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快评 | “踹门掐脖”查补课,粗暴执法要不得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评论员 王学义

这几天,一则“老师补课被踹门掐脖”视频在网上热传。随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对此发布了情况说明。

从情况说明内容看,此次事件经过是,8月5日上午,当地接到群众举报,反映城区一处房屋内,有人违反防疫规定,组织多名学生聚集补课。社区工作人员到现场后责令立即关停,现场负责人贾某某当场承诺关闭。当天下午,当地再次接到举报,反映学生还在同一场所集中补课。公安民警和防疫人员赶赴现场后,将30多名学生劝解疏散,其中一个房间敲了10多分钟拒不开门,不得已破门而入,将在环境密闭中未佩戴口罩的18名学生劝导疏散。

简单来说,就是执法人员的动作属于“不得已”。其一,涉事教师“顶风作案”,聚集学生补课违反了防疫规定;其二,上午刚关,下午又开,属于屡教不改;其三,拒不开门。就此而言,执法人员和防疫人员出动,非但合理,而且是必要的。在疫情防控形势骤然加紧的形势下,当地应该采取果断行动,基层工作人员防疫压力大,也是可以理解。

不过也要注意,这一视频何以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太刺眼。一声暴喝,踹开房门,有人还对老师实行“掐脖”控制,推出门去,留下了满屋子惊慌失措的学生。如果说“破门而入”是“不得已”的话,那么“掐脖”呢?一个私自补课的老师,能对众多执法和防疫人员产生多大威胁,为何不能有话好好说,非如此粗暴不可吗?有人想过在场学生的心理阴影面积多大吗?而且,当事老师的说法与情况说明也存在不同,他说执法人员“敲了一分钟门而不是10分钟”。

视频截图

面对这一波舆情,含山县也承认“个别工作人员执法方式简单、急躁、不规范”。这种态度值得肯定,有了错就要认错,更要改错。执法和防疫人员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政府部门的形象,规范执法应该是一条基本的底线。如此粗暴,将严重损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而且,此次执法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也未佩戴口罩。希望当地能真正做到“认真对待,严肃处理”。

引发关注的另一个因素是“补课”。“双减”政策实施后,校外培训行业受到巨大冲击,众多地方启动整治行动,特别是针对学科类培训。这当然是必要的,多年以来教培行业严重加剧了教育的内卷,加重了家长和学生负担,理应予以整治,而整治也需要从严从细从实。但整治过程中,必须注意“规范”二字。这一方面体现在具体的查处行动上,另一方面体现在观念认识上。

当前,网上对教培行业从业者“污名化”的倾向。比如,有网友将校外补课与“黄赌毒”并列,称之为“黄赌毒补”,带有鲜明的恶意性。再比如,最近一种“抄底教培女孩”的说法流行,认为教培行业裁员严重,很多年轻女孩面临失业,若乘机娶了她们,以后在教育孩子等方面,就可以占据先发优势。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戏谑、调侃,却也体现了不少人头脑中的歪曲认识。应该看到,教培行业虽然处于被整治的中心,这一行业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但教培从业者不能被侮辱、被嘲笑。教培行业的乱象,主要由资本逐利和监管缺失等原因造成,一线教师显然并非元凶,也非主要获利者。对于他们,应该保有最基本的尊重,而不能专挑“软柿子”捏。只有从思想上端正了,才能从行动上规范起来。

总之,疫情之下违规补课,应该被处理,但粗暴执法也应该被处理。眼下,我们更需要严格依法依规而行,不越界,不添乱,团结一心抗疫,守护共同的家园。

责任编辑/王学义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