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路径明确!威海这样迈向城市国际化

8月3日,威海市人大常委会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威海市城市国际化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主要内容和具体推进措施。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后每年六月第三个周定为“威海国际周”。

《条例》明确了城市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定位,即通过建设开放之城、海洋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打造具有国际要素集聚能力、全球目光吸引能力、国家对外战略承接能力、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具备专精特色的蓝色活力之都。

《条例》在四大方面做出要求

▶公共服务国际化

立足完善涉外公共服务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涉外公共服务平台和全市统一的涉外服务热线,提供即时多语种服务。加强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多元化涉外纠纷解决机制,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探索建立国际消费纠纷合作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涉外消费维权的投诉举报;对因无法通过正常渠道维护其合法权益的外籍人员,有关部门可以给予必要的法律帮助。

立足解决外籍人员普遍关心的医疗、教育等问题,加强国际化医疗环境建设,探索开设国际门诊、国际病房,提高涉外医疗服务能力。组织规划建设具有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能力的中小学校,配备与之相适应的师资力量;外籍人员子女需要进入本市公立中小学校学习的,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办理相关手续等等。

同时,《条例》还规定,规划建设或者改造一批国际街区和社区,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原生态生活服务环境等等。

▶人文环境国际化

立足威海市特色海洋和生态优势,培育特色海洋文化节庆活动、培育壮大国际精品体育赛事品牌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等内容,着力建设国际休闲运动城市、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

立足加强国际间教育、医疗和文化交流,支持驻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国际间合作办学、学术交流和科研协作,鼓励本市医疗机构与国外医学院校、医疗机构等开展技术合作,鼓励举办涉外文化交流活动。

立足加强城市国际化建设的人才智力支撑,建立健全人才国际合作交流机制和国际化人才引进制度,在居住、工作、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对引进的人才提供便利。鼓励企业利用海外人才等国际创新资源,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等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产业经济国际化

立足打造国际化的产业经济环境,规定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国际化消费环境和构建国际化交通系统等相关措施。

立足培育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规定建立国际化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建设国际水准的生态治理运行体系,打造蓝碳产业发展领先城市,为全市碳达峰、碳中和贡献蓝色力量。

此外,《条例》还支持引进和培育专业国际展览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会展品牌;鼓励国际涉海保险机构在本市依法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国际涉海保险业务发展。

▶保障措施

威海市将城市国际化促进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计划予以保障,并规定建立城市国际化战略指标体系、健全市长国际经济咨询委员会制度和城市国际化考核评价制度。对城市国际化促进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对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外籍人员,可以授予“威海市荣誉市民”称号或“威海友谊奖”。

◆相关链接:

2021—2023年,威海在推动经济国际化方面的阶段性目标是什么?

主动适应国际城市迭代发展趋势和我国“双循环”新格局的战略需求,打造新格局下的对外开放新高地。着力形成进出口均衡发展,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同步升级,面向东北亚、RCEP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的新开放格局。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建设“RCEP区域合作框架先导区”,重点加强和深化对日韩的全面经贸合作,建设好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产业园和中日(威海)产业合作园区。

打造新型“双向开放”互动体系,对外拓展欧美招商,制定与欧洲制造业企业合作专项计划,对内提升国内招商水平,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的产业与重点企业对接合作。

建设高水平服务贸易试点城市,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服务贸易有机融合,推动全市服务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

推动跨境电商与产业、营销网络融合发展,提升东北亚跨境电子商务中心城市能级;推动建立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零售业务“阳光通道”;建成电子商务、国际物流等特色产业园,打造中日韩跨境电商创新发展聚集区。(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岳潇/文 李林/图)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