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23日讯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微小杆菌属分类和进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过程中同时发现了2个微小杆菌的新物种,分别命名为青岛微小杆菌和藻微小杆菌。
微小杆菌分布生境广阔,具有耐/嗜热性、耐/嗜冷性、耐/嗜碱性和耐/嗜盐性等多种独特的性质,然而,其广泛分布的生存基础及适应性进化机制尚不清楚。中科院海洋所张德超课题组同华中农业大学郑金水团队合作,对105株来源于海洋和陆地环境的微小杆菌开展了大尺度生理代谢和比较基因组分析,获得众多新认知。研究表明,绝大部分微小杆菌能在较宽范围的温度、盐度和pH下生存,同时,能够利用一系列复杂多糖和蛋白质来维持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具有复杂的代谢和抗逆性。
据了解,过去以DNA-DNA杂交为基础的细菌分类鉴定方法,导致微小杆菌属已发表物种之间存在一些分类混乱。该研究对已发表物种进行了重新分类,同时描述了2个微小杆菌的新物种,分别命名为青岛微小杆菌和藻微小杆菌。(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实习生 张悦)
责任编辑:刘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