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31日讯 今天,青岛市文明办公布了2021年8月份青岛市“文明市民”名单,共10人入选。
根据评选结果,莱西市水集街道汪家疃社区居民迟丽萍、山东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系学生郭康辉、城阳区夏庄街道马家台社区公寓专业修脚房店长毛远群被评为助人为乐“文明市民”;
平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瑞峰矿业运营公司员工董守富、李沧区九水街道庄子社区居民谢文涛、青岛国信上实物业海天分公司秩序部秩序队员张超被评为见义勇为“文明市民”;
即墨区大沽河管护中心职工鲁升先、市南区人民医院外科及中医专业病区总护士长汤晓南被评为敬业奉献“文明市民”;
城阳区河套街道潮海西社区居民韩桂云、市北区镇江路街道海泊河社区居民任淑丽被评为孝老爱亲“文明市民”。
他们中间,有的自费办起照顾放学后无人看管学生的公益课堂;有的勇于付出捐献造血干细胞并进行遗体器官捐献登记;有的危急时刻用双手托住悬挂于窗外的幼童;有的不论寒冬酷暑,连续34年兢兢业业做好巡河工作。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增添了“正能量”,让文明之花在青岛持续绽放。(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余博)
2021年八月份青岛市“文明市民”名单
【助人为乐】
01迟丽萍 莱西市水集街道汪家疃社区居民
02郭康辉 山东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系学生
03毛远群 城阳区夏庄街道马家台社区公寓专业修脚房店长
【见义勇为】
04董守富 平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瑞峰矿业运营公司员工
05谢文涛 李沧区九水街道庄子社区居民
06张 超 青岛国信上实物业海天分公司秩序部秩序队员
【敬业奉献】
07鲁升先 即墨区大沽河管护中心职工
08汤晓南 市南区人民医院外科及中医专业病区总护士长
【孝老爱亲】
09韩桂云 城阳区河套街道潮海西社区居民
10任淑丽 市北区镇江路街道海泊河社区居民
八月份文明市民事迹材料
【助人为乐】
01迟丽萍
人物简介
迟丽萍,女,汉族,1984年6月出生,莱西市水集街道汪家疃社区居民。
主要事迹
迟丽萍是一名家庭妇女。丈夫出国打工6年多,她一人在家照顾两个女儿和三位老人。即便如此,她还是不忘参加公益活动,真正把公益当成自己的事业。她是天生的热心肠,看到陌生人遇到了困难,会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他们。
迟丽萍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全力投入到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中。有了孩子后,她的这一观念也影响了孩子。她总是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积极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大女儿在她的带领下,从2017年5月份开始,连续四年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义务献血宣传、养老院送温暖、爱心义演、慰问抗战老兵等,累计110余次、240多个小时,连续两年被评为“莱西市优秀小志愿者”,2020年6月获评“莱西市新时代好少年”。
2018年春天,才上三年级的大女儿看到有同学因放学后无人看管,完不成作业,考试成绩不理想,主动邀请同学们到自己家一起学习。后来,有的家长知道了这件事,便与迟丽萍商量也要让自家孩子到她家学习,热心的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时间一长,前来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迟丽萍的房子无法容纳太多学生。为了让更多放学后无人看管的孩子能够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迟丽萍果断跑回自己父母所在的社区,以每年3600元的租金租下了邻居家的四间房子,又自费刮腻子、铺地砖、换门窗,还购置了一批桌椅板凳和黑板、打印机、电脑、课外读物等,自此“益起学”公益课堂就这样诞生了。此后,她把公益课堂每一个细节都做得有模有样,仅“益起学”图书角就藏书约1000本,她同时又把院子改造成操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孩子的青睐。
现如今,每天下午放学后、周末、节假日、寒暑假,总有学生前来上课,与迟丽萍一样有爱心的在职教师和志愿者会根据自己的时间前来授课,迟丽萍自己也成了众多志愿者中的一员。前来参加“益起学”公益课堂的学生从最初的十几个到最多时的五十多个,规模越来越大;课程设置也越来越规范,从单纯辅导课后作业的“基础课程”到现在教授15门“特色课程”和以参加公益活动为主的“实践课程”。2020年9月,在迟丽萍的倡导下,“益起学”公益课堂又分成了两个学部——初中部和小学部,吸引了莱西市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志愿者前来任教。
周末,往往是迟丽萍最忙的时候。身边人总是会问她:“你也没有固定工作,但是为什么还是愿意坚持做公益课堂呢?”迟丽萍总是很坚定地回答:“别人可能不理解我,但是我的家人都知道我是在做有意义的事,是在做有助于社会和谐的事,所以都很支持我。这就是我始终愿意在帮助他人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的最大底气。”在她的全身心投入下,2020年12月,“益起学”公益课堂荣获了青岛市文明办等11个部门联合举办的首届青岛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创益大赛三等奖;2021年3月,在山东省委宣传部等14个部门开展的山东省2020年度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活动中,“益起学”公益课堂又被推选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迟丽萍乐于帮助他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事还有不少。迟丽萍每次看到无偿献血的宣传后都想去献血。早在2016年小女儿断奶后不久,她就开始了义务献血之旅,连续3年共6次献血,每次献血400毫升。而2019年再次献血时,因身体不好,迟丽萍被检查出血液不合格,她才暂停了献血。但性格开朗、随性率真的迟丽萍却说:“等身体好了还会继续献血,这样自己的身体新陈代谢得快,又能帮助更多的人,这种对自己、对他人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为什么不去做呢?”
