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购置补贴最高限额200万元!青岛这样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培养1.3万余名农民“科技达人”、农机购置补贴最高限额200万元,青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慧”种地,机器人摇身一变“新农民”

在平度田野,处于拔节期的玉米汲取着阳光的力量奋力生长;在西海岸绿色硅谷,一株株大小均匀、颜色喜人的西红柿正听着音乐舒展着枝叶……这欣欣向荣的田野后面是科技在赋能万物生长。

近年来,青岛着力建设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包括高清农田遥感、自动化设备导航、农业物联网设备等,让农事服务标准化、为智能农机铺平道路;开发精准农业装备,让全自动农业无人机、无人车、农机自动驾驶系统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打造智慧农业生态系统让农田管理系统、AI作物模型、农业大数据大幅提升农业管理效率,实现产量和质量最优平衡。记者近日在西海岸、胶州、平度、莱西等地采访时发现,植保无人机、无人车、智慧网联系统等高科技产品将农户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机器人已然成了青岛“新农人”。

被无人机改变的田间植保

据农业农村部2020年统计,中国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71%,但管理环节机械化水平仍有待提升,农民缺乏有效的植保机械,大多还依赖手动方式管理农田。

针对这一问题,青岛给出的方案是用植保无人机换掉人力。“极飞V40植保无人机有效载荷能达到20公斤,配合强劲的双旋翼风场,其喷幅最宽可达10米,能够在一个小时内完成240亩地的植保作业。”家住平度同和街道的飞手杨秀世告诉记者, 无人机植保作业高效、廉价,从农业管护来看,人力喷洒一天能作业30亩,而载重20公斤的无人机半天作业量可达到600亩,相当于人力的40倍。并且,由于无人机喷洒更加均匀、液滴更细密,较人工喷洒可节省农药20%。

山东国本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凯介绍,无人机还搭载了AI处方图技术,从不同高度对作为成像,从反馈回的影像可以计算出哪些作物病虫害概率大、哪些作物需要补苗。

穿梭于果蔬田的无人运输车沿着固定的轨道循环从“头部”两侧伸出的“触角”处喷出雾化化肥,这是记者在即墨果园看到的一幕。据广州极飞学院负责人刘桥介绍,该无人运输车是国内首款全自动无人运输车,内仓放置2块电池,半天可喷洒果树300亩,相当于8个成年人的工作量。运输车集运输、雾化、称重、采摘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既节省了人力成本又促农增收。

传感器成农民的眼、鼻、手

温室内的自动搬运机器人,能够配合地面轨道机器人完成采摘后的搬运工作;室外搬运机器人则把摘好的果实送到温室门口,搬运到加工配送中心或者物流运输点;空中轨道机器人则“栖息”在温室区域环境顶部的自动轨道上,360度实时监测各区域的空中作业场景,感知各项数据指标,检测作物的生产表现和病变情况……这是记者在西海岸青岛绿色硅谷科技公司智能蔬菜温室生产工厂内看到的科技范十足的景象。

有了机器人的加持,绿色硅谷农业生产的效率大大提升。绿色硅谷开发了农作物栽培信物融合操作系统,该系统可以同时嵌入传感器、农业机械等硬件设备和数字模型等软件组件,管理和决策人员通过App和云平台对作物水肥用量进行远程监测、控制和管理,实现作物栽培的网络虚拟世界和农场物理世界的互联和协同。

借助物联网技术,土壤中铺设的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提醒农户们“该浇水了”,采集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的传感器如同农民的眼睛、鼻子、手,都能通过物联网实时“上云”,给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智能化提供数据支持。在绿色硅谷后方高2米、宽1米的棕色柜子便是被称为“农业大脑”的处理器,农业大脑如同植物生长仿生器,从气候、温度、湿度等各方面模拟番茄的生长环境,并且将这些参数和人工智能设备连接。

在青岛,农业现代化不仅限于农作物,养殖场中也闪耀着现代化的光芒。记者在莱西新六和养猪场发现,该养猪场一改以往“脏乱差”的刻板印象,为“二师兄”们打造了一个舒适的新环境。自动监视器沿着轨道监控着每一头猪的体温、进食量等数据,内置的“猪脸识别”系统可以向监控人员时刻汇报病猪的情况并自动分析病因,对症下药,将传染病扼杀在摇篮之中;饲喂机器人的精细化投喂和伸缩式半限位猪栏可以保证每一头猪能够单独进食,实现“精准到克”的喂养,每头猪都能获得均衡的营养,同一栏猪出栏时的体重差异可以缩小到5%以内。

为农户提供资金、技术保障

“点对点培训,很实用,对胃口!”近日,胶州洋河镇农民刘军上完一堂农机驾驶课后赞不绝口。据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科教处工作人员周敏介绍,近年来,青岛对农业生产一线农民开展数字农技培训,培养了1.3万余名会技术、懂数据的高素质农民。

农业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价格高昂的农业机械装备让农户犯起了“难”。7月23日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出台《2021—2023年青岛市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对高端智能自主创新农机产品开辟绿色通道,通过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予以支持。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年度享受农机购置补贴最高限额分别为50万元和200万元。

有补贴、有培训、有市场。在政策支持下,机器人在智慧农业产品线上铺陈开来,越来越多贯穿于农业生产端耕、种、管、收各个环节的新场景陆续诞生。(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马英歌)

责任编辑:孙丽荣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