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养生| 除湿防暑重养心 冬病夏治正当时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22日讯    今日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一年中最热的节气,阳光普照极其强烈,地面所积累的辐射热较多,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海慈医疗集团呼吸与危重症(肺病)中心二科副主任李莉莎主任医师提醒市民,大暑的湿气和炎热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带来不利影响,注重除湿防暑,做到“养心”、“避湿”双管齐下。

大暑养心四部曲

睡觉宁心: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热天睡好觉,胜吃西洋参”。睡眠好,心情好,有利于心神的宁静。所以应该在作息上符合当季需要,如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而相对不足的睡眠则可以用午休做适当补偿。

常笑放心:笑是夏天养生的良药。“笑一笑,十年少”,不无道理。笑是精神愉悦的一种标志,夏季气候闷热,易使血压升高,心烦意乱,这时若能笑口常开,就能改善情绪,从而协调人体各脏器的功能。

饮茶安心:夏季天热容易出汗,尤其大暑时节达到一年最热的时候。而中医向来视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自然易消耗心脏阴液。用金银花、金莲花、百合花这三种花一起泡茶喝,可以起到清心火、清热解毒的作用,是夏季非常简单且实用的养心茶。

喝粥健心:喝粥养生是大暑时节比较好的选择,暑天喝粥不但可以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鲜荷叶1张,薄荷30克,粳米100克。将荷叶洗净、切碎,薄荷洗净,两物加适量清水用中火煮后取汁,倒入粳米煮粥,然后加冰糖,即可食用。

养心还需降“火气”

夏季本来就是一个火热的季节,尤其暑天更是达到一年中最“火”的时候,所以清火也是养心重要途径。而“清火”又有清内火和清外火之分。

清外火“外火”即是指自然界高热的气温。它可使皮肤松弛、多汗,引起日光性皮炎,亦可导致体温中枢的散热障碍,使温热蓄积而发生中暑。当气温达30—34度以上时,胃酸分泌会减少,胃肠蠕动会减慢,人的食欲下降。暑天要尽量避免烈日直接照射,外出或工作时戴好遮阳帽,必要时在皮肤上涂一层防晒护肤品,注意室内通风降温,以防“外火”内侵。

清内火“内火”即机体内阴阳平衡失调而出现的内热症。有心火、肺火、胃火、肝火、肾火。暑天重点是清“心”火。夏天暑热,最易肾水不足,心火过亢,水火失济,而出现心悸、心烦、失眠、头痛、腰酸软、大便秘结,舌尖痛,口腔炎等症。因此,夏天必须注意补肾之水,以清过亢的“心火”,这样才能水火相济,阴阳平衡。

大暑“避湿”同样重要

大暑前后温度达到一年中的顶峰,其闷热程度也达到顶峰,中医认为此时是湿气最重的时候,人们非常容易受湿热邪毒侵袭,经常会出现胃口不好、大便黏腻、腹泻呕吐、口舌生疮等症状,所以此时养生还要注意“避湿”。

1、避开生冷食物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

  2坚持适当运动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饮食油腻、缺乏运动。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所以夏季一定要适当锻炼,使身体能够时常出出汗,这样可以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3、不要睡凉地板尽量不要住地下室,热天也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

4、保持室内流通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保持空气流通,让空气带走湿气。地板湿了,立即拖干,免得湿气滞留。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5.大暑饮食调养:大暑时饮食应清淡、多样化,以清为补,宜补气清暑,宜健脾养胃,多食营养丰富的果蔬和蛋白质,并适当食用姜、葱、蒜、醋,既能杀菌防病,又能健脾开胃。可多食绿豆、百合、黄瓜、豆芽、冬菇、紫菜、西瓜、番茄、赤小豆、薏米、南瓜等食物,同时也可配合药膳进行调理。


  冬病夏治正当时


在一年中最热的夏天,尤其是三伏天针对虚寒性疾病进行的治疗,称为“冬病夏治”。最常见的“冬病夏治”治疗是“三伏贴”,一般在每伏第一天将辛温发散的中药贴敷于相应穴位,通过药物对特定穴位的温热刺激,促进血脉运行,疏通经络,以达到祛湿驱寒、止咳平喘、健脾益肾、疏通经络、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的作用,预防和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以及怕冷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观海新闻/老年生活报记者 沈健  通讯员:李均雁)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