迟丽萍的家庭并不富裕,丈夫打工的工资是一家四口的主要收入来源。家中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一辆电动车,住着瓦房,冬天取暖就靠煤炉、夏天靠开窗避暑。即便如此,迟丽萍每每看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还是会带头捐款捐物。从“水滴筹”得知朋友得重病需要诊疗费时,她会解囊相助;看到武汉疫情暴发后,需要捐款捐物后,她跑到银行把自己为数不多的存款取出,捐给政府;得知郑州发生严重内涝时,她又时刻关注着防汛救灾的动态。生活中,她不仅自己主动帮助别人,还注意用心培育两个孩子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她支持孩子们用自己的压岁钱去资助贫困学生,截至目前已资助4400元。生活中她还鼓励孩子们积极报名参加“一元计划,爱心午餐”公益活动,每天捐出一块钱,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爱心午餐,至今已经坚持了四年。
迟丽萍在用实际行动引导孩子的同时,也总是教育孩子说:“我对物质生活没有什么追求,也不会打扮得花枝招展,更不会去追赶时尚潮流。我只希望自己用阳光乐观的心态去帮助身边一些需要帮助的人,穿着大方得体、对人热情关心,这比什么都重要。”得益于她的言传身教,身边人总会用“为人善良、乐于助人、根正苗红”来表扬她的孩子们。
02郭康辉
人物简介
郭康辉,男,汉族,2001年11月出生,山东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系学生。
主要事迹
初次结缘,萌生信念种子。今年19岁的郭康辉,家住平度市蓼兰镇韩丘村,是一名口腔医学系的大一在校学生。郭康辉初中的时候就希望自己能够参加无偿献血,当时的他以为16岁就可以献血,因此在刚满16周岁时就到平度献血屋去过,当工作人员告诉他无偿献血必须满18周岁时,郭康辉心里非常失落。随着年龄增长,郭康辉无偿献血的心愿越来越强。2020年7月11日,高考后第二天,郭康辉迫不及待地赶到平度市爱心献血屋献血,同时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留样,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也算是了了自己的一个心愿。郭康辉高中生物学习成绩优秀,通过生物课了解了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内容,知道造血干细胞捐献成功可以为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因此,在参加第一次无偿献血时,他就提出来要留造血干细胞血样。
付诸行动,点燃重生之火。2021年4月,郭康辉接到平度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工作人员告诉他,一名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初配与他吻合,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这个患者的生命。得知这个消息,郭康辉非常激动,义无反顾地回答:“愿意!”因为郭康辉是一名外地学子在临沂上大学,异地高分辨检测、体检都有诸多不便,郭康辉所在班级辅导员得知这一情况后也非常支持他,当即给他请假,让他积极配合红十字会完成高分辨采集检测。5月份,郭康辉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前体检通知,因为正值期中考试,郭康辉心里非常着急,在考试结束后他不敢耽误一分一秒,第一时间打车赶往临沂体检中心进行体检。6月29日,郭康辉接到省红十字会通知,确定7月9日赴济南捐献。正在备考期末考试的郭康辉回复工作人员:“7月5日期末考试结束以后,我马上回平度,准备捐献。”郭康辉的母亲得知他将赴济南捐献的消息,担心捐献会对身体产生影响。为了打消母亲的顾虑,郭康辉搜集了许多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资料给母亲看,同时通过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给母亲讲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事宜,最终母亲同意了陪他一起赴济南捐献。
