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而古籍是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7月28日,字节跳动公益联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国家图书馆发起“寻找古籍守护人”活动,招募创作者通过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等平台,创作相关内容、推动古籍活化、助力传统文化传承。
对于每个热爱传统文化的中国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好消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大量古籍,因岁月侵蚀、天灾人祸等诸多因素,古籍续命迫在眉睫,众多古籍亟待抢救性修复。然而,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以及缺少被人们所认知等问题,一直横亘于面前,缠绕在一起,成为难以逾越的鸿沟。而今,问题终于有了解决的契机。
由互联网企业联合文保机构、图书馆共同发起古籍守护活动,是一种很好的示范。字节跳动初期启动资金人民币1000万元,将定向资助中华珍贵古籍修复和专业人才培养、古籍活化与数字化等项目。有真金白银可见诚意,而对准的方向,恰恰正是目前古籍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切中肯綮。当然,相对于古籍修复这一庞大的工程,这1000万元只是初期启动资金,其最主要的作用还是因势利导,以平台和技术等优势为支点,力图撬动起这座文化大山来。
守护古籍,传承文脉,是顺势而为、顺应民心之举。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为守护古籍而奉献青春和生命。比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禁止民间藏书,凡民间收藏的典籍都要集中焚烧。《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毁。孔门弟子后裔伏生不顾安危,把一部《尚书》藏于泥墙夹层,为防止这套书被毁,他还把内容全部背下来。战乱过后,伏生返乡,此时《尚书》已朽烂过半。伏生重新整理了其中28篇,被后人称为“今文《尚书》”。那时他已90岁。今年春节期间,这个故事在央视《典籍里的中国》中重现,感动了无数网友。除此之外,《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节目也引起巨大反响。今年春节及端午期间河南卫视节目成功出圈、三星堆考古引发刷屏等,都说明中国年轻人关注古籍、关注历史的热情,开始重新被点燃。截至2021年4月,抖音平台与四大名著、二十四史、四书五经相关的视频播放量超过600亿次,则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佐证这一点。
守护古籍,推动活化,是点亮心灯,改善文化土壤。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寻找古籍守护人”活动中,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古籍修复专家杜伟生,漫画家蔡志忠,学者周国平及抖音美食创作者李子柒等,担任“古籍宣推官”。有专业、有审美、有思想、有流量,这样的组合效果值得期待。毋庸置疑,古籍守护是需要宣传推广的。一直以来,古籍保护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尘封于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的仓库中,不为民众所知。而有了这些“古籍宣推官”,显然有利于更多网友关注古籍、认识古籍。他们充分发挥各自所长,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古籍的过程,其实就是古籍活化的过程,通过短视频平台的传播,可以迅速扩大关注古籍的群众基础。“有一口气,点一盏灯,有灯就有人”,相信以这样的渠道,可以点燃一片灯海,改善古籍保护所处的环境,让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其中。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可以说,“寻找古籍守护人”给企业做公益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也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期待今后能有更多企业投身到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文/秦铁)
责任编辑/王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