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济”项目海试成功的画面,至今在巩小东的脑海里印象深刻。
巩小东是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低频水声通信项目负责人,那天,他带着项目组成员来到舟山群岛海域,紧紧盯着刚研发成功的低频水声通信机。
“3,2,1……”随着倒计时结束,“您好,美济2号,我是美济1号。”我国自主研发的低频水声通信机在大海上发出了第一条信息!顿时海上欢呼声与掌声响成一片。
这是海仪所奋战6年,突破海外技术垄断及层层阻隔获得的成果。它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有了一部自主知识产权的“可以在水下发送短信的手机”。也是因为这项成果被反复验证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前不久浦发银行与海仪所签署协议,将提供6000万元贷款支持海仪所包括低频水声通信机在内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国产水声通信机迈向市场增添助力。
遭遇海外设备禁运,我们自主研发实现“全国产化”
水声通信是迄今为止唯一可以进行水下远程信息传输的有效技术手段,低频水声通信机就好比是一部可以在水下发送短信的手机,对于各类海域环境下的海洋监测及水下通信网络建设意义重大。
“‘美济’,取名自我国南海的美济岛,是我们水声通信项目的内部代号,大家通过这种方式表达爱国情怀,立志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低频水声通信机。”巩小东介绍,2014年,美国研发的低频水声通信机对中国实施了禁运政策,企图遏制我国海洋领域发展。海仪所长期从事海洋仪器设备研发,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该设备,目标是实现“全国产化”。
海仪所开始攻关低频水声通信机的各个核心部件。其中,通信机的换能器类似于手机的天线,换能器的好坏关系到整个系统的通信速率和通信距离。海仪所科研团队吸取教训,决心减少对国外的依赖。经过长期研究试验,最终研制出可媲美国外进口产品的换能器,实现了换能器的全国产化。
通信效率可达150个字/秒,科研民生领域都兼用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时至今日,美国的低频水声通信机仍对中国处于禁运状态。但是,海仪所科研人员研发的国产低频水声通信机整体水平已经超越国外产品。“经过多次测试,该设备水平方向通信距离7公里,垂直方向达到全海深,通信速率可以达到2400bps(每秒约150个汉字)。”巩小东说。
除了用于海洋科考等科研领域,低频水声通信机还有很大的民用价值。据巩小东介绍,在远洋渔业中,该设备可与拖网内传感器连接形成“水下网位仪”,实时传输拖网内鱼类的数量数据,减少起网时因“空网无鱼”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潜水活动中,“蛙人低频水声通信机”可实时监测和传输水下人的状态,并进行信息交流,减少因信息传输阻碍造成的生命伤亡;在海上风电领域,该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海底设备的腐蚀情况等,便于及时发现和维护。
“我们计划今年内将水声通信机进行产业化运营,争取在科技金融资金支持下,加快生产线建设,尽早将国产水声通信机打造成货架产品。”巩小东说,在未来,他们还将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打造系列化产品,服务于海洋强国建设和民生领域发展。(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责任编辑:王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