郭康辉对公益事业非常热衷,不仅积极参与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留样以及各种志愿活动,同时他还进行了遗体器官捐献登记。当询问郭康辉的老师、同学对这次捐献的看法时,大家纷纷表示:“这一点都不出人意料,郭康辉平时就是一个品行端正、成绩优异、积极热情的人。”7月14日,经过近4小时的采集,郭康辉顺利向一名血液病患者捐献了承载生命希望的造血干细胞,成为山东省第1015例、青岛市第11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同时,年仅19岁的他也是青岛市最年轻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的善举,挽救的不只是一个29岁的生命,更是一个行将崩溃的家庭。“很高兴自己无意中造血干细胞留样的举动能够挽救一条生命,自己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就做点帮助他人的事,也算是为这个社会做出了贡献,不枉此生。”郭康辉说。
03毛远群
人物简介
毛远群,男,汉族,1980年1月出生,城阳区夏庄街道马家台社区公寓专业修脚房店长。
主要事迹
6月27日下午,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马家台社区公寓一幼童从三楼窗户爬出,稚嫩的小手扶在室外空调机上,身体悬在半空,稍有不慎就会跌落。危急时刻,一名白衣男子从二楼的窗户爬出来,走近空调机快步接近孩子,千钧一发之际,用自己的双手托住了孩子的身体,抱紧孩子,在另一名好心男子的配合下,成功将孩子救下,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
救人的“托举哥”名叫毛远群,是公寓网点一家修脚店的店长,当时的他正在给顾客修脚,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大喊“孩子要掉下来了!”听到喊声,他跟顾客说了声“稍等”便冲了出来,参与了这次营救。
他回忆说,当时孩子从三楼的窗户爬出来,趴在了二楼的空调外机上,随时有掉落的可能,而公寓的一楼为网点房,阳台上布满了各种铁架子,孩子一旦落在上面,肯定会被划伤。情急之下,他突然想到自己家店的二楼可以爬上一层阳台,于是他第一时间冲了上去,用自己的双手托住了孩子的身体,成功将孩子救了下来。
“当时真没多想,就想到救人是第一位的,好在孩子没有受到任何伤害,这是最令人欣慰的。”毛远群说,其实这只是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不值得过多宣传。
被救的小男孩家是泰安的,今年快4岁了,因为患有孤独症,所以由奶奶带着在一所机构康复训练。他们租住在学校旁边的马家台公寓,事发前孩子有点咳嗽,奶奶看孩子睡了就离开家去买药,没想到刚离开不久孩子就醒来爬出了窗外......
“这件事太惊险了,吓得我好几宿都没有睡好觉。”孩子的奶奶回忆起那一幕,至今还心有余悸。孩子爬出窗外不久,她接到了邻居的电话,连忙往回赶,赶到现场发现,孩子已经被“托举哥”救下来了。“真是太感谢他了,孩子本身没有控制力,如果没有他帮忙,后果真是不堪设想。”“托举哥”的行为给了他们一家莫大的勇气和鼓励,她要努力抚养、教育好孩子,让孩子早日康复,回报社会。
毛远群和妻子来自陕西,已经来青岛三年了,他和妻子感觉青岛这座城市很好,也早已把自己当成青岛人了。他们在这座城市找到了谋手的手段,开起了这家修脚房,工作虽然辛苦,但一家人为生活打拼也感觉很有奔头。
事情经媒体报道后,毛远群收到了社会各界人物的敬意与祝福,随后一份写有“护‘星’大使”的荣誉证书送到了毛远群手上,上面写着:“毛远群先生:致敬您对自闭症儿童的温暖关怀和见义勇为行动!为好人点赞!”原来,是被救孩童所在的康复机构的领导听说了毛远群的托举事迹后深受感动,于是为他送来了这份荣誉证书,以感谢他为自闭症儿童做出的贡献。“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和关注,我认为这是我应该做的。”毛远群说。他还说,如果未来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他还会第一时间站出来。
【见义勇为】
04董守富
人物简介
董守富,男,汉族,1982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平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瑞峰矿业运营公司员工。
主要事迹
“谢谢!谢谢!要是没有您,后果将不堪设想!”2021年7月6日上午,云山镇村民潘元升专程来到平度控股集团,为员工董守富送来一面写有“救人于危难 恩情重于山”的锦旗和一封感谢信,感谢他在万分危急时刻,不顾个人安危,跳入水库将其落水妻子救出。
