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拉大手,这个暑假420余名学生和家长当上垃圾分类驻桶指导员!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27日讯 “小同学又来上岗了,真负责啊!”市北区辽源路街道错埠岭三小区的居民刘阿姨发现,每天早晨,都会有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和父母一起来到垃圾分类桶前当起驻桶指导员,引导居民认真分类,而且整整坚持了一个暑假。

观海新闻记者了解到,暑假期间,辽源路小学的420余名小志愿者和家长们,每天早上8点,他们走进楼院,在佳木斯路社区6个垃圾集中投放点位开展驻桶指导,孩子们用稚嫩的双手帮助并劝导居民们进行垃圾分类,做垃圾分类的践行者。在孩子们的感染和带动下,不少居民纷纷以实际行动支持垃圾分类工作,“在家分好类,定点定时投”,整个社区的垃圾分类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4月底,由青岛市城管局、市北区城管局、辽源路街道办事处共同打造的 “红领巾垃圾分类社区实践基地”正式授牌。该基地依托佳木斯路社区,联手辽源路小学建设,并向全校师生及家长发出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倡议,旨在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引导孩子带动家庭,家庭带动社区,形成从学校教育到家庭响应,再到社会责任的立体环保理念,打通垃圾分类的“最后一公里”。目前,街道、社区、学校等多方联动,合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助力“基地”不断成长。

可回收垃圾每月集中收集日。“咱们学校里来了四个新朋友!”同学们奔走相告并纷纷前来参观。他们分别是玻璃、金属、塑料、纸类智能回收箱。每个月孩子们都会开展一次可回收物集中收集活动,把积攒的可回收物交到四个新朋友手中,为资源回收再利用贡献自己的小小力量。

垃圾分类集中宣传活动。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辽源路小学小志愿者、指导员、热心家长组成的宣传队伍走进居民楼院,在社区里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向居民送上宣传单,讲解分类知识,宣传撤桶并点的重要性。目前,共出动人员1000余人次,发放宣传单页3000余份,为辖区营造了浓厚的垃圾分类宣传氛围,垃圾分类居民知晓率进一步提升。

家庭垃圾分类实践活动。“用实践手册记录孩子们每天的垃圾分类日常,用活动照片来记录分享孩子们垃圾分类的精彩瞬间”,辽源路小学于红校长告诉记者。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让孩子们以实际行动引导、感染和带动家人参与分类,逐渐培养整个家庭自觉分类的习惯,将垃圾分类在每个学生家庭实现落地。

目前,辽源路街道办事处正在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辖区37个居民小区,现已完成撤桶并点31个,共撤掉点位200余处;投放智能箱体33套(每套包含玻璃、金属、塑料、纸类),智能衣物回收箱16套,成为市北区安装智能分类设施最多的街道之一,辖区垃圾分类设施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红领巾垃圾分类社区实践基地”初显成效,各项活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下一步,街道会将‘垃圾分类实践基地’的建设理念不断完善发展,并向周边学校辐射推广,逐渐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引领整个社会的良好社会氛围。”辽源路街道办事处主任矫艳说。(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 文/图)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