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画笔撬动山村致富路 崂山“采石专业村”发力打造“中国农民水彩画第一村”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7月10日讯“没想到当了一辈子采石匠,到老了还能改行当画家。”在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大石村艺术基地的画室里,69岁的村民段京科拿着水彩笔在描画,他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像段京科一样,还有20多名农民正在画室里忙着画画。他们放下了原先的铁锤、锄头,拿起了细细的水彩笔,蘸着颜料,和着发家致富的梦想在纸上轻轻地描画着。墙上、桌子上陈列的一排排五颜六色的花卉水彩画,把整个画室渲染得很有文艺范儿。

7月9日,段京科等“农民画家”创作的首批50幅水彩画被青岛一家公司全部订购。“这家公司又追加订购50幅水彩画,还有其他单位也打电话预订。”大石社区书记段存恩说。

7月10日,大石水彩画受邀参加第55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并在展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两家单位订购了50幅农民水彩画。

大石社区,这个曾经祖祖辈辈“靠山吃山”的“石匠专业村”,在一支支小巧画笔的撬动下,正朝着“中国农民水彩画第一村”目标迈进。

背景

这里的石匠全国有名

段存恩书记告诉记者,大石社区自古以来就是采石专业村,鼎盛的时候全村300多户村民九成家里有石匠,直到现在很多村民家里还有当年采石加工的铁锤、凿子等工具。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在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等国内重点工程中,大石村的石匠就担当重任,他们在创造艺术精品的同时,也展现着崂山人特有的坚韧、品质和情怀。

今年71岁的段永勤、66岁的刘国荣、65岁的刘学林都曾经干过多年的石匠,也参与过毛主席纪念堂所用石料的开采工作,在浮山料石场工作了半年多,“我们的花岗岩 ‘崂山红’全国有名,崂山石匠也是全国有名。 ”段永勤说。

沙子口街道宣传统战委员曲爱菊告诉记者,当年大石社区的石匠们抡着大锤,凭着炉火纯青的技艺,从山村走到了首都北京,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的建造工作。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工匠精神值得传承,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种优良品质,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1992年青岛采石场关停后,大石社区的采石行业逐渐没落,曾经此起彼伏的采石声响也逐渐冷落下来。社区里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曾经的“明星村”大石村逐渐在人们的视角中淡去。

传承

丢掉铁锤拿起新画笔

大石社区地处南九水河畔,山清水秀,又紧靠着国内第一条现代意义的汽车公路-台柳路,还拥有上千亩山林,以及数百亩樱桃园。优点是关闭采石场后,居民再没有开采山石,自然景观优美、当地物产丰富,吸引了众多画家、艺术家前来采风写生,缺点是山林多土地少,每户仅有一些樱桃树,村里没有支柱产业。

“保护青山绿水,就是为子孙后代造福。”段存恩说,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里,大石人就敢闯敢做,让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现在党的富民政策这么好,他更有信心带领全社区人一起奔小康。

“能不能把画家和艺术家的智力资源与我们社区的自然资源结合起来,让居民从中受益,提高收入呢?”带着这个“命题作文”,去了深圳大芬油画村考察学习。

“在大芬村考察期间,我注意到,他们是把村民组织起来画油画,到后来又吸引了外地很多油画家到大芬村,形成了创作、批发、展销等一条龙的产业链条,使得大芬村从年人均收入不足百元的小山村发展到年销售总额超过45亿元的油画第一村。”段存恩说,这一趟深圳之行让他对于命题作文有了一个大概的思路。

在这期间,市文联与区街两级党委政府多次组织专家学者们进行深入大石社区现场调研论证。听了各级领导专家的建议后,更加坚定了沙子口街道打造大石画家村的决心。“我们知道这条路会很难,但是我们的石匠都能走到全国,为什么我们的画就不能呢?”大石社区党支部书记段存恩自信地说。

旅美画家梁凯,曾是一名大学教师,毕业于清华美院,在大石社区村已经居住了7年,早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大石村村民”。“青岛当代水彩画研究院就落户在社区里,可以让居村民画水彩画。水彩画在青岛有很好的群众普及性,青岛的水彩画在全国水彩届来说也是比较不错的,再就是这些年来社区里也承接了很多水彩画的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力。”

梁凯老师的专业性建议,坚定了大石社区两委的决心,“大芬村民能够从零基础学习画油画,我们大石居民也能画好水彩画。当年,我们的石匠能够凭着好手艺从山村走进了北京,从采石到画画,都需要工匠精神,这种工匠精神我们需要代代传承下来,我们也相信能把水彩画卖到全国。”段存恩这么说,梁凯则主动提出自己当“艺术总监”。

攻坚

连续三周上门动员村民

随后,大石这个寂静的小山村忙碌了起来,全面对标深圳大芬村,发展定位“中国农民水彩画第一村”。围绕着水彩画的设计定位、市场机会、价位需求进行调研,最后根据社区的情况,经过几轮的讨论后,做出来了“每月底薪1500元,上不封顶”的用工标准。

大石社区紧接着召集社区两委会议、居民代表会议,然后正式发布了招聘画工的启事。“当时我们是满怀信心,结果一开始就遭遇了一点挫折。招聘启事发出去一个周内,咨询电话倒是不少,但是报名的却没有一个人。”段存恩说,有居民提出来,宁可干保洁扫大街,也不愿意去画画。“让大家撂下铁锤、锄头去画画,等于是让大家改行,万一画不好怎么办?这种改行到底能不能行得通,很多人都是疑虑的。”段存恩说。