原来,在2021年5月31日上午,董守富在大泽山外部监管平台交接班完毕后,返回公司途中行至大泽山钓鱼台水库处时,眼看着对向一辆行驶的白色轿车突然失控撞破护栏径直冲入水库。他来不及多想,立即靠边停车营救,并呼叫山上摘樱桃的村民帮忙协助。他跳到河基,踩着车体,打开主驾驶车门,帮助落水男士脱困,随后与其一起营救坐在后座的女士。由于车体受到严重撞击,女士受伤严重,全身疼痛不能动弹,而此时部分车体已浸入水中。为防止车体二次落水,董守富手脚并用,双手用力抱住被困者,用腿顶着车门,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合力救出被困女士。随后,他拿来自己车上的毛毯和垫子,给受伤女士保暖。在120救护车到达后,他又协助医护人员将伤者抬上车。手臂上虽有多处划伤,但他没有吭声,悄悄离开,返回公司继续上班。由于抢救及时,车内两人均平安无事。
董守富救人后并没有声张,同事看到伤口后询问,他也只是说是自己不小心划伤的。之后,当时落水的夫妻二人在经过多方打听后,终于得知他在平度控股集团工作。为了表达感激,落水女士的丈夫潘先生专门赶到控股集团送上感谢信和锦旗。一见面,他就紧紧握住董守富的手激动地说:“太感谢了,您真是个好人,多亏你救了我妻子,挽救了我的家庭,感谢,太感谢了!”潘先生跟集团领导讲述事情经过时,依然难掩感激之情,“非常感谢控股集团,培养出这么一位好同志,多亏了他啊!”同事们得知此事后,都对他连连夸赞。“董哥平常就是热心肠,经常帮助同事,脏活累活都抢着干。得知他的见义勇为行为后,我们都打心眼里佩服。”而他自己却认为自己做的只是一件小事,是应该做的,算不了什么功绩,换作谁都会这样做。“当时没想太多,见到有人落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肯定不能坐视不管,我相信每个人看到后都会伸出援手的。”董守富话语朴实,却又铿锵有力。当被问及自己伤情的时候,他也只是轻描淡写:“没什么大不了,都是些皮外伤。”
看似偶然之举,实则担当之行。董守富在面对突发险情时,不顾个人安危,奋不顾身,救出了落水者,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期退役军人的品格与风尚,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
05谢文涛
人物简介
谢文涛,男,汉族,199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李沧区九水街道庄子社区居民。
主要事迹
厨房不慎起火,独居少年却睡着了。16岁的少年通通和父亲徐先生租住在李沧区湘潭路街道湾头社区老楼区,6月5日早上,因河南濮阳老家的爷爷突发疾病,徐先生当天紧急赶回老家,家中只留下了通通一人。5日晚,通通在厨房炖上了肉准备晚饭,然后回到房间玩手机,可不久后困意袭来,通通躺在床上睡着了,全然忘了厨房煤气灶上的火还在燃烧。当晚10时许,锅里的肉烧焦冒出浓烟,紧接着窜出火苗,引燃了炉灶塑料挡板和厨房顶棚。因为房屋门窗紧锁,睡着了的通通没有察觉到危险,被呛人的浓烟熏至半昏迷,情况十分危急。
漆黑深夜里,外出办完事回家的谢文涛经过时无意中抬头发现了火情,在对面楼邻居的大声提醒下,他第一时间冲上了6楼事发住户家,开始猛烈敲门。“当时感觉家里有人,门窗都关着,我最担心的就是毒烟对屋里的人造成危害。”谢文涛一边猛烈砸门一边大声呼喊,呼喊了半天后,趴在门上听到屋里面有点动静,可是很快又没了声息。难道屋里的人被浓烟呛晕了?意识到情况紧急的谢文涛开始更加使劲砸门,正当他打算用脚去踹房门时,房门终于打开了。
“屋里漆黑一片,浓烟一下子从房门窜了出来,一个十五六岁大的男孩被呛得咳嗽不已,意识已经有些不清楚了。”谢文涛说,他赶忙询问男孩家里是否还有别人,男孩摇了摇头,于是他把男孩拉到一边坐着休息,捂住口鼻冲进屋里想要灭火。“但是屋里烟太大了,门窗关着散不出去,我猫腰到厨房一看,火势太大,我自己扑灭不了,就转身又出来了。”谢文涛回忆,他一边扶着男孩下楼一边拨打了119报警求助,同时大声呼喊单元楼道的邻居们下楼躲避。
很快,消防官兵赶来现场,谢文涛跑到路口处一路引导消防车驶入小区,并带着消防官兵上楼灭火,直到大火被完全扑灭。直至110民警赶来后,谢文涛才悄然离开现场。回到家已经是半夜了,谢文涛轻描淡写地向家人简单说了下救火的事,然后就再没提起过。
深夜火场救人后,救命恩人却“悄悄高开”。直到一个多月后,失火房子的房东于可坚和被救男孩的父亲徐先生,带着致谢的礼物找上了门。“找救人恩人谢文涛可是费老劲了,他可以说是被‘逼’着才现身的。”66岁的于可坚介绍,当晚接到出租的房屋起火的电话后,他从睡梦中惊起,急忙从居住的印象湾小区赶来,一直忙活到后半夜。“孩子的父亲回河南老家了,房子起火又不能再让他回去住了,我在附近找了宾馆安顿下孩子。”于先生说,当晚他一直询问上楼敲门救下孩子的人,但现场居民都不知道。
