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听他们畅谈教书育人、科技攻关的奋斗故事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17日讯 科技创新关键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肥沃的教育土壤。坚持科教融合,筑牢人才根基,才能更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近年来,岛城科研院所、学校等基层党组织持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教师、科研人员持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青岛科技、教育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科技、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为城市发展源源不断注入创新活力、人才活力,为青岛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提供了强劲动力。

8月17日下午,市委宣传部会同市委组织部举行媒体见面会,邀请了5位科技、教育领域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分享经验、交流做法,畅谈他们科研创新、立德树人的奋斗历程。

教书育人铺就人生路,科技攻关展示创新力。现场,5位代表分享了自己深耕科技、教育一线,牢记使命、担当作为的生动故事。坚持党建引领,他们坐得住“冷板凳”,啃得下“硬骨头”,他们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与青岛这座城市同频共振。

党建成为“红色引擎”

助推科教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引领科技、教育事业发展是5位代表的共识。

以党建为引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依托国家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平台,承担了国家海洋公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项目30余项,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130多件,出版主编专著16部,500多篇期刊论文,还获得了包括国家科学技术奖,山东省、青岛市科学技术奖等在内的50多项奖励。“团队里面有70%是共产党员,党员平均年龄是37.9岁,他们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党委委员、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重点实验室主任张盾说。

在青岛二中,学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构建了党委主体责任体系、支部创新体系、思政育人体系、先锋培育体系、党建融合体系等“五位一体”的党建综合发展体系,以此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党的工作成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创新发展的“红色引擎”。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改革十面红旗、全国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全国德育先进校等30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

“长在实验室里”是很多同事、学生对青岛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许元红的评价。作为学院负责人,她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给学生、给同事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她带领师生围绕健康中国战略,提出全力建设“微生物+”学科群,以重大疾病早筛和康养为科研创新特色,有效推动了学院学科专业发展,2019年、2020年,青大生物工程专业学科均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2021年,学院生物技术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科技创新推动

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

科技工作者要肩负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鄢全树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海洋固体地球基础研究领域、海洋资源调查以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方面充分发挥专长,服务于我国的海洋强国战略。2012年,他受邀以岩石学专家身份参加了国际大洋综合钻探计划航次,成为当时国家海洋局系统首位登上乔迪斯·决心号考察船的青年科学家,在大洋上的50多天时间里,他牺牲两班倒后的休息时间,熟悉船上的先进仪器设备。他通过研究该航次拿到的沉积物和岩石样品,揭示了大地震频发东太平洋地区的俯冲板块基底岩石成因。此次科考经历为日后我国大洋钻探船的筹建提供了实际可行的建议。

服务于国家“碳达峰” “碳中和”发展战略,青岛科技大学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工程学部主任汪传生深耕废旧高分子材料制品循环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在废轮胎等橡胶制品的循环和资源化利用、混杂废塑料研究、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其中废轮胎等橡胶制品的循环和资源化利用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出口欧美等国家,在欧洲建立了多条示范线,开创了国内大型橡胶回收成套环保技术装备进入欧洲的先例。

“科学家要心系国家,科技必须为产业发展和百姓福祉民生服务,我们对于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责无旁贷。”这是张盾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依据学科特点,成立了多个成果转化党小组,积极推进长效防腐防污技术在众多重大海洋基础设施中的工程应用,其中复层矿脂包覆防腐蚀技术有效解决了浪花飞溅区腐蚀防护问题,腐蚀防护寿命可以达到30年以上,目前在青岛港、日照港、胜利油田、中海油等20多项国家基础设施上得以应用。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筑牢科技创新人才根基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我们要培养德才兼备、愿意为党和国家作出贡献的人才。”汪传生如是说。在他看来,教师除了教好书、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好人,塑造学生高尚品德、高水准学术素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他自己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学生。

许元红则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以德施教,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她的导师和导师夫人年近九十岁,依旧每天坚持到实验室工作,这给了她莫大的精神激励。“我更希望把这种科学家精神传递给我的学生,我想这就是育人的力量。”许元红说。同时,她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科研素养。在研究生选择科研课题时,她总是指导学生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在人才培养中开展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服务社会。

青岛二中从建校起,就一直坚持发展素质教育的初心。青岛二中党委书记李洁表示,教育工匠精神已成为学校里每个老师自觉遵守的教育信念。学校以党建品牌引领,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建立了“梦之翼”德育课程,形成了六大层面25个门类思政课程体系;学校注重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各学科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了“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氛围。(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实习生 田欣怡)

责任编辑:管佳宇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