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特刊 | 一周说 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微信图片_20210727222202

青岛日报2021年7月28日第15版


一周说

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唯有人本之根,才能撑起城市的繁茂。

城市不是建筑的集合,而是人的聚集。因此,城市的健康发展,就是以人为中心的一次次进阶演化。对于旨在打造市级社会治理高地的青岛而言,只有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触动“让青岛更美好”的幸福密码,让城市在现代风潮中更好地更新迭代。

无疑,以人为本,要体现在城市的每一个小细节上。今年2月,有市民在观海新闻客户端“直通12345”平台留言,反映市北区九江路20号大都汇地下车库出入口设计不合理,车辆进出非常不便。根据线索,本报记者现场探访发现,该地下车库入口右侧有一棵绿化树,汽车驶入时,由于空间不足,驾驶员不得不绕行并调头向后借道,方可完成操作。如此,不仅容易堵塞交通,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采访中,不少小区居民都表达了同样的诉求。然而,该问题反映了一年多,期间,多家媒体记者到现场勘察并报道,开发商方面也明确表示“存在问题”,但至今没有实质性整改。

我们不知在规划设计之初,相关部门是否进行过现场勘察,至少从车库目前的实际地形来看,车辆进入确实颇费周折。问题一直未整改,原因是市民们关于车库入口不好用的呼声,碰到了部门的“隔音板”:在回复中,相关部门称“车库出入口设计未发现违反规范问题”。且不说该回复的专业性如何,仅从其是否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上,也无法完全让人信服。事实上,城市的规划建设目的是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和舒适的生活空间。因此,得到市民肯定的规划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规划。对于地下车库出入口规划得是否合理,车库的使用者最有发言权。也许仅从专业参数来说,车库出入口的设计确实符合相关要求,而一旦置于具体环境下,可能就需要应特殊地形而进行微调。如果多数使用者表达了使用不便的诉求,那么对于相关部门来说,首先进行现场勘察,再做后续的结论,是否比一句隔空而来的“未发现问题”,更能让人信服?也更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真意?

如今,青岛的城市建设手笔越来越大,投入越来越高,地标建筑也越来越多。应该说,大部分城市规划做到了严格标准、力求科学,但不可否认,确实也有一些细节经不起琢磨。在“直通12345”平台上,近期类似的投诉并不少见:有市民反映,一些区域规划无端缩水;还有网友留言,称一些道路因规划不当而排涝不畅;也有市民吐槽,一些建筑看起来很美,用起来却很“丧”……事实上,只有突出公共空间的便利性、安全性、协调性和通达性,把握适当的空间尺度,才是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实际意义。也唯其如此,才能真正让市民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体验。

城市规划如此,城市管理亦然。日前,观海网友VCV+3V留言,反映平度市圣凯国际西侧外立面鼓胀,存在高空坠物隐患,相关部门用围挡遮挡起来,可都过了两三年了,外立面还不见整修。处理建筑物外立面鼓包,本是一件须刻不容缓处理的公共事件。可相关部门却一遮了之,且久不处置,难免让人忧心。

造成整改拖延的原因也许很多,但很重要一条,莫过于其管理者没有真正以人为本。倘若确实看到隐患可能造成的危险后果,无论有何阻碍,相关部门都该积极斡旋,打通关节,尽快将隐患消除在萌芽中。但两三年过去了,隐患却一直被遮挡着悬挂在头上,难怪网友感叹,这本来是遮挡安全隐患的围挡,却也遮住了相关部门执政为民的心。

群众利益无小事。以人为本,就是城市发展要始终“目中有人”,城市管理者要始终“心中有人”;以人为本,就是要踏踏实实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推而广之,诸如占道经营、乱停乱放、设施破损、生活噪音、建筑垃圾……看似小事,但其治理得如何,在反映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同时,更映射出城市管理者是否真正有为民之心。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概念,更不是一句口头承诺,而要切实地体现在城市发展的各个环节。目下,我市正在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了让市容环境更清洁、城市形象更美好,我们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需求出发,强化配套承载功能,提升管理服务水准,创造优良人居环境,全方位提升人民群众的舒适感、愉悦感和获得感,让“爱青岛,让青岛更美好”成为美好的现实体验。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