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乘风破浪的姐姐》相比,《披荆斩棘的哥哥》更像在复刻一个渐行渐远的理想夏天——上世纪末香港流金岁月,千禧年台湾偶像剧青春梦回,中国摇滚老炮儿,初代偶像男团荣光,搭配着华语乐坛黄金时代的经典回唱……毫无疑问,在“哥哥”们带来的舞台上,炸场的是他们最沸腾、最多元、最狂热、最迷茫的青春年代和影响一代人成长的时代声音。
“昔日少年,如期归来”,这个夏天,沉寂了两个季度的全网综艺市场被《披荆斩棘的哥哥》打破——8月12日,《披荆斩棘的哥哥》正式播出,上线第一期即成为当日热度最高的网络综艺,单日播放量甚至一度超过《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如果说《姐姐》的出圈在于它让大家看到中年女性多元化的可能性,以输出女性力量站在当下最热门的“她综艺”风口,那《哥哥》的出圈更像在制造一场无差别的仲夏夜之梦。
让情怀不断发酵
在《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火爆之后,坊间一直传闻芒果TV有意复刻男版,“大龄艺人竞争成团”成为收视流量的密码,也让更多人挤进这条赛道。
2020年12月,东方卫视联手优酷率先推出此类型节目《追光吧!哥哥》。与最初的理想构思相悖,在《追光吧!哥哥》的舞台上,男艺人们wink、摸头发的油腻动作、走形的身材和僵硬的舞台让这档节目屡屡因为“油腻”被嘲。
《追光吧!哥哥》给观众留下的刻板印象和《披荆斩棘的哥哥》在播出之前就因艺人翻车蒙上的阴影,让这部明显带着复刻同款《姐姐》成功意图的综艺,成为业界备受关注的话题。
从嘉宾看,《哥哥》几乎集结了各个领域的元老级人物,比如摇滚界的黄贯中、歌手界的林志炫、钢琴界的李云迪、舞蹈界的李响等等,其中还不乏陈小春、赵文卓、言承旭、张智霖等影视、歌坛两开花的艺人们。33位哥哥(因霍尊退赛,目前只剩32位)无论是跨界合作还是个人solo都是一场视听盛宴,第一期节目就带了顶级演唱会即视感。
从节目赛制上看,《披荆斩棘的哥哥》和《乘风破浪的姐姐》赛制几乎一脉相承,都是组团、公演、淘汰。但《哥哥》的开场省略了《姐姐》的个人舞台初评级,取而代之的是经过48小时准备的《初次见面请多关照演唱会》,其次,组团和竞赛环节规则也做了升级,以建立“家族”为最终目的,哥哥们通过不同的艺能组合进行联盟合作,最终可成团的人数也从最初的7人升级到17人。
与姐姐们面对的高压不同,成团人数的扩容意味着哥哥们相对轻松的竞争环境,这也决定了在这个舞台上,哥哥们不需要博采众长,只要发挥个人所长就能获得观众的喜欢。
所以从第一期节目来看,没有评级压力的初舞台和导演组精心搭配的公演组合让舞台表演呈现出1+1>2的效果。所有的哥哥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将舞台做到了极致,他们久经沉淀的岁月幻化成一场回忆杀,让情怀不断发酵。
陈小春、谢天华和林晓峰重新合体带来的《友情岁月》,古惑仔三兄弟同台瞬间勾起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接下来言承旭的《流星雨》让道明寺和杉菜来了场梦幻联动,中国摇滚编年史的几个十分出色的乐队Beyond、黑豹乐队、面孔乐队、Click#15的主唱黄贯中、张淇、陈辉、Ricky背着乐器站在舞台上,让人想起多少个摇滚盛夏,胡海泉和黄征的《奔跑》更是带动了全场大合唱……一张接一张的情怀牌,没有口水歌全是经典翻唱,几乎没有观众能抵挡住这场被浪漫化和情怀化的舞台公演。
如果说《姐姐》的初舞台侧重于姐姐们的性格展示和讲述人生态度,那么《哥哥》磨合后的初舞台更像是在输出好的内容来获得观众的认同。
归来仍是少年
对《哥哥》来说,第一期节目的火爆并不代表着高枕无忧,与《姐姐》相比,30+男性综艺的定位不同于30+女性带来的职场、年龄、标签等诸多话题,哥哥这个群体持续的内容输出和价值导向该去往何方,才是这档综艺能否长红的核心所在。
从目前播出的节目来看,哥哥们私下佛系的练习时长、不在意的公演排名、缺乏话题的友善互动,比起带着女性困境来的姐姐们,哥哥们依然处在自己的舒适圈。与姐姐们相比,《哥哥》中的很多嘉宾一直处在行业红利期,尚未面对过多的职业困境,且大多数男艺人已经在自己的领域有一席之地,很难用“逆袭线”表现出哥哥们披荆斩棘的过程。
但从《哥哥》宣传文案来看,节目组对其内核的定位与《姐姐》极不相同。
“三十而骊”“三十而励”《姐姐》的节目定位让我们看到的是热血与感动,和女性想要突破、撕掉标签和偏见、追求独立等积极的对抗式的字眼。“赤手空拳的少年总是如此”“ 所有的‘少年’ 注定被时间稀释”“很不合群地长大,再跌跌撞撞地老去”,《哥哥》的节目定位失去对这一个群体的观察,它更想主打千帆阅尽,归来仍是少年的无差别受众情怀,所以这也符合节目组第一期从情怀打开热度和话题讨论度,这也是为何33位哥哥齐聚后只能合唱一首《笨小孩》表达少年努力,披荆斩棘。
缺乏可讨论的性别话题,哥哥们能做的就是集合所有人都要面对的成长主题,用他们的故事讲述人生的成长方式。比较可喜的是,《哥哥》的嘉宾选择了唱跳实力兼备、颜值状态都尚可的中年男艺人们,尚未落到《追光吧!哥哥》的“中年油腻”原罪,反而以“质感”出圈,更符合传统认知里对30+以上男性成功或成熟的定义。
最重要的是,它让人们看到一个理想化的人生轨迹——长大的少年回忆起自己放荡不羁的青春,在跌跌撞撞地成熟和老去的路上,迸裂出生命应有的坚韧的层次,不变的是他们依然追求自由、平等、美好。哪怕这更像是一场综艺带来的仲夏夜之梦,但谁不想入一场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梦呢。(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芝萌)
责任编辑:单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