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13日讯 进入8月,托育机构开课,一群不到3岁的“小小孩”被送进了“小小班”照管。站在市北区广和幼儿园早教指导中心门口,看着宝宝跟着老师乖乖地走进教室,开启了全天托管的生活,家长们纷纷舒了一口气,各自赶去上班。
自二胎政策放开以来,家长对3岁以下宝宝的托育需求就越来越大,但目前我市的托育机构数量和方式还不能对接大多数双职工家庭的需求。服务好的收费太贵、收费低的班额太大、服务好又价格合适的普惠园进不去……
为了解决托育难题,青岛做出了一些努力,2021年新一轮普惠托育机构申报,全市共申报69个项目,总投入2.13亿元,已完成投资0.99亿,预计可增加托位4851个。但这还远远“解不了渴”。如何让“照看小宝宝”这个甜蜜的负担获得更大的纾解,让家庭和社会经济发展得到双向“收益”,在“三胎政策”出台后显得尤为重要。
托育现状:贵的去不起,便宜的进不去
今年7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杨文庄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目前我国0至3岁婴幼儿约4200万,其中1/3有比较强烈的托育服务需求。但调查显示,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仅为5.5%左右,供需缺口还很大。
这个“缺口”在青岛也十分明显。据了解,目前青岛全市托育机构(含幼儿园托班)438个,可提供托位14208个,每千人托位数为1.41个。记者走访部分双职工家庭发现,许多无法让老人或亲戚来帮忙照看孩子的家长非常渴望托育服务,但真正能把孩子送进托育班的人并不多,一方面普惠性托班托位紧张,另一方面学位充裕的高端托育机构学费太贵,动辄每月五千元以上的价格“吓退”了多数双职工家庭。
家住浮山后的陈女士费了不少劲才把2岁半的儿子送进小区民办幼儿园开办的小小班,这里每月学费880元,和幼儿园学费一样。但因为班额控制在30人,不到8月托位已满,需等秋季学期有孩子升入幼儿园才能腾出十几个托位,但已经有几十个家长预约登记。
近两年,高收费的托育机构在青岛陆续出现。1岁9个月的小雨刚刚被送进了位于香港东路的一家托育机构。在这里,一个班两个老师带着8个孩子,每月收费6000元。据了解,小雨的妈妈此前请保姆在家帮她带孩子,每个月5000元,“保姆还是不如老师专业,贵一点也能接受。”她说。对此,有专家指出,这类托育机构的重点不在“托”而在“育”,毕竟能拿出高学费的家庭实际上也有能力解决看护问题,选择高收费托育机构主要是为了实现早教的需求。换句话说,这类托育机构并不能解决“大众难题”。
剖析原因:公办园学位不足没法办托班,普惠园有学位开班不赚钱
相比于独立的托育机构,家长更青睐幼儿园开办的“小小班”。幼儿园场地和管理规范,师资有保障,如果两种机构合在一起,减少了孩子适应新环境的难度。市教育局也表示将来在新建幼儿园时,鼓励托育机构和学前教育合体,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园区实现两种年龄段的照护和教育。但在现阶段,公办园尚没有开设托班条件,民办普惠园的托班也面临补助金申请难、经费捉襟见肘的难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三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2至3岁的幼儿。”这里的“有条件”指的就是“空余学位”。按照统计摸底,二孩政策之后的三年,即2016、2017、2018年为生育高峰,去年开始,二孩陆续入园,给幼儿园学位供给带来巨大压力,为保障幼儿入园,公办园暂不开办托班。一位幼儿园园长告诉记者,按照青岛市教育局的预测,后年青岛的幼儿入园人数将迎来平峰。但其中也有不确定因素,随着今年青岛户籍政策的调整,需要入园的幼儿数量是否会有大幅上涨仍是未知数。因此,公办园何时有“余力”办托班也是未知数。
城阳仟佰墅幼儿园的托班里,孩子们在游戏角活动。
不少民办普惠园有空余学位,但是却受到资金掣肘。城阳区仟佰墅幼儿园是民办普惠园和托育机构的合体,这个普惠性托育机构设置3个托育班,实行“0-6岁”一体化托育服务,有效解决了周边居民“大人上班、婴幼儿无人照看” 的难题和外来打工人员婴幼儿留守老家的社会问题。园长李丽告诉记者,去年刚开园,托育费每个月收750元,今年涨到1100元,即使涨价,托育也是在“赔本赚吆喝”。幼儿园为一班35人,托班孩子需要更多关注和照护,每班最多收20个孩子。为了确保托班孩子安全,装修教室时,托班采用软包,桌椅也是特制的,一个教室就比普通班装修多花5万元。李丽坦言,坚持办不赚钱的托班是为了给幼儿园留住生源,但她也担心,这种模式不能长久。“幼儿园有生均经费补贴,托班没有,如果把费用都加在家长身上,又担心高价吓跑家长。”
城阳仟佰墅幼儿园的托班里,孩子们在游戏角活动。
采访中,有托育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政策,托育机构成立之初可以获得一笔奖补,每个托位1万元,一次性领取,但目前尚未落实。另外,按照管理分工,幼儿园属于教育局管辖,托班属于卫健委负责,收费标准则是发改部门审批,比如生均经费,只在教育系统存在,卫健委管理的托育机构和托育班没法申请。
破解“带娃难”:各地都在想办法,有经验也有教训
除了幼儿园开设托班、建设独立的托育机构等措施之外,各地都在探索多种托育方式,比如在社区开办家庭式托育,在工作单位提供婴幼儿看护服务。这些经验值得青岛借鉴。
城阳仟佰墅幼儿园的托班里,孩子们在游戏角活动。
按照国务院意见,支持用人单位以单独或联合相关单位共同举办的方式,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有条件的可向附近居民开放。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2至3岁的幼儿。为了响应号召,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文件。
广东、黑龙江等省份提出: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业园区、学校、商业楼宇及青年女职工集中的单位,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采取单独或联合方式,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宁波提出,“一般情况下,职工适龄子女达到20人及以上的单位,可采取自建自营或委托运营的方式,按托大班每班20人、18个月以上婴幼儿混合班每班18人的设置标准,举办单位托儿所”。在杭州,一些医院默默开起了托育园,医生护士们已经“带着萌娃去上班”了。上海加大了对开设托班的公办园生均经费、编制等方面的保障力度,把开展托育服务所需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同时,明确托育服务从业人员参加保育员、育婴员等项目培训合格的,可以按照紧缺培训补贴项目规定标准,给予一定的培训费补贴;符合条件的托育机构,可以享受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当然,也有一些地方的托育建设出现的问题需要引起警醒。比如郑州在2019年底就有261家托育机构,提供托位20219个,但实收幼儿11269人,托位空余近1万个。收费贵、距离远等问题让供需出现错位。
在青岛,扩大托位的工作一直在进行。比如针对面积在300平米以内的托育机构无法获取“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明”的问题,市卫健委指导区市采取第三方机构评价与严格备案审核等方式予以解决。青岛还将卫健部门承担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分解到处室、单位,妇幼保健、疾控、卫生监督等机构按职责加强托育机构的指导和监督,预防控制传染病,降低常见病发病率,保障婴幼儿身心健康。
2020年4月,青岛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每千人口托位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纳入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到2025年要达到每千人托位数4.2个。(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赵黎)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