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9日讯 由西安交通大学深圳校友会捐赠的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地标石将于9月10日揭幕,这组分量很重的雕塑群地标石,出自平度一家民营石材企业。
这家民营石材企业名为青岛君磊石材有限公司,位于大泽山镇,公司董事长张学功早年在上海创业,1997年返回家乡从事石材加工行业,产品先后出口日、韩、欧美等国家,在国家新的环保形势下,他带领企业积极破局、转型升级,趟出了一条用文化“点石成金”的新路子。
青岛君磊石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功告诉记者,传统的石材行业经历了粗放式发展后存在着“小、散、乱、污”等问题,一大批不符合规定的石材企业被关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大力扶持下,企业重新拾得了信心和重新创业的勇气。
公司新的产业园,厂房和设备都是按照高标准来建设和安装。以前生产时灰尘滚滚、泥水满地,现在不仅环保、安全,而且干净、洁净,生产过程中粉尘不外扬、噪音小、污水排放合理。同时更换了新设备,实现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雕花工艺都上了个台阶。在外出考察学习之后,企业确立了走文化兴企的路子。在这方面,企业进行了积极探索,逐渐将重心转向石材工艺品方面开发。
据了解,平度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政策措施,规范石材大市场管理,加强企业家培养,树立新发展理念,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新旧动能转换,突破平度攻势中有担当、有作为。石材产业新商业模式的探索,勇做石材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者,成为了青岛君磊石材有限公司的崭新定位。公司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上下游全产业链,坚持文化创新、环保绿色、开放共享、行业自律的发展理念,引导石材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文化兴企的路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最大的难题就是工艺,每增加一个新品种,就意味着要经历多次尝试,在充分了解了几个石材品种的属性以后,对生产效率和品质的提升,才会更有保证。每个品种属性不同,所以对工人的经验要求非常高。就像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标志铭文石上的《创新港赋》,全文386个字,对于雕工的要求非常高。既要准确把握书法家的艺术精髓,还要充分了解石头的特性,难度相当之高。该企业便在全国寻找优秀的雕工师傅,最后从福建高薪聘请到了有着多年石头雕刻经验的老师傅,他们每天只能雕刻10几个。
围绕石材这一天然资源,进行文化再造,将原来只铺设在地板上的石头,变成美的代言者。石材产业已从过去单一的粗加工,借助文化走到升级路口。不只有建房子的石头,还有会讲述历史的石头。除了输出产品,还输出了美学理念,引领时尚,不断发出“设计 文化 石资源”的品牌声音。
青岛君磊石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功说,作品的完美呈现,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和汗水。像这组雕像群,企业就一度面临着用料难、雕刻难、运输难等一系列难题。我们先是经过多方寻找,在省内找到了合适的石材;从福建聘请了有着20多年雕刻经验的老师傅;运输上,我们先后安排了40多辆特种车辆,顺利将石材运到西安。
这些年,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绿色环保的号召,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有了这次成功经验,下一步,该企业将寻找更多的机会,参与国家大基建的机会,助推企业和行业高质量发展。
青岛君磊石材有限公司敢闯敢试,主动出击,参与到国家双一流大学标志性建筑物的建设,这是一次有意义的成功探索。在现阶段,文化推动石材产业升级,可以向设计师借智,加强走出去步伐,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动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让业界摆脱此前石材加工的刻板印象,往高端品牌形象迈进,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青报全媒体记者 马英歌 通讯员 于伟伟)
责任编辑:马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