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拍手叫好、有人抢报新班......“双减”政策下岛城教培怎么样了?

最近,“双减”政策堪称家长圈里讨论热度最高的话题。眼下的暑期正值校外培训机构开课“黄金期”,记者走访发现,尽管从7月24日中央出台“双减”政策至今已10天有余,但因为具体的执行细则尚未落地,岛城各教育校外培训机构尤其是学科类培训机构仍然火爆。记者采访学生、家长、校内教师、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发现,“双减”政策出台后不少家长和校内教师拍手叫好,认为此举将大大减轻学生校外课业负担;但也有家长持观望态度,甚至赶在政策落地前抢报新班。

探访:正值暑期教培机构人气旺

3日中午11时30分,李沧区峰山路星光大道时尚购物广场大楼内,不时有学生结束了上午的课程,背着书包三三两两地离开。与此同时,更多的学生或独自一人或在家长陪同下急匆匆地赶来,准备参加下午的课程。记者注意到,地处李村商圈的星光大道一楼、四楼和五楼聚集了十几家教育校外培训机构,既有美术、书法等兴趣类教培机构,也不乏学科类校外辅导机构。记者赶到时正值上下午课程交接,几乎每家机构门外的休息区内都有家长在等待。与此同时,也不断有外卖小哥急匆匆而来,为上下午都有课的孩子送餐。

星光大道与青岛第八人民医院之间的小路上,坐落着青岛学而思峰山路校区。记者注意到,此处堪称整个星光大道教培机构中的“人气担当”,中午12时,校区内有六七个教室里学生满员。“对李沧的家长来说,应该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地方吧。毕竟学而思和新东方这两家最有名的学科培训机构都在这里有校区。”来送孩子上课李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家住在东李,最近每天中午12时到下午14时30分,李女士五年级的儿子要在这里上150分钟的课。“我们已经很幸运了,报得比较早,抢到了这个校区的课。他们班有的家长下手太晚了,等想报名的时候只剩市南那边的班还有空位,还是下午3点到5点的课,天天下了课堵路上。”

据了解,作为每年教育校外培训机构开课的“黄金期”,暑假一直是岛城各培训机构最热闹的时候。不仅教培机构集中的星光大道内热闹非凡,其他像台东、宁夏路、新都心等校外培训机构“扎堆”的区域各机构内同样火爆。每晚20时30分,位于中山路上的学而思培优教学点,来接孩子下课的家长们以及车辆甚至会占据一半车道。

人物:每天白加黑堪比“第三学期”

上午起床后先完成妈妈布置的语文阅读和英语单词打卡任务,紧接着去奶奶家吃饭;下午上数学课,晚上上物理课,直到21时之后才能回到家。这是初三学生家瑞之前两周每天的日程。“6月底和7月份上半月没有安排课,还跟着父母出去玩了一趟,从7月中旬开始数学和物理就开课了,两周的课已经结束了。妈妈又帮我报了新的物理班,所以现在物理改到了下午,晚上暂时就空出来了,我打算再让妈妈给我报个数学班继续加强。”家瑞告诉记者,自己这样白加黑的日程在同班同学里并不算夸张,有的同学从7月到8月几乎天天有课,还有的同学一天可以排到三门课。“相比这些很拼的同学,我已经算是轻松的。”

“我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几乎每个暑假都是这么过的,也没觉得太累。”尽管每天要上5个小时的培训课,甚至连饭也要在培训机构里吃,但家瑞却表示自己已经习惯了这种节奏。“因为大家都这样,我们几个好朋友都是结伴报班的,傍晚也不回家,大家一起叫外卖或是在周围吃个快餐,吃完回教室抓紧时间把下午课的作业做完。”

记者采访多名学生和家长了解到,在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群体中,辗转于各大学科类校外培训班早已成为很多孩子暑期生活的一部分。与很多人想像的不同,记者了解到,这些暑期课程很多并不是家长“逼”孩子去上,而是不少孩子主动提出需求,家长只负责掏腰包和接送。

新政:“双减”出台引发教培“地震”

长久以来,校外辅导被认为是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求为孩子松绑的呼声由来已久。7月24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出台,要求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文件中“重拳”打击校外培训行为,在原有的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等已有政策的基础上,首次明确提出“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

“双减”政策也迅速引发了教培行业“地震”。教育培训尤其是K12学科类教育培训,这几年无疑是发展最为迅速的教育产业之一,而对于这些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而言,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一直是开课最密集、生源最多、盈利最大的时段。以时间最长的暑假为例,各培训机构不仅会延续之前的正常班,往往还会推出2周左右的暑期班、加强班和开学之前的收心班,部分机构还有课程更加密集的夏令营。而“双减”政策中不允许休息日和寒暑假开展学科类培训的新规,则无异于断了主攻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机构的最大“财路”。

反应:不用再跟风家长“松口气”

