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青岛人 | 首席女高音徐晓英:艺术无捷径

首席女高音徐晓英:艺术无捷径

内外兼修锤炼艺术风范 原创歌剧《晨钟》致敬革命先驱

青岛籍女高音徐晓英近年来成长为备受业界瞩目的优秀歌唱家。作为上海歌剧院首席女高音,她活跃在国内外顶级歌剧舞台上,艺术足迹遍及欧美以及亚洲各国,经常在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及世界各大音乐节上做精彩演出。今年5月,上海歌剧院重点原创民族歌剧《晨钟》亮相国家大剧院,徐晓英演绎了李大钊门下深受师恩的女学生“琴君”;6月底青岛市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永远跟党走——青岛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上演,徐晓英赶回青岛为家乡父老献艺。从青岛到上海再到海外舞台,徐晓英一步步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她坦言:女高音的演出没有容错的机会,音一出去就是一锤定音。“三十多年的舞台磨练,我的秘诀就是刻苦、用心、用功、认真,没有捷径可以走。”

艺术皇冠上的明珠

歌剧被称为“音乐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它集中了文学、戏剧、美术、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门类的表演形式。歌剧演员的含金量很高,作为青岛籍女高音的优秀代表,徐晓英2004年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一路成长为上海歌剧院首席女高音,对歌剧艺术有着深入的理解。“歌剧是特别综合的艺术,演员要有好的声乐条件、好的音乐基础,四肢协调、有一定的舞蹈功底就更好了。”欧洲经典歌剧不仅要求唱功,还有极高的外语要求,“歌剧演员需要有语感,因为美声有意大利语、德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等多语种作品,演出都是现场进行,拿到一本歌剧谱子300多页,我就是一点点、一口口‘吃’进去,慢慢消化。我们自己要先练曲谱、节奏、歌词,还要懂得表演对手的歌词和含义,才能够表演对手戏。”

这种毫无捷径可走的艺术,也锤炼出了徐晓英的演艺功底。“我要把所有曲谱歌词记在脑子里,因为在台上稍一疏忽就可能掉一串儿词,这就有可能影响你的搭档、你的对手戏,所以歌剧演员特别有专业精神,也特别刻苦。”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歌剧院推出了重磅原创民族歌剧《晨钟》,该剧讲述了李大钊与陈独秀“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故事,“播火者把光明撒遍大地,愿我的心化作晨钟……”徐晓英说,“播火者”“晨钟”的形象震撼人心。“我扮演的琴君是李大钊的学生,她代表了千千万万的女性先驱者。《晨钟》这部歌剧,上海歌剧院打磨了三年,演出了第五轮,前一段时间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也受到了业内专家和观众朋友的认可和高度评价。这部歌剧作为庆祝建党百年的献礼之作,我们不敢掉以轻心,倾注了所有演职人员的心血。”

难忘那片海

徐晓英从小喜爱唱歌,二年级时她在上海路小学获得了第一个歌唱类奖项,隔年加入了小海燕艺术团,跟随恩师李华接受专业演出指导。“青岛有小海燕、小白帆等特别专业的团体,孩子们从小找专业老师进行一对一辅导,家长对这方面特别注重,钢琴和基础乐理知识都要从小抓起。”在青岛打好基础后,徐晓英的艺术之路一片坦途,逐步成长为上海歌剧院的重量级女高音。“我们美丽的青岛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我虽然工作在上海,每每说起青岛,就有发自内心的自豪感。此次参加《永远跟党走》演出,感觉青岛人的幸福感、满足感、快乐感都是掩饰不住的。这次回来,我发现青岛的变化太大了,很多路我都不认识了,本身就是很洋气的城市,现在越来越发展成国际大都市了。红瓦绿树,蓝天白云,加上我们的大海,青岛让人身心放松,心情豁然开朗。”

“1999年上大学到现在,我离开青岛22年,但我的乡音不改,最喜欢吃的是妈妈做的家乡菜,家里一直给我寄蛤蜊、黄鱼、虾,因为海鲜是我的最爱。如果有朋友到青岛,我会告诉他们一定尝一尝青岛的纯生、原浆,这也是我们青岛的特色。”徐晓英每次回青岛,必须要去的地方就是海边,大海的开阔胸怀,让她觉得一切烦恼都可以抛到脑后,什么都不是事儿,心胸一下子就开阔了。徐晓英也非常期待回到青岛演出,“我没做出什么特别大的贡献,我只是在我从事的专业上下功夫,这么多年每一场演出都力争高质量完成。作为职业歌剧演员,我也要发挥我的专业精神,来回报喜欢我的观众朋友们。”今年下半年,徐晓英随着上海歌剧院在各个城市巡演,“未来有重要的音乐会,我还会回来跟家乡父老汇报。”(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米荆玉)

责任编辑:孙丽荣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