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智造 | 国内首家上市机器人公司“瞄准”物流仓储新赛道

(点击版面查看专题)

“每个新成立的子公司都有使命,作为国内首家上市机器人公司——新松集团新设立的北方区域总部,青岛新松的使命就是开拓移动机器人的港口物流市场版图。”青岛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简称“青岛新松”)总裁刘长勇说。

一场机器人行业的场景争夺战正在打响。外资巨头加快布局中国市场,国内机器人龙头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龙头企业的技术水平没有太大差异,而面向不同场景的市场开拓就显得尤为重要。”刘长勇说。制造业中机器替人的场景正在被不断发掘,机器人在细分场景中的落地速度及以定制化技术挖掘场景深度的能力成为行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港口重载移动机器人。

2017年正式运营的青岛新松已通过港口物流行业的场景切入找到了自身在机器人产业版图中的落脚点,此后的发展进程稳步向前。

2019年,新松机器人为新加坡港定制研发的第一代重载移动机器人获得了“完美契合新加坡港口需求”的评价,从众多投标者中突出重围,成为唯一一家中标的中国企业;

2020年,伴随应用场景的不断挖掘,重载移动机器人迭代升级至“2.0”版,再次成功获得新加坡港的续订订单,成为中国首家获得海外大批量室外重载移动机器人订单的企业。

以场景迭代促进产品升级,青岛新松还将沿着这样的路径,找到更多新场景,发掘更多新机遇。

青岛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物流场景成为新趋势

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与制造业发展进程相生相伴。中国已连续七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也是增速最快的市场。2020年在全球经济下滑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强势复苏,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产量仍达到23.7万台,实现了19.1%的同比增长,再度创下产量最高纪录。

工业机器人产业大规模发展的原点是上世纪80年代在日本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汽车制造业的标准化加速了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伴随制造业的发展,工业机器人的概念也越来越宽泛,机器人使用的产业领域也在不断拓展。“近年来物流产业发展迅速,机器人在物流场景的应用是一个发展新趋势。”刘长勇说。

中国电子学会在此前发布的《机器人十大新兴应用领域(2018-2019年)》,也将仓储及物流领域列为十大新兴应用领域之一。物流仓储是近年来机器人最热门的新兴应用场景之一,物流机器人迎来迅速发展的窗口期。

任何一个场景细分赛道都可能是新的爆发点。物流机器人是指应用于仓库、分拣中心、厂区、户外等场景,进行货物转移、搬运等操作的机器人。随着物流市场的快速发展,物流机器人的应用加速普及。

近年来,伴随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出现,港口装载效率成为货品物流大动脉中的“血栓点”,以室外重载移动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物流技术开始出现。“现在世界范围内都在做智慧港口建设,首要用到的就是智能移动机器人。”刘长勇说,和过去集卡运输不环保、耗费大量人力相比,智能移动机器人采用纯电动驱动形式及智能化调度,从任务下单到运输执行实现了无人化。

相对室内用智能移动机器人,港口用移动机器人的研发难度更大。新松集团在智能移动机器人领域耕耘已久,在新松的众多产品中,最先走出国门的也是移动机器人,早在2007年,新松便赢得通用汽车移动机器人全球招标项目,开启国内移动机器人出海先河。

基于新松集团在移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积累,青岛新松瞄准了港口用重载移动机器人领域,也瞄准了自身在行业竞争中的突破点。

“突围”新场景

面对新的细分场景赛道,相关企业需要用最快的速度做出产品原型去验证市场,之后再通过场景应用深度迭代抢占市场。这也是青岛新松开拓港口物流市场版图的路径。

港口物流机器人领域外资巨头“扎堆”,想要“突围”并不容易。面对港口物流的复杂应用场景,青岛新松的技术团队进行了一年多的技术研发。

“港口、机场等特殊领域的物流作业,常常面临盐雾、高温、降雨、大风等恶劣天气,同时这些场景下的物流运输产品更大型,成为智慧物流落地应用的‘拦路虎’。”刘长勇说,移动机器人依靠传感器采集数据的精度会受多种恶劣天气因素影响,进而降低了运行的可靠性。

“实际上最难的是场景应用,首先要了解客户的场景需求。”刘长勇说,重载移动机器人在港口运行要考虑与车的交互场景、障碍物的避障,要求机器人在传感器设置、软件算法、物理结构的设计、路径的规划等方面都要达到可靠性要求。

经过一年多的潜心开发,青岛新松设备样机于2018年10月在青岛新松产业园装配完毕,并发往新加坡港运行试用。新松港口重载移动机器人是一位“灵活的巨人”,在额定负载高达65吨,动态负载达到100吨的条件下,实现了定位精度误差不超过5厘米,最大运行速度达到7米/秒,制动距离小于13米。

“尽管把样机研发出来了,但我们心里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新加坡港是全球第二大中转枢纽港,同时还有5家业内知名企业的30台室外重载移动机器人同时在现场试用。”刘长勇说。

然而,凭借出众的实力,青岛新松成为3家中标企业中唯一一家中国企业,标志着新松港口重载型移动机器人正式步入国际先进水平。

面向深度场景的迭代还在不断进行。经过一年的运行磨合后,新加坡港口又于2020年向青岛新松定制了第二代港口重载型移动机器人。刘长勇介绍,新一代产品根据新加坡港口的实际情况定制化研发,在优化整车结构的基础上,运用仿真技术极大降低了产品自重。同时,新设备还升级了部分系统,新采用的模块化设计能更清晰地区分设备结构层次,方便港口使用和维护。

赋能新领域

在港口物流领域的“突围”让青岛新松树立起了打造室外移动机器人领军企业的新目标。刘长勇认为,以此为契机,青岛新松还将进一步针对不同载荷与室外场景展开研发工作,推动智慧物流技术在海港、空港以及更多特殊领域落地。

与山东科技大学的合作就是这样的尝试。目前,青岛新松已经与山东科技大学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将共同建设智能无人系统创新研究院,进行产学研合作与技术研发转化。“山科大在智慧矿山领域有众多研发积累,我们有产业化转化能力,未来可能在智慧矿山、智慧海洋以及无人系统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刘长勇说。

另外,复合机器人一直都是青岛新松重点研发的对象,工业应用场景的不断开拓使复合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上海某芯片生产企业就采用了青岛新松研发的一款新型复合机器人。生产芯片需要极度洁净的场景,湿度要保持在20%以下,人在这样的生产场景需要穿戴全套防护服。极端的生产环境导致这家企业用工流动性强,培训成本和用工成本也居高不下。青岛新松研发这款复合机器人是移动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两项技术的综合应用,既能自由移动,也能进行作业生产。

去年5月,青岛新松为国内某航天研究院定制化研发设计了一款大型复合机器人以解决航天器总装过程中的装配问题,解决了人力装配精度不易控制、装配效率低等难题。

未来,青岛新松还将立足青岛,发掘更多的场景应用。刘长勇认为,青岛的制造业基础较好,一些传统行业正面临生产线的转型升级,青岛新松可以从中挖掘更多场景需求。另外,青岛也是一个外协资源较丰富的城市,可以为青岛新松提供设备加工等产业链支撑。“青岛还是一个港口城市,我们有些货物是超宽的,无法进行公路运输,港口运输十分便利。另外,我们也希望加强与山东港口集团的合作。”刘长勇说。(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王伟)

青岛日报2021年8月6日9版

责任编辑:荣潇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