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智慧安防探索建立人员、事件、场所、物品全要素管控新模式,进门刷脸、高空抛物全监控、“智慧车棚”电动摩托车集中充电……青岛流动人口最多的这个小区变了样
“慧”管理,让“复杂”的小区融洽起来
位于市北区普集路15号的普吉新区小区,房屋出租率超过80%,小区内实际居住2万余人,居住人员构成复杂,是全市流动人口最多的小区,公共安全监管和基础治理难度较大。但小区今年以来的变化,让居民们用“天翻地覆”来形容。
之前小区“外来人多,电动车多,安全隐患多”,为此,物业和居民经常有矛盾,社区班子也常常担心,怕居民有安全问题。但是今年以来,通过智慧安防小区的逐步建成,整个小区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减少了,居民、物业的关系越来越融洽。这个青岛市流动人口最多、全市复杂小区的典型代表,如今变成了小区智慧治理的标杆。
立体安保防控体系,刑事警情同比大幅下降88%
“自从智慧安防小区建成后,小区里的治安环境好多了,我们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舒心。”家住市北区普集路15号普吉新区小区的居民李建成,提起小区今年以来的变化,连连称赞。
在李建成看来,之前的普吉新区小区外人可以随便进出,电动车放在楼道里充电安全隐患大,还经常有人在小区里打架斗殴,这让他和家人住得“挺闹心”。而据普吉新区小区所在辖区青岛市公安局市北分局大港派出所所长段海波介绍,小区内有小商店、小餐饮场所等“九小”场所160余家,之前每年仅普吉新区小区内发生的刑事警情就占大港派出所警情总量的47%,具有“流动人口多、出入通道多、九小场所多、电动车辆多、刑事警情多、安全隐患多”等特点,是市北区乃至全市复杂小区的典型代表。
在普吉新区小区,派出所民警和物业人员收集汇总入户走访征求到的意见。 贾臻 摄
“实现普吉新区小区这样复杂小区的智慧治理,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意义。”青岛市公安局市北分局基层基础攻坚专班负责人康琪介绍,今年以来,市北分局紧紧围绕智慧公安推动数据警务和智慧建设的转型升级和成果转化,提前完成了全区700余处智慧安防小区的建设任务。在以普吉新区为代表的复杂小区强化数据赋能,丰富智能管控模块,探索建立人员、事件、场所、物品全要素管控的新模式。
现在,普吉新区小区完成了前端智能感知设备和物联平台等硬件的安装建设,并以此为支撑,进一步强化数据赋能、制度保障,全方位提升小区治理的软实力。“一方面我们以智能模块管场所,在‘九小’场所和居民户中安装水、电、气智能管控模块,对水电气不安全因素实时监测报警,实现了对安全隐患的全方位管控。另一方面以科技设备保障安保。在小区内部及周边制高点安装360度全景高空监控摄像设备,对周边风险点进行精准管控,打造重点区域立体安保防控体系,为居民安全保驾护航。” 段海波表示。
今年以来,各类治安、求助、纠纷总警情数同比下降51%,尤其是刑事警情较改造前同比大幅下降88%。
从电动车上楼隐患多,到居民物业“都满意”
随着居民电动车保有量的增多,电动车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频发。特别是在高层居民建筑内,电动车充电时电池爆炸引发火灾后,蔓延速度快、烟雾毒性大、扑救难度高、伤亡人数多,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
据普吉新区社区主任梁新蓉介绍,普吉新区小区的26座居民楼均为32层的高层建筑,小区目前有电动车760余辆,改造前,绝大部分车主都在家中进行充电,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没有电动车的住户对此意见很大,经常找到社区、物业要求管理。”
但是在现实操作中,要管住电动车上楼,却并不是容易的事情。11号楼楼长陈孔兰对此深有感触。“我们楼长和物业也试过在上下班高峰期守在一楼电梯口进行劝阻,但是收效甚微,还经常会闹出不愉快的事情。因此,居民之间,以及居民和物业的关系也不是很和谐。”
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借鉴其他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大港派出所和街道、社区以及小区物业公司,在小区内8部电梯试点安装了“车阻告警”智能设备,破解了阻止电动车进电梯入户的难题。一旦有车主将电动车推进电梯,电梯内的“车阻告警”设备发现并识别后,会锁死电梯操作面板,并锁定电梯门开关,造成电梯门长开无法关闭,同时,报警器鸣响提示车主电动车不能进电梯、进楼道,物业监控室也会收到相关提示报警。
“光硬性阻拦,也不是办法,还得解决住户电动车充电的问题。”中铁十局集团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普吉新区项目经理梁盼盼说,通过与住户的沟通,发现大家把电动车往楼上搬的主要原因是怕被偷、没有地方充电,因此为了替车主解决电动车充电难题,派出所还会同物业在小区建成了11处智能充电桩,并同步规划建设3处集人脸识别、智能充电、消防感知、防盗报警等功能的电动车停放、充电、保管的“智慧车棚”,满足群众停车、充电的需求,安全事故实现“零发生”,物业和居民都十分满意。
