟,因此得以迎接到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由此带来的丰富氧气、湿气及适宜温度,催生了世外桃源般的优美环境,被誉为“西藏小江南”。
日喀则到亚东路上随处可见大片油菜花。
事实也的确如此。从日喀则机场到亚东300多公里,近半天的行程中,我们既感受着西藏波澜壮阔的变化、“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无常天气,也一路目睹和惊讶于“不像西藏”的亚东美景。未进入亚东县时,有山、有水、有牦牛……平整的柏油路两旁,满是金黄色的油菜花和碧绿的青稞,让人感叹祖国大好河山;进入亚东,之前看到的似乎都有,而穿过4640米的“世界第一高镇”亚东帕里镇,一路往下,地势突降,不仅鲜花瀑布涌出,而且群山绿意渐浓,生出了低矮的灌木,长成了高耸的森林。
多情湖、神女峰、帕里草原油菜花海……相对于西藏布达拉宫等知名景点,亚东的美还属于藏在深闺人未识。到达亚东县政府,地势只有不到3000米,巨大落差在这里形成了水流湍急的亚东河,这条河即是亚东特产鱼亚东鲑鱼的分布区,这里就是青岛“渔业援藏”的地方。
最传统的藏式建筑,一层储物二层住人。
亚东县人口约1.4万人,阅读这座城市,可以感受到活力以及文化交流碰撞的声音。酒店、银行、电影院、咖啡馆、网吧……一座县城该拥有的配置这里都有;四川火锅、云南小吃、贵州特色食品……下司马镇上的小吃一条街,式样丰富;传统藏式建筑、不丹建筑风格、英国西式建筑……各具特色的建筑语言蕴含着这座城市的历史。
来亚东途中,黄海所原所长王清印等科研人员一直在讨论鱼;走在县城里,他们仍不时讨论如何在西藏亚东养好一条鱼。亚东县副县长尼琼介绍说,自去年黄海所“渔业援藏”以来,当地的渔业产值增加了一倍。这条鱼就是当地人养殖了近10年的亚东鲑鱼,因为鱼身有彩色斑点,当地人亲切的称为“花点鱼”。 据说因为不喜流入其他国家的特性,这条鱼也被称为“爱国鱼”。(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责任编辑:刘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