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首次应用DragonFly™二尖瓣瓣膜夹,市立医院心脏治疗领域取得新进展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23日讯 不久前,青岛市市立医院心脏中心邵一兵、牛兆倬率团队应用经导管二尖瓣瓣膜夹系统(DragonFly™)成功为两位高龄外科手术高危患者实施了经股静脉二尖瓣修复手术,这是DragonFly™二尖瓣瓣膜夹在山东省的首次应用,标志着市立医院在二尖瓣介入治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这次手术成功,只是市立医院心脏中心勇于挑战各种复杂危重症心脏病的诊治,紧跟国内外心血管病治疗技术前沿的一个缩影。中国胸痛中心、中国房颤中心、中国心衰中心、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卓越中心、中国房颤中心示范基地,72例TAVR手术,全省首例微创经心尖联合瓣膜置换术、全省首例3.0T磁共振兼容心率转复除颤器植入......从心内科、心外科各自为战,到发展成为区域性综合医疗中心的“名专科”,长久以来,心脏中心不断向前,佳音频传。尤其是近年来,市立医院心血管病专业发展成绩斐然,新技术、新记录、新成果不断涌现,而“创新”便是其背后最大的驱动力。

骨干医师赴国际顶尖心脏中心深造,国内知名高层次人才加盟

怀揣着打造“国家级”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的梦想,心脏中心成立伊始就把目光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坚持超常规、高起点的发展模式,组建了一支由医学博士硕士为主、具备良好合作和无私奉献精神的医疗团队。为了将先进的诊疗技术和管理模式带回来,医院启动了几年如一日的人才梯队建设和技术培训储备:骨干医生分批次远赴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际顶尖心脏中心,完成为期19个月的临床培训和住院医师历练及进修,成为学科发展的中流砥柱;护理骨干也按计划同步派出进修。

医院同时引进国内知名电生理专家李宾公教授等多位高层次人才,带领亚专科快速发展。“引育结合”的人才储备战略,为学科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经过15年的披荆斩棘,市立医院心脏中心已成为半岛地区心脏领域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的治疗集聚地。年介入手术超过3000例,是山东省介入性诊断和治疗开展最早、项目最多、水平最高的科室之一;心外科年手术超过600例,其中开展冠状动脉搭桥术和大血管手术数量居半岛地区首位。实现了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全流程管理模式”。

整合资源流程再造,新救治体系成就国家级“救心高速路”

为给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和肺动脉栓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诊疗的绿色通道,最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市立医院启动国家级胸痛中心建设。胸痛急救调动整合院内外资源,由总院长管军担任胸痛中心主任。   

2019年,医院历时两年正式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认证。通过整合院内多学科医疗资源,与院前急救人员、基层医院鼎力协作,实现了与院前急救、各级医疗机构转诊和转运、院内抢救的无缝连接,实现远程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等实时传输,专业胸痛医师24小时远程会诊,诊断明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绕行急诊室直达导管室,大大提高了抢救效率。胸痛中心自成立以来,已有超过3000名胸痛患者通过救心高速路得到及时救治。

心脏瓣膜病威胁着我国众多老年患者,而应用导管技术无需开胸的TAVR(心脏瓣膜置换术)无疑是那些不能开胸手术患者的希望。为了攻克该技术,市立医院组建了由心内科医生、心外科医生、麻醉师、心脏超声医师、体外循环师、介入放射科医生、巡回护士组成的TAVR团队,并顺利开展首例TAVR手术。自此,市立医院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截止目前,高质量完成72例TAVR手术,其中包含多项省内“首例”的标志性成绩。

“一站式”解除房颤隐患,新技术填补省内空白

作为市立医院高层次引进人才,国内知名电生理专家李宾公教授入职以来,带领团队开拓进取,开展了多例全省首例、全市首例的射频消融、高难度左心耳封堵、无线起搏器植入等技术,助推半岛地区心律失常诊治能力实现新跨越。

2019年7月,一位81岁高龄房颤患者因高龄无法耐受食道超声,李宾公团队另辟蹊径,用心脏内超声代替食道超声指导左心耳封堵,手术取得圆满成功,达到了预防卒中的目的,该技术填补了山东省技术空白。

2020年12月9日,李宾公主任团队成功完成国内首批、山东省首例3.0T磁共振(3TMRI)兼容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植入,消除了ICD植入后的磁共振扫描限制,标志着全球领先的3TMRI兼容起搏技术在我省正式应用于临床。同月,该团队成功完成1例高难度房颤Kissing左心耳双伞封堵术,成为青岛首家独立完成该项技术的医院。该手术风险高、操作难度大,对术者操控技术要求极高,标志着市立医院在房颤的左心耳封堵术治疗方面迈入国内领先行列。

目前,心脏中心电生理中心每年开展房颤消融和左心耳封堵术200余例,并形成了“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联合手术的技术特色,在岛城名列前茅。(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郭菁荔 通讯员 徐福强)

责任编辑:郝媛媛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