市场化运作,“智慧”赋能基层治理新模式
记者了解到,普吉新区小区的智慧小区建设,居民没花一分钱,政府的投入也很少。
“我们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利用小区自身的资源与建设单位进行置换。”梁新蓉说,这其中,需要社区、居民和小区物业都各自发挥好作用,因此仅碰头会就开了十几次,“派出所也联系了多家建设单位,在社区、物业和建设单位中间沟通对接。”
而在段海波看来,这是街道、派出所、社区、居民以及物业之间的一次多方联动,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服务好小区的群众。“我们在建设之前,民警、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就联合多次上门问居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最终梳理出了电动车安全问题、小区外来人员多、乱停车占用消防通道、高空抛物这几个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优先设置智能模块进行解决。”
现在的普吉新区小区,电动车全部下楼到智能充电桩充电,居民进门必须刷脸才能进入,智慧停车系统对停在消防通道的车辆会进行一次提醒、两次警告、三次则不允许进入小区。对于这种改变,社区居民拍手叫好。
通过智慧管理的落地运行,普吉新区小区的基层治理效能也有了显著提升。
“现在,居民与社区、物业关系融洽多了。”在梁盼盼看来,智慧安防小区带来的好处,居民切身感受得到,因此更愿意有事情找社区、找物业来商量,“大家相处融洽的感觉真好。”
比如有的居民反映小区里的独居老人安全问题需要保障。派出所、社区、物业和居民们又坐在一起开始想办法,最后一致决定在智慧小区平台上开发独居老人模块,在获得老人和子女的同意后,对独居老人进行安全监控以及定位,防止老人走失或者发生危险。
再比如,为了方便小区居民衣食住行,还将开发集就医、购物等于一体的平台,让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价格优惠、质量高的服务。
段海波说,现在,普吉新区小区的智慧建设模块还在不停地丰富完善中,“但关键还是要根据小区居民的现实需求来落地。”(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
短评
以人为本,推动治理数字化
电动车进楼入户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外来人员复杂影响居民安全感……这些困扰城市社区治理、群众最急难愁盼的问题,由青岛市流动人口最多、复杂小区的典型代表市北区普吉新区小区给出了答案:智慧社区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精准赋能,带动社区居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当下,青岛正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普吉新区小区无疑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社区样本”。
近年来,建设智慧社区已成为提升社区治理和小区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多数智慧社区建设仍停留在基础设施建设层面;各层级、各职能部门之间众多系统难以整合,“信息孤岛”“数据孤岛”问题普遍存在;居民认可度低,智慧社区价值未能得到充分体现。这也说明,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智慧化手段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提升社区自治和服务能力、完善公共服务和增强便民利民服务智能化水平。
让社区真正“智慧”起来,关键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在补齐社区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短板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在政务服务、治安管理、城市管理等方面创新模式,让社区居民在享受到智慧生活服务便利的同时,激发群众参与共建的热情,在良性互动中不断推动智慧治理,真正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贾臻)
青岛日报2021年8月25日1版责任编辑:刘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