“救了孩子也救了房子,无论如何我得找到他当面感谢。”从第二天开始,于可坚几乎每天都到小区打听,到对面楼座、周边单元挨家挨户敲门询问,但都没得到有效信息。“我当时心想,如果救命恩人是过路的人,找到的可能性就很渺茫了,我就又给119打电话查询,但出于保护隐私考虑,也没找到。”坚决不放弃寻找救人的于可坚只好和被救男孩的父亲徐先生“蹲守”在小区的小卖部、小广场等处,持续打听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7月7日,谢文涛的父亲下楼打水时,偶遇于可坚在跟小区居民聊天,谈及这段时间寻找救命恩人的艰难过程,于可坚感慨不已,“谢文涛的父亲看到我找人这么不容易,这么执着,就跟我说,老于你快别这么辛苦找了,是俺家孩子救的。”于可坚笑着说,原来救命恩人就住在隔壁单元,看到自己找人找得这么辛苦,被“逼”着承认做了见义勇为的好事。7月12日,于可坚和徐先生还专门写了一封感谢信,并制作了锦旗郑重送到了谢文涛所在的李沧区九水街道庄子社区。
彰显退役军人本色,遇到危险挺身而出。面对感谢,谢文涛有些不好意思,“人命关天,遇到这种突发危险,肯定是要出手帮忙的,这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役军人的初心和本色。”谢文涛说,当时冒险冲进火场救人也没想太多,遇到这种危险情况必须要挺身而出,区区小事,真的没什么值得表扬的。1993年生人的谢文涛是一名退役军人,曾在哈尔滨当兵5年,是空军地勤汽车连的优秀士官,曾多次参加重要演习。从部队退役后,谢文涛在九水街道一家房地产企业上班,工作认真负责,受到同事们的好评。
谢文涛的低调谦逊,让被救男孩通通的父亲徐先生格外感动,“大火无情人有情,谢文涛救了我们的命,房东也暖了我们的心!”徐先生哽咽着说,危急时刻显担当,正是像谢文涛这样见义勇为的退役军人,用不平凡的事迹彰显了退役军人的精神风貌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品德,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原来,3年前,徐先生来到青岛一家工厂打工,和女儿、儿子租住了房东于可坚的房子,出于对他家庭情况比较困难的考虑,于可坚用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把房子租给了徐先生,此次发生意外,房东不仅没有责怪他们,还自掏腰包减免了一部分房屋维修费用,让困境中的爷仨十分感动。“青岛是一座有大爱的城市,感谢所有帮助我们的好心人,好人一生平安!”徐先生感激地说。
06张超
人物简介
张超,男,汉族,1999年1月出生,青岛国信上实物业海天分公司秩序部秩序队员。
主要事迹
作为国信上实物业海天分公司的一名普通安保人员,在很多人眼里,张超平时默默无闻,不容易被人注意到。但是面对危急时刻,这位99年出生青年人,却显示出与年龄不相符的责任担当与沉着冷静,为所有年轻人树立了表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海天”这座城市新地标的文明责任。
2021年7月25日6时08分,刚值完夜班的张超准备去位于海天中心对面的公共厕所,路上一个阿姨拉住了他说到:“孩子,帮忙救救人吧,有人落海了。”张超立马跑上前,发现海边有人呼救,是一名40多岁的男子和宠物狗掉进了海中。由于是清晨且台风将要过境,海里风浪极大,岸边只有为数不多的行人,大家均不敢贸然下海施救。
情况紧急,时间就是生命。眼看落水者被海浪越拍越远,张超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并请求岸边的行人帮忙想办法。张超则立马返回办公室呼喊同事们一起帮忙。匆忙赶回的张超随手拿着锥形帽扔到海中,希望落水者抓住以保持浮力,风浪太大未果后,他又先后用腰带、绳子等工具辅助救援。
此刻落水者已精疲力尽,逐渐失去意识,眼看海浪将落水者拍打至距离岸边较近的地方,张超抓住机会,奋不顾身跳下海,从背后将落水者抱住,此时岸边有人将救生绳扔下,张超一把握住,和帮忙的市民一起,把落水者拖拽至岸边。
上岸后,落水者与张超都累的瘫坐在地上,十几分钟后救护车赶到现场将落水者送往医院治疗。经检查,落水者身上有多处擦伤但并无生命危险。张超此时发现自己在下海前扔到草丛中的手机不见了,在寻找及问询路人无果后,他默默离开现场,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继续工作。
7月27日,落水者马先生来到海天中心对张超表示感谢。原来马先生有早上来海边遛狗的习惯,但由于狗的体型比较大,当天爱犬下海时,不慎将马先生也一并带入了海中。
