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养鸭 2人轻松管理4万只

8月5日讯 在人们的印象里,养殖行业都和“脏、乱、差”挂钩,但在平度市白沙河街道一公司肉鸭养殖用上了“黑科技”,打破了以往的养殖模式,全程智能化管理,依靠技术引领,让养殖成为干净卫生的行业。不仅如此,一个鸭棚里面的4万只肉鸭只需要1-2名人工进行定期检查,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
夏日炎炎,记者来到了青岛鑫光正羽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只见一排排钢结构的大棚整齐地坐落在院中,院内青草萋萋,干净整洁,完全没有传统养殖业产生的气味。公司负责人姜禹介绍,智能养殖项目总投入约2500万,其中使用扶贫专项资金1166万多元,每年可收益70万元,用于帮扶贫困群众,改善村庄基础条件。扶贫专项资金为产业振兴添注新动能,实现了农业产业发展,贫弱村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多赢局面。

记者跟随工作人员经过消毒来到了已经养殖的鸭棚中,一股高科技感扑面而来。全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时感应鸭棚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成分,自动进行调节;自动喂料系统既能及时足量供应饲料,又能减少浪费。一个鸭棚可以容纳4万只肉鸭,只需要两名工人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工人的工作非常轻松,。
公司总经理张建诚告诉记者,公司自动化标准肉鸭养殖舍1470平方米/栋,目前有两栋,雇佣工人5人,目前每年出栏肉鸭约50万羽。原种鸭舍四栋,目前还在改建中,面积1470平方米/栋,雇佣工人8人,养殖种鸭1.5万羽,年出售种鸭蛋能达到300万枚。
“别看只加了一层,这里面的学问可大呢!”张建诚说,传统的立体化养殖用的是三层的笼网,公司科研团队通过改良,目前鸭棚里用的是四层笼网。多加了这一层,对于鸭棚内的空气、饲料投喂、防疫等等的要求就会更高,因此需要更多“高科技”的投入,公司科技人员经过了两年的努力才研发成功。“多加的这一层可以实现空间利用最大化,而我们配套的专利产品可以满足养殖的需求。”张建诚说,依靠科技的加持,养鸭再也不是“脏乱差”的行业,而是既省力、又干净的产业。

记者了解到,这个“科技感”满满的鸭棚可不一般,它“坐拥”了十几项专利。公司的技术研发团队致力于实现羽禽智慧养殖全屋系统的标准化、智能化,形成立体层叠式养殖模式,集成了房屋系统、笼具系统、喂水系统、喂料系统、清粪出粪系统、温控系统、环控系统、防疫系统等,可实现自动喂料、自动供水及加药、自动通风、自动清粪出粪、灯光亮度调节、体化声光报警等控制,依靠科技的力量,实现养殖的专业化。
“公司将研发团队的工作室就放在了鸭棚里,为的就是进一步提升鸭棚的科技含量,让养殖更加省时省力,让市民们吃上更加放心的肉制品。”张建诚说,下一步,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和研发,将新建的十几个鸭棚利用起来,叫响“平度肉鸭”的品牌,让更多的农民从养殖行业中得到真正的实惠。(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马丙政 通讯员 李莎莎 金继浩)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