“听说取消校外培训最开心的大概就是我了,准确地说,我们家里除了我媳妇其他人都拍手叫好。”张先生的女儿开学上五年级,但已有超过5年的英语校外辅导经历、超过3年的作文和数学校外辅导经历。“孩子刚上二年级时我媳妇就琢磨着给孩子报作文班、数学班,一开始我不同意,咱大人上5天班还得休息2天呢,何况是个六七岁的孩子?”张先生说,自己把孩子送去校外辅导班也经历了一番挣扎,一开始他坚持只选择孩子喜欢的兴趣类非学科教育培训班,但后来去学校开了一次家长会,他才意识到“班里小孩真的几乎都报班”,尤其是女儿数学考了几次倒数后,妻子再也坐不住,坚持给女儿报了培训班。每个周末和寒暑假,张先生夫妻俩、父母和岳父岳母都要分好任务,负责孩子上兴趣类和学科类教育培训班的接送。女儿从最初的新奇到厌烦再到习惯,逐渐适应了这种节奏,家里的老人也是一边抱怨一边坚持接送。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给孩子报班教育校外培训的家长中,像张先生这样跟风的不在少数。“一个班里40多个孩子,超过一半在外面提前学了,人家考满分你考96分就是后半截,这搁谁也受不了。”一名家长表示,自己给孩子报名参加校外培训完全是无奈之举,是被其他抢跑的家长和学生倒逼出来的。如果“双减”政策真能把所有的教育校外培训班全部叫停,所有的孩子真正回到同一起跑线,他“举双手双脚赞成”。

担忧:真正“拼爹妈时代”到来了?

比起大部分家长的欢欣鼓舞,也有一部分家长对“双减”政策的到来忧心忡忡。“政策出来10多天了,青岛这些培训机构下一步怎么弄也没个准确说法,家长群里说啥的都有,老师却一直说要等通知。真要是改成周一到周五上辅导班,那孩子每天得上到多晚啊?!白天上完课晚上再上,负担不是更重?寒暑假我们大人上班,孩子谁来监管?”王俐俐的孩子马上上初一,这个暑期她豪掷一万五,为孩子开了暑期和未来一学年的多门学科课程。7月24日新政出台后,她火速又为孩子加了两门课。“如果下学期线下课程改成线上,或是周末课程改成工作日上,那我们就不上了。所以我想着趁着现在政策还没落地,先抓紧给孩子补一补,能上一节是一节。”

跟王俐俐一样,臧女士也因为“双减”政策而忧虑不已。“现在我们班里成绩好的,好几位都是妈妈全职在家陪孩子的,时间和精力全靠上,我们这些双职工还能靠校外培训弥补一下。要是没了校外培训,像我和我老公这样每天晚上八九点才到家,周末还要加班的双职工家庭,孩子不就直接放羊了?”最让她担心的是,新政后自己的孩子无法上培训班,但经济实力更雄厚、父母资源更丰富的家庭,却可能会转而享受私教“上门教学”式服务,彼此之间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那才是真正拼爹妈时代的到来。

说法:课后服务能否“吃好吃饱”成关键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让学校教育重回C位是。在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之外,为了满足不同学生补弱、加强和家长无时间看管等问题,还专门提出了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其中要求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

对于这一举措,记者也采访了多位校内一线教师。“每学期开新课时,部分学科会出现一半孩子已经学过的情况,这种情况对老师把握新课进度还是挺有干扰的。像化学、物理这些学科,校外机构往往不遵循学习规律,不从探究开始而是直接灌输知识,让孩子一下子就对这个学科失去了兴趣。”一名初中化学老师告诉记者,自己对于叫停校外培训非常支持,但在提供课后服务上他却持审慎态度。“对学生而言,每个孩子情况不同,初中自习班提供的内容能不能满足所有孩子,那些基础好的孩子能否吃饱,这些都是关键问题;对老师而言,说实话初中老师现在几乎是满负荷运转,再加上课后托管和自习班,老师的体力和精力能否跟上也是关键。”他表示,一旦老师在课后还要拿出精力来辅导和看管学生,势必会影响老师日常备课和正常授课的精力和时间,对课内教学质量可能会有所影响。

而在小学老师看来,校内提供优质课后服务的道路同样“道阻且长”。“青岛原来已经实施了校内课后托管,很多学校都经历了从教师和家长义工负责,再到购买服务校外托管机构的过程,新政要求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这一点落实起来真的太难。”一名一线老师介绍,现在的校内课后托管更多是“兜底”,有更高需求的家长还是会选择校外培训机构和托管机构来提供补弱、增强、提高等学科类服务和兴趣班类服务;而一旦这部分学生也全部交付给学校,学校能否满足家长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是个大问题。

风向:遭遇“寒冬”不少机构开始转型

“前年疫情期间我们很多人觉得培训机构遭遇了寒冬,很多机构没扛过半年的歇业期倒闭了;去年过年期间青岛又叫停了校外培训,又有一些机构关门了;但直到这次才是真正的寒冬。”岛城一家主做初中段学科培优的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前年到今年他亲眼见到了众多培训机构的关门,也一直和剩下的同行们咬牙坚持,却没想到在这个原打算“扭亏为盈”的“黄金期”遭遇了真正的“寒冬”。“虽然山东的具体政策还没出来,但看来叫停校外培训是大势所趋,我们也正在考虑调整业务,下一步可能入校做校内辅导或为校内托管提供提高类课程是主要方向。”他表示,无论机构如何转型,裁员和员工待遇下降都是不可避免的。

记者采访了解到,眼下有部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经发布通知,将原来周末和假期的线上课程,时间调整为周中,也因此遭遇了部分家长的退课退费。但截至目前,岛城各校外培训机构线下课程基本未受影响,原有的课程仍在继续进行。机构、家长和学生都在等待“地方版”落实细则的出台。(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王晓雨/文 徐常青/图)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