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个问题:长大后你做过哪些“童年报复性补偿”的事?
下面的回答,简直就是“偷窥”了当代成年人的生活:
小时候,没有零花钱,我爸也不给钱买文具,都捡单位发的用,也没有书包,也没有文具盒。导致我现在特别喜欢买文具,笔和文字,好看的,好用的,每个月都要买,家里整抽屉都是,实际工作了,用的真的少;
小时候最喜欢炸面肠,两块钱一根,淀粉越多我越喜欢,一点肉都不能有,但那时没有钱买,现在就贼喜欢吃,因为这事儿没少挨男朋友与他妈的骂;
小时候特别流行玩游戏王卡,我家里管得严,一直没啥钱买,从此对收集卡片有了非常强烈的羡慕和执念。于是这几年赚到的钱,全都变成了各种游戏卡;
小时候爸妈说我考到第一名就满足我一个愿望,等我考到第一名之后他们发现我的愿望是一台游戏机,就反悔了,现在我把之前想玩的都买了一个遍;
男票之前还没有这么胖的时候,经常一个人去坐摇摇车,据说是小时候家里人觉得那个东西太幼稚不让玩,他就每天看别的小孩玩,自己有钱了之后,就拼命地去坐。一个一米八大高个塞进小车车里,怎么看怎么滑稽……
01.
看了这些回答,我发现妍姐做的事就属于“童年报复性补偿”。
妍姐是我们姐妹圈中最会打扮的一个,也是衣服最多的一个。
每次相聚,妍姐穿的衣服都不会重样。
妍姐自己的收入大部分都花在了买衣服上,她经常把还没摘标签的衣服直接送人。
可以这么说,我们买衣服的速度都赶不上她更新衣服的速度。
我们都说她太“败家”了,可妍姐说,她也知道自己用不上那么多衣服,但就是想要,这都缘于她童年的记忆。
妍姐家有四个孩子,她是最小的一个。
母亲常说,咱家生活困难,吃穿没法平均,所以在吃上要尽着小的,穿上要尽着大的。
父亲也常常教育孩子,不要讲吃讲穿,因为那些都是爱慕虚荣。
就这样,妍姐小时候穿的衣服几乎都是拣哥姐穿小的。
看到别人家的女孩穿着从商场买来的漂亮的连衣裙,妍姐也想要,母亲就怪她不懂事,不知道家里的艰难。
上学的时候,每次学校里买校服,她都是最后一个交钱的人。
每次学校里组织文艺表演,父母都不让妍姐参加,说“参加那些事有啥用?学习好了就行”。
但妍姐心里明白,其实父母不是反对她参加活动,而是家里没钱买演出装。
有一年六一文艺汇演,老师给她报上了舞蹈队,但母亲又去学校给取消了。
看着别的同学穿着漂亮的裙子翩翩起舞,妍姐的心在滴血。
长大以后,妍姐就特别喜欢买衣服,她说买衣服是她最幸福的时刻。
02.
其实,与妍姐有类似行为的人还有很多,只是有人喜欢买衣服,有人喜欢别的。
有调查数据显示:一年有7000万成年人会给自己买玩具。
而且这些玩具里面,有很多都是发条青蛙、泡泡机、小霸王、套圈圈水机等小时候爱而不得的东西,这种行为被称之为“童年报复性补偿”。
当父母简单粗暴地认为,孩子的需求是“虚荣”,不应该被给予满足时,当孩子长大后,实现财务自由后,就开始“满足自己”。
然而这种满足是没有终结的,因为长大成人后的“需求”,不再是满足现在的生活需要,而是满足曾经没有被满足的缺憾。
但是,几乎所有的人,在童年时候都曾经有过“求而不得”的经历,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出现“报复性补偿”,有些人则不会呢?
其实,这跟父母的引导和教育有很大关系。
教育“宜疏不宜堵”,但是大多数的父母在教育中,通常是利用“堵”的方式,当孩子想要什么的时候,父母打骂教训一顿或者直接忽视,就认为孩子“不想要了”。
其实将孩子的渴望“堵回去”,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印象深刻。
在《做家务的男人》中,张歆艺说童年时期,她想要一双白球鞋,父母承诺考双百就满足要求。
结果她努力学习之后,还是没有得到白球鞋,这导致她后来看到白球鞋就想买,如今家里有各种各样的白球鞋。
03.
孩子因为想要东西而哭闹,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然而父母的所作所为会让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一个节点,那就是关于父母的“残暴”和对当前想要事物的执着。
那么如何避免孩子长大后出现“童年报复性补偿”?
首先,父母要正视孩子的需求。
当孩子想要某种东西时,他就只是想要,他羡慕别人拥有的东西,这是很正常的情感上的需求。
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的需求时,没有意识到这是正常行为,而是会采用扣帽子的形式。
比如说上面所说的“虚荣”,还有“不讲理”“不懂事”等,更不要认为孩子是“无缘无故”“无理取闹”而揍一顿。
其次,父母要跟孩子讲道理,为什么不能满足。
当父母不能或者认为不应该满足孩子的需求时,要跟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能满足这个需求。
如果当时孩子大哭大闹,听不进去道理,父母可以等孩子情绪稳定下来再讲。
如果孩子还不到三岁,听不懂道理的时候,父母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再次,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当前拥有的。
很多70后、80后童年时期生活条件不是很好,想要的东西父母通常会说“没钱买”。
这算是正视需求、解释理由了,但是很多人在实现财务自由之后还是会出现“报复性补偿”。
所以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当前他所拥有的,让孩子感受到他现在的快乐幸福,并没有因为没有那件东西而减少。
很多成年人总是在羡慕别人拥有的,却忘记了自己现在拥有的,这样对成长、生活来说都是十分大的阻碍。
在孩子说“我也想要”的时候,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大哭大闹解决不了问题,然后再跟孩子讲明为什么不能买。
这不光是在孩子羡慕别人的这件事情上,在其他事情上也是一样,不要用过激的手段给孩子心灵上留一道疤。
要用最平常的态度和语气,告诉孩子道理,让孩子成长过程中少些执着的遗憾。(作者|阿慧)
你有过“报复性补偿”吗?与此相关的记忆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有心事,找慧姐,慧姐会解小心结。(互动邮箱:zaobaoqingsu@126.com) 更多内容请关注“观海·倾诉”频道。
责任编辑: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