马先生表示:“那天浪特别大,身体根本就不受控制,我在海里来回卷了二十多分钟,渐渐体力不支,当时想着就听天由命吧,真的是想放弃了。后来听到有人救我,再看到小伙子给我扔漂浮物,我才重新燃起了求生的欲望。他下来救我时,还不停鼓励我,教我怎么配合他。”“我一开始也不知道是谁救的我,多番打听才知道是海天中心的保安,见了面我才知道他那么年轻,小伙子也不会游泳,这真是拿生命在救我,让我无以为报。他让我佩服的不光是他的见义勇为,更是他的沉着冷静。张超没有贸贸然就下海,而是先报警,再找人、找工具,最后找准时机下海,这才成功救人。
腼腆的张超回忆说,面对当时的危急情况,他满脑子就是要救人,但看到海里的风浪,他也是有一点犹豫的,毕竟自己不会游泳。但那时顾不了那么多,脑子里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不能见死不救。
作为一名刚毕业的“95后”青年,张超没有豪言壮语,甚至有些沉默寡言,但他临危不惧、冷静分析、舍生忘死,敢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挽救他人的生命,展现出新时代青年人健康向上、敢于担当的良好风貌,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的践行和诠释。
在得知了张超见义勇为的事迹后,青岛国信上实物业为张超颁发了“见义勇为”奖金,并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张超见义勇为的事迹,积极传递青年人的正能量。
【敬业奉献】
07鲁升先
人物简介
鲁升先,男,汉族,1971年1月出生,即墨区大沽河管护中心职工。
主要事迹
大沽河是青岛市的母亲河,全长179.9公里,其中,即墨段长35.5公里,流域面积964平方公里。即墨段目前有5名河管员,有的工作了两三年,有的工作了十几年,鲁升先是其中工作时间最久的,他一干就是34年。这份在外人看来辛苦而单调的工作,对他而言却是沉甸甸的责任和难以割舍的情怀。
扑下身子,用汗水浇灌收获。2011年,他参加了大沽河综合治理工程,这一干就是三年。三年来,他与施工人员同吃同住同干,从填筑好每一米大坝、夯实好每一米路基、种植好每一棵苗木入手,克服各种困难,全力以赴抓好工程建设。他所负责的第五标段,因建设得好、管理得好,得到了各级水利部门的肯定,荣获中国水利优质工程“大禹奖”,他本人也被青岛市委、市政府评为2014年度大沽河治理先进个人。治理工程结束后,他继续担当大沽河的“守护人”,尤其是河长制实施后,主动承担起河道管理的宣传员、参谋员、联络员、巡查员、监督员、示范员的工作。
走进村庄,做生态保护的宣传员。“治水治人心,治水治岸上。”群众对治水的态度、生活习惯与水源好坏息息相关。为了提高沿河群众保护母亲河的意识、防火防溺水的意识,鲁升先每年都会多次走进沿河村庄、走上集市开展宣传,耐心讲解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悉心宣传保护母亲河的注意事项,认真说明防火防溺水的各项措施,积极推广生态理念,让更多的村民群众参与到河岸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中。日积月累的宣传,让他成为了同事们和乡亲们口中的“活地图”,同事们常说:“在大沽河周边找不到路,问老鲁。河沿河28个村庄,没有他不认识、不熟悉的道。”在他的宣传带动下,沿河村民的环保意识显著增强,保护母亲河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大沽河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坚守岗位,用认真负责诠释担当。为维护好“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局面,让沿河群众更好地享受大沽河的福利,他每天坚持不少于6个小时的沿河巡查。河道巡查工作看似很简单,实际上有很多要做的事情。他总是手拿一个笔记本,边走边看边记录,仔细查看此前发现的问题整改进展如何,人行道挡车柱有没有缺少,排水沟内有没有杂物,河道滩地内有没有垃圾,河床坡岸有没有损坏,堤顶路两侧苗木长势如何、缺不缺水……35.5公里一圈下来,快则半天,慢则一天,除了午饭时间外,在岗时几乎马不停蹄。巡查完毕后,他还需将记录的问题一一上报并解决。即使感冒发烧,鲁升先也咬牙坚持在岗完成巡查任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管是酷暑夏日,还是严寒冬日,在大沽河一线,你一定能发现他。看他每天巡河十分辛苦,有一位村民给他提了个主意:“反正别人也不能跟着你走下这一圈,你就随便溜达溜达,玩完了回家就行,不用那么认真。”鲁升先严肃地说:“这是我的工作,我怎么能够马虎呢!我每天走这三万多步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老百姓负责啊!”
