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每周一评|文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文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青岛日报评论员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浦江畔道出的这一重要理念,为我们深入推进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让浦江潮涌胶州湾。今年是全国文明城市2018-2020年创建周期的收官年,也是关乎青岛能否蝉联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的决胜之年。在这样一个特殊时点,如何做好“答卷”,让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都能切实感受城市发展温度,当以上海为师,高举人民城市旗帜,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此为“钥”,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让每个青岛人都能够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积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

作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青岛在创建过程中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机制体制, 积累了丰富的创建经验,市民的满意度不断攀升,归属认同感日益增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日前发布了2019-2020年“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青岛荣登榜单,同时也站在更高层次、更高标准发展的新起点。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青岛要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当前,青岛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国之重任,凸显了青岛在中国新一轮扩大高水平开放战略中的独特地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发起15个攻势,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和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立体、综合、全方位、内生地“搞活一座城”。这是青岛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必由之路,也与全国文明城市的内涵要求一致。青岛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必将为城市打牢坚实的经济基础,让城市成为产业高地、功能高地、制度高地、人才高地。城市和人才的最好关系,就是共同成长,互相成就。通过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让每个青岛人,都能够拥有施展才能、实现梦想的机遇和舞台,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让“人”成为城市最根本的尺度,处处围绕人、时时为了人。我们要探索城市现代治理方式,以开放的心态,纳群言、集众智,开展“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建立诉求快速回应办结机制,让全体市民和企业家有意见随时提、有想法尽管讲、有不满大胆说,达到听民声、用民意、解民忧、纾民怨、聚民智、暖民心的效果;要开放城市建设发展的“场景”,让146万志愿者和千万青岛市民有序参与到城市治理的细小事务中,激活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要用最好的资源服务市民,并将此作为改进服务管理的标尺、创造城市公共品的出发点,针对群体差异化给予全周期、全方位的供给与服务,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用“绣花”的功夫做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处在不同生长周期的城市,遇到的问题不一样,治理的要求和方法也不一样。要关注细节,甚至“抠”细节,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补齐短板、提升品质,打好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以“点”的突破带动“面”的跃升,避免历史上中外城市产生过的“城市病”;要科技赋能,通过智慧化手段,让城市更聪明,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填补在精细化管理上的“漏洞”;要抓住细节背后的大背景、大逻辑,从系统角度通盘考虑、整体谋划,用系统性、深层次的变革与协同,在做好“绣花”功夫的同时,不断优化整个城市的现代治理水平。

人性化的城市,人文化的气息,人情味的生活,最好的资源服务人民,更多机遇成就每一个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决胜之年”,再擂战鼓,共同参与,携手努力,让青岛这座城市更方便、更温馨,更有品质、更有温度,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成为百姓的幸福乐园、实现梦想的热土。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