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平常外出遇到村民,也要宣传画水彩画的好处,刚开始去上门做工作,被社区里的老人以不会画给顶了回来。在花了三个周的思想动员后,终于有两名村民报名参加免费培训了。报名者是社区里的老书记和爱人,看到有人终于报名了,其他居民也都纷纷来报名。20个名额很快就满了。

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在区、街道两级的资金政策支持下,今年初,大石农民水彩艺术基地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

转变

40年老石匠变成农民画家

万事开头难,考虑到20名学员都是零基础。梁凯先从最基础的运笔教起,让学员们从临摹、画好一条线做起。“画错了不要紧,继续往下画,慢慢画。”这样不厌其烦的鼓励让学员手中的铅笔绘成的一条条线,慢慢组成了画纸上绽放的花朵。慢慢地,大家从一条线、两条线、一片叶子,再到一朵花、两朵、三朵花,到一束花……

在20名学员中,69岁的段京科是年级最大的,他当了40年的石匠。“当初报名来当画工,主要是在小时候也想过画画,但是那时候没有条件,现在可以免费学画画,学习好了,还能卖画赚钱,多好的事呀。”段京科说,刚开始学习时,自己还真是走了很多弯路,“我拿惯了铁锤和锄头,手上有很多茧子,改成拿小铅笔,多少有些不习惯,在画画时经常把铅笔都摁断了。好在指导老师非常好,一个劲儿地鼓励我。”

正在画室里指导的老师刘轩告诉记者,他们都是手把手地教这些学员们,大石社区的学员们学习劲头非常足,像段京科一见到老师就要请教问题。“他们的学习热情让我们很感动,一个月后,他们都逐渐掌握了画画的初步技巧,再到后来,他们甚至连中午休息时间都不愿浪费,吃完饭后,赶紧返回画室,继续练习了。”

记者在画室里注意到,学员们绘画的都是色彩绚丽的花卉。对此,梁凯说,崂山正在打造“花海崂山”,崂山居民家家都有养花的习惯,画花会比较容易上手,而且也有着很多受众,市场与发展前景也比较不错。当然,后期,这些农民画家还要到户外去写生,画更多的题材。

“我已经画了20多幅水彩画了,亲戚朋友看了我画的话,都给我点赞。”段京科高兴地说。本来在市北区工作的许文霞是大石社区的媳妇。听说社区里办起来农民画家培训班,被这种创新精神所打动,辞掉了原先的高薪工作,回到社区里,主动成为了一名指导老师。

段存恩书记告诉记者,原先很少有人报名,到现在不光是本村村民,甚至连周围村的村民也想来报名学习。半个月前,在青岛一家国企上班的刘昌民在母亲的鼓励下,毅然辞职,回到大石社区当起了水彩画家。

7月8日,学员们绘制的首批50幅水彩画被一家科技公司订购,这家公司在看到这些包含着乡土气息的水彩画后,又追加了50幅的订单。“很多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听说了社区里的新变化后,也表示要回到社区里来,一起干事创业。”段存恩说。


展望

打造南九水乡村休闲艺术带

记者从沙子口街道了解到,大石、大石头、东九水、西九水、竹窝属于南九水。南九水自古风光秀美、气候宜人。德占时期就被德国贵族选为疗养胜地。这里还有一条百年老路--台柳路,这条路曾是进出青岛的大动脉,百年来台柳路的变迁史,见证了百年来青岛城市的发展史。

“为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我们下步计划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对南九水片区周边河道、地下综合管线,道路等进行综合整治,为大石画家村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沙子口街道宣传统战委员曲爱菊说。

“石匠文化是南九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活化石。”崂山区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中心主任段存刚介绍,青岛当代水彩艺术研究院,全省首个当代水彩艺术研究院位于大石村九水生态园,有王绍波、梁连生、梁凯等多位知名画家在此成立工作室,定期举办各种培训及画展。崂山区正在以大石社区画家村打造为切入点,推进南九水休闲艺术示范带,打造集艺术创作、生态旅游、科普教育、精品农园等为一体的艺术画廊、美丽乡谷。

段存刚介绍,青岛水彩的生命史与中国水彩发展里程是同步的,底蕴极为深厚,而“水彩崂山”则是与“水彩青岛”紧密融合、体现山海文化元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崂山区将“水彩崂山”作为区域文化符号培植,打造建设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水彩艺术中心区之一。“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南九水区域‘百年度假胜地’的历史积淀,结合现有‘崂山水彩’的艺术活力,因地制宜培植乡村产业,注入‘乡村生活美学’,以 ‘艺术升级’、‘文化活化’为理念,构筑现代人向往的‘新乡土生活梦’,打造丰富的新乡村生活体验。依托‘青岛当代水彩艺术研究院’(九水生态园),打造以艺术教育、展览、销售为一体艺术产业孵化高地结合村庄现有闲置民居、优美的生态环境,打造能激发创作灵感的生活方式村庄——中国版吉维尼小镇。”段存刚说。


(青报全媒体记者 陈勇 通讯员 胡声锐 梁太宏 摄影报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