对于河道管护来说,汛期是十分危险的时期。每年汛期来临时,只要是下大雨他都会主动留在单位值守,不知道有多少次,鲁升先已在家里躺下,但是一听到雨声,他还是会穿上衣服匆匆赶往单位。有人笑他傻,说他死脑筋、不会偷懒,他却总说:“风声雨声就是命令。”经了解,鲁升先在汛期平均每天工作12个小时。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即墨区大沽河管护工作在青岛市大沽河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的考核中多次名列第一,他也连续多年被评为河道管护先进个人。
打击违法偷采砂石,坚决维护国家利益。近年来,砂石需求量激增,价格飞涨,而偷砂成本很低,转手利润就能翻几十倍。由于暴利作祟,偶有不法分子昼伏夜出,与巡查人员打游击,或派人在关键路口“放哨”盯住管理单位的人和车,打击难度越来越大。针对打击形势的变化,鲁升先和同事们探讨研究巡查办法,带头进行夜间巡查。夜间巡查十分辛苦,春秋季节还好说,夏天要忍受蚊虫叮咬,冬天要抵挡寒风的侵袭,而鲁升先往往一蹲守就是一夜,第二天仍然坚持正常工作。2020年,鲁升先和同事共夜间突击巡查6次,查获违法偷砂车辆2辆,有效遏制了非法偷砂行为,维护了大沽河安全、有序、稳定的河务秩序。
爱河护河,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34年来,鲁升先早已将大沽河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他用自己的爱河之心、守河之举、护河之志,为我们展示了一名平凡的巡河人不平凡的一面。现在的他仍旧每天在大沽河边巡查,他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大沽河每一米河流都永葆洁净,清清流淌。
08汤晓南
人物简介
汤晓南,女,汉族,1975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市南区人民医院外科及中医专业病区总护士长。
主要事迹
汤晓南从事护理工作28年,以精湛的护理技术照顾每一位患者,用爱心、耐心、责任心温暖每一位患者的心,彰显“医者仁心”的大爱,成为一名永不撤退的“前线护士”。
从1999年开始,汤晓南历任市南区人民医院外科、内科、中医外科等科室的护士长。尤其是担任医院重点学科中医外科护士长期间,收治的病人主要是瘫痪卧床、大小便失禁、患有压疮或糖尿病足坏疽的病人。从事护理工作的人都知道,这是任务最繁重、最脏、最累、难度最大的工作。每当患者进入病房,汤晓南总是第一个接触病人,悉心护理,清创换药,帮助患者肢体锻炼,直至患者康复出院。
有一次,汤晓南所在的科室收治了一名昏迷的孤残聋哑患者,当时病人已处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状态,大小便失禁,全身脏臭不堪。她立刻组织科室医护人员将病人安置妥当,又带领同事为病人清洗身体,换洗衣服,因病人没有亲属,也没有经济能力请陪护,她和同事承诺:“我们会24小时看护病人,尽全力让病人康复!”由于病人是聋哑人,无法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她便让全科护士细心观察病人的表情,以便把护理工作做到细上加细,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在科室医护人员的细心护理下,病人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每当她来到病人床前,病人总是眼含热泪,用聋哑人特有的方式表达她的感激之情。类似的情景就是她的工作常态,不计较个人得失,主动带头承担科室的脏活、累活,不但为病人解除了痛苦,也为患者家属减轻了负担。
2003年,汤晓南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共党员。戴上党徽的那一刻,她激励自己要更加努力,争当护理行业排头兵。于是,她刻苦钻研,勤学苦练,练就过硬本领,成为院内第一批实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骨干,院内第一个考取PICC证书的人。她参与组建三个新科室,当选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医外科委员、全国民族医药学会康复分会委员、青岛市护理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汤晓南深知护士长是一个科室的“家长”,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带好团队,培养年轻护士。作为全院护理技术能手,她总是手把手地把护理技能技巧传授给年轻护士,组织护士们参加科室或医院举办的培训班,分期分批选送年轻护士到大医院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护士的临床操作能力。此外,她还经常与年轻同志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在她的指导督促下,她的团队获得了年度院内护理技能操作比赛一等奖。
2017年8月,她被诊断患有甲状腺疾病,为了不影响科室工作,她选择不住院口服药物治疗。有一天,她在工作中突发不适,由于科室工作紧张,她坚持完成了当天工作任务,但回到家后昏倒在床上。入院检查发现她高烧40℃,因药物反应罹患急性粒细胞缺乏症并发混合性感染,同时白细胞总数急剧下降趋近于零,生命受到极大威胁。这是一次与死神的较量,一个月时间终于稳定了病情,可就在各项指标还没有恢复正常,仍旧需要服药观察的情况下,她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汤晓南主动请缨,承担起医院组建观察隔离病房的重要任务。3月,青岛被列为全国12个第一入境点之一,她又担负起境外返京人员分流至青岛的医学观察隔离点医务组组长的重任,来自6个不同国家的116名隔离人员聚集到一起,不同年龄、不同国家、不同的生活习惯,这对集中隔离点来说是一次巨大挑战。生活的不习惯、文化上的差异、心理上的紧张,导致每天都会有不同情况出现,有人不会用中国的体温计,有人有基础病,有人患有抑郁症,还有不少人因为上火紧张牙疼、肚子疼,小朋友起湿疹……整整14天,汤晓南坚守在隔离点,每天24小时值班,全力服务隔离人员。当隔离期结束后,隔离人员在微信群发送感谢的话语,在房间里悄悄留下感谢信,用矿泉水瓶摆出大大的爱心形状,这些都让汤晓南感动不已,“逆行”的脚步更加坚定。
