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海上来 | 机制创新,专业实训不断走深走实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22日讯 6月20日,第四批151名赴上海专业实训干部启程“南下”,到今天,百余天的实训工作已经过去三分之二。60余天,依旧聚焦现代服务业,围绕“人才赋能”“数字赋能”主线,专业实训干部深入实训单位学,跟着实训单位干,围着实训单位转。在沉浸式学习的同时,创新推出“1+1+N”学习模式,还利用“项目协同管理机制”,以“揭榜挂帅”形式,探寻上海经验与青岛实际相结合的“文章”,到目前已为50多个项目牵线搭桥,并有10余个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协同、高效的管理机制,产生了增进青沪交流、增加合作机会、增强队内融合的乘数效应。

融入场景——

反向学习诉求不断表达

赴上海专业实训,首先要做的是融入场景“学”,像解剖麻雀一样,从不同的角度体验所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如上海企业家的专业素养、敬业态度、契约精神,以及捕捉商机的能力、构思项目的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专业实训的不断深入,企业也想知道如何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巧妙互动,一种反向学习的诉求也在不断表达。

“党建工作在民营企业发展中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公务员管理体制对企业经营管理有何启发、借鉴意义?”一次座谈,实训单位妙文国际董事长王爱民,向专业实训干部胡耀江、汪科提出了一个疑问。

疑问提出的背景是作为民营企业的妙文国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人才需求不断提升,王爱民迫切想探索出一种更有效的管理机制,来促进企业效率提升。因此,借助专业实训这一平台,8月14日,一场以“公务员管理在企业中的实践”为题的主题讲座与分享会在妙文国际举行。来自市委组织部的专业实训干部殷连刚、张政,结合自己的人才工作经验以及民营企业特锐德“生态党建”案例进行分享,让参会的高管找到了政府与企业“共振”的契合点。

有类似需求的还有实训单位普洛斯,作为一家外资企业,他们也对党建及公务员管理机制表示出浓厚兴趣。另外,集“外企的严谨、国企的规范、民企的灵活”于一体的实训单位益海嘉里,也通过各种交流,不断在与专业实训干部的“碰撞”中寻找决策的可行性评估。

“实训单位反向学习诉求的表达,一方面是对实训干部沉浸式学习的认可,只有踏踏实实沉下心来,甘当‘学生’,善搭‘桥梁’,才能形成与实训单位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从企业‘需求侧’也可深刻认识到,企业党建与企业发展互为促进,在服务决策、开拓市场、革新技术、弘扬正气、提高效益等方面,必将凝聚起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正能量。”第四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临时党总支书记殷连刚说。

有的放矢——

创新推出“1+1+N”学习模式

无论是在实训单位学习,还是外出走访调研,出发点一定是“青岛所需”,是“带着问题来上海,带着答案回青岛”。

为提高学习调研精准度,不做无用功,在谋划“接上海”“接青岛”两篇文章上,第四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明确工作流程,创新推出“1+1+N”学习模式。即构建一个钉钉“沪”动云平台发布调研主题,由临时党总支指定一名班委挂帅,相关联行业多名队员跟进参与。

“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这是数字青岛建设历次工作会议强调的重点。因此,“数字赋能”被列为第四次赴上海专业实训工作的重要主线。围绕这一主线,在上海整体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与市民群众生活和城市治理息息相关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成为第四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的重点调研课题。

如“‘烟花’两次登陆,上海如何通过数据集成来及时预警、研判”“疫情反复,上海如何迅速构建一整套应急机制做到‘临阵不慌’”“流程繁杂的审批,上海如何做到‘只进一次门,只跑一次腿’”,这样的专题调研在实训平台一经发布,班委成员牵头,大数据、城管、公安、审批、交通、规划等相关行业专业实训干部迅速“接龙”组队,到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上海数字治理研究院、各区政务服务中心等调研,做到了有的放矢。

调研的“精准释放”,在其他领域也成效明显。如聚焦“人才赋能”,旨在促进青沪人才合作、科研交流、成果转化的青岛-上海创新创业基地正在加速成型;为持续放大康复大学“虹吸效应”,打造国内一流的康复产业园,与上海交大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康复联盟等的对接日现雏形;在法律服务方面,为借力上海规模大所、专业强所、特色名所的优势,专业实训队与兰迪律师事务所精准对接、主动服务,也收获了兰迪青岛分所正式获批设立的实质成效。

揭榜挂帅——

项目协同管理机制获得乘数效应

在沉浸式学习、精准化调研的基础上,第四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创新路数打法,发挥平台优势,建立健全项目协同管理机制,青沪多方联动共下“一盘棋”。

实训期间,临时党总支书记殷连刚在普洛斯中国总部了解到G7“云挂大屏”以及“数字货舱”在运输调度中的实际应用等有关情况,触发了将其应用于渣土车智慧化管理,借以破解这一青岛城管工作难点的思路。随后,实训队内部打破常规的组别架构,从职能管理部门和问题多发区市两个维度出发,围绕如何将G7集团的数字技术嫁接到渣土车智慧化管理之中,对口定向、联合组队,深入研究。

明确方向后,专题组采取“线上+线下”“青岛发问+上海作答”的方式,现场连线市交通运输局、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市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市环境卫生发展中心等,直陈渣土车随意倾倒、无牌渣土车难以管理等痛点,由G7集团技术⼈员把脉问诊,探讨全场景闭环监管的数字化技术,分析预判数据接入、系统兼容等可能出现的新情况,研究各区市个性化需求的可行路径,并形成一揽子解决预案。堵点打通后,来自胶州市的实训干部主动对接,着手开展项目落地先行先试。

建立健全项目协同制,是青岛市第四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做好“接上海”“接青岛”两篇文章的重要保障。自机制建立以来,实训队围绕重大项目在前期对接、中端链接、后续落地的全过程、各方面,集合各方力量,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压缩行政成本,形成纵横联动、条块衔接、点面结合的项目统筹推进良好格局。目前,通过“揭榜挂帅”方式已为50多个项目牵线搭桥,经过链接整合资源,上合示范区管委与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集团、城阳区与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暨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平度市青岛同辉汽车与上海酷哇机器人等10余个项目已落地或取得阶段性成果,为青沪更密切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驻沪记者 胡相洋 文/图)

责任编辑:孙源熙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