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评论员 王学义
这世上最痛心的莫过于看到少年夭亡、生命凋零。最近舆论场上接连出现两起少年遇难事件,虽然原因不同,却同样令人扼腕。特别是两起事件背后,还折射出其他社会问题,更加值得我们深思。
1
8月12日,秦皇岛市文明委决定,追授韩兴博为秦皇岛市见义勇为“道德模范”。8月2日清晨,秦皇岛西浴场,17岁的韩兴博从烧烤店下班之后,跟几位同事到海滩放松。他们在沙滩上休息时,听到海面有救命声传来。跟着声音奔过去,发现了3个女生陷在海沟中。韩兴博衣服都没来得及脱就跳入了海中。他在下面一个一个把3个女生推上水面,没下水的几个伙伴组成人墙把她们拉上岸边。在第三个女生被拉上去后,大家才反应过来韩兴博没有上来。一直到8月3日早上6时25分,韩兴博的遗体被捞起。
这是一个少年英勇救人壮烈牺牲的故事。然而接下来,故事被引入歧途。被救的3位女孩系合租室友,当时结伴去秦皇岛市西浴场看日出。她们在海边手拉手下海玩耍,走到水没到膝盖位置时,突然陷入海沟中。她们不会游泳,幸亏韩兴博救了她们。感恩图报,是人之常情。然而事发后,一些疑似被救女孩的账号称:“我们又没有求他救,这个事情我们也道歉了,还要怎么样?”“他自己逞能,我们也感谢他父母了。难道我们三个人的命比不上他自己的一条命吗?”网友们被激怒了,他们开始对被救女孩进行“人肉搜索”,甚至扬言“寄刀片”。又有人自称是被救女孩的哥哥,在直播时,代表妹妹向网友道歉,这更“坐实”了女孩们的“忘恩负义”,俨然成为现代版的“农夫与蛇”。
直到被救女孩报案,网友们才意识到可能被骗了。那些疑似女孩账号以及来历不明的“哥哥”,都涉嫌盗用被救女孩的照片,以此来吸引关注,挑动公众神经,收割流量,进行网络营销。随后,相关平台将冒充“哥哥”者永久封号,但更多造谣者的处理情况仍不得而知。这些造谣者就是在吃“人血馒头”,为了骗取流量赚钱他们直接伤害了新闻中的四个家庭,更是消费善意、助长冷漠,严重影响了公序良俗,对价值观造成了冲击。对于这些造谣者必须予以严惩。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女孩既已报案,接下来就看警方的行动了。同时,对于网络平台也应加强监管,通过严格执法来倒逼其加强审核管理,避免纵容造谣,并在谣言中获利。
宣传册上的探险路线
2
近日,北京16岁高一学生小郑参加中国探险协会组织的沙漠探险项目,期间意外身亡。目前警方正在调查此事。事发后,中国探险协会表示,该项目属于收费活动,且活动举办合规,也经过参加者父母的同意。这是一项“6天80公里徒步穿越腾格里沙漠”的青少年探险活动。活动第三天中午,小郑在行进途中多次倒地,最后不幸遇难。相关宣传资料显示,活动时间为2021年7月25日至8月3日,费用为22500元,包括训练营统一服装、探险装备、出发前的集中培训和住宿等。但接受采访的学生表示,此前他们并没有经过集中培训,只是配发了一些装备。小郑曾多次抱怨随行没有医护人员,也没见到所谓的“卫星电话”。中国探险协会曾进学校宣讲,“这个会发证书,递交出国申请可以用到。”
这些年,野营、探险等活动在学生群体中渐渐流行。一方面,因为家长希望磨炼孩子的意志,体会吃苦精神和冒险精神;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有的组织宣称可以在孩子升学时进行加分。如果是前者反映的家长们的积极心态的话,后者则明显是相关组织的“利诱”。此次小郑参加的活动,总共9天时间收费22500元,不可谓不贵。中国探险协会的名头不可谓不大,然而在风险管控上还是出现了明显的漏洞与短板。试问,对组织成员有挑选、有要求吗?对这条线路的评级是什么?是收钱凑够人数就可以走吗?
此次悲剧为学生探险活动敲响了警钟。目前,国家对于中小学生野营探险缺乏相应的标准规范,巨大的盈利空间又助长了某些组织方的胆量。此间的灰色地带也是高风险地带,理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应尽快明确标准。家长也必须端正观念,不能总盯着“加分”项目,也要考虑一下孩子的实际情况,否则悲剧降临,一切归零,就是整个家庭的破碎,悔之晚矣。
责任编辑/王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