刚完成隔离点医务保障任务,2020年5月24日,汤晓南积极响应号召,远赴两千多公里外的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人民医院,开始为期三个月的对口支医帮扶工作。在那里,她承担当地医院护理管理、质量控制、护理培训、临床工作指导等任务。短短三个月,她协助修订工作制度3个,优化护理工作流程5项,参与临床工作指导检查20余次,培训134人次,走进大山为群众义诊。
多年来,汤晓南获得“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工人先锋”“青岛市三八红旗手”“青岛市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支医期间,她被贵州省安顺市卫健局表彰为“突出贡献支医专家”。2021年6月,被山东省委授予“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孝老爱亲】
09韩桂云
人物简介
韩桂云,女,汉族,1951年11月出生,城阳区河套街道潮海西社区居民。
主要事迹
不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你怎么就能对那俩孩子那么好?不止一次,有人这么问韩桂云,她的回答很简单,“虽然没有血缘,但孩子喊我一声妈,我就有这个责任对她们好。”
35年前,韩桂云和河套街道潮海东社区的徐显忠重组了家庭,韩桂云带着一个儿子,徐显忠与前妻有两个女儿,组成新家庭后,韩桂云成了三个孩子的妈妈。在那个年代,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没有稳定的收入,还要养活三个孩子,尤其要当好两个闺女的“后妈”,韩桂云身上扛着的是难以言说的压力。
“说实话,我前夫突然离世之后,我不想重组家庭,虽说一个女人拉扯孩子不容易,但我有个裁缝手艺,养活我们娘俩不成问题。”年轻的时候,韩桂云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好裁缝,人有本事又勤快,很多人劝她再找个好人家,当时不少人向她介绍邻村的徐显忠,说人踏实肯干,一个大男人带着俩闺女不容易,俩人重组家庭对彼此都是个照应,但韩桂云一直犹豫着。“说起来,最后还是我儿子劝的我”,韩桂云说,一次偶然的机会,才几岁大的儿子遇到了徐显忠的小女儿,回来就劝她,“妈妈,你就答应吧,那个妹妹没有妈妈,穿得破破烂烂,太可怜了,你就让她当你女儿吧!”韩桂云的心一下软了。
“我刚进门的时候,儿子和大闺女10岁,小闺女8岁。”到新家的第一件事,韩桂云就是给两个闺女除虱子,那个年代卫生条件不好,再加上孩子他爸一个大男人过得糙,想不到这么些事,俩闺女满头的虱子,衣服上也有,我看着就心疼得要掉泪。
虽然物质条件不那么好,但自打进了家门,韩桂云就把三个孩子当成了自己心头的宝贝,料理家务、补贴家用,把这个并不富裕的小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对三个孩子更是呵护有加。三个孩子一个妈,一碗水怎么能平均分成三份?都说后妈难当,所以韩桂云平时吃得穿的尽量先满足两个女孩子,不知不觉间对儿子的关心就少了些。有一次,两个女儿感冒发烧,韩桂云赶忙请了大夫到家里,“大夫给俩闺女量了体温,37℃多,说没大碍,不要紧,反倒是我们都没注意到,儿子已经烧到了39℃,大夫说得赶紧打针。”
儿子还小的时候,也偷偷埋怨过,觉得这个妈不像以前那么疼他了。韩桂云就跟儿子谈心,“当妈的心就那么大,原来只有你一个,所有的爱都给了你,现在有了两个妹妹,每个人都要分走三分之一的爱。再说你是男孩子,还是哥哥,要帮着妈妈照顾两个妹妹。”在韩桂云的教导和影响下,儿子也越来越懂事,和两个妹妹的关系一直很好。“一直到现在,几个孩子都40多岁了,也都成家立业了,关系还和以前一样好。”韩桂云说,这是她这个当妈的,最欣慰的一件事。
把两个不幸的家庭重组成一个温馨的小家,让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相处得情同手足,与公公婆婆和睦相处,和丈夫患难与共拉扯三个孩子长大成才……三十多年来,韩桂云做的点点滴滴被大家看在眼里,佩服在心底。韩桂云成了乡里乡亲公认的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2017年,韩桂云还获评青岛市妇联评选的“岛城最美母亲”。
如今年到古稀,回忆起以往的艰苦岁月,韩桂云也常常会感慨,“真不知道当年是怎么熬过来的,真没想到还能过上现在这样的好日子!”最难的时候,韩桂云也偷偷抹过泪,但她从没后悔过选择当三个孩子的妈。闺女有时候逗她,夸张的喊声“亲妈”,她会笑得合不拢嘴,觉得几十年的辛劳都值得了。
逢年过节,儿女们会拎上大包小包,带着孙辈们来看望韩桂云老两口,一大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我们这个年纪的人都节俭,不舍得花钱,孩子们用他们现在的标准孝敬我们,总觉得有点铺张。”嘴上“埋怨”几个儿女的时候,韩桂云的脸上,是发自内心的欣慰与喜悦。
10任淑丽
人物简介
任淑丽,女,汉族,1960年5月出生,汉族,市北区镇江路街道海泊河社区居民。
主要事迹
家风是一种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引导,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力量。在任淑丽家中,孝老爱亲是一代传一代的好家风。任淑丽践行孝义,照顾年迈公婆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被家里的孩子们看在眼里。任淑丽的公公因病卧床以来,任淑丽悉心照料,从不间断;任淑丽婆婆心脏手术后,她悉心陪伴,照顾左右。两位老人对这样孝顺善良的好儿媳也充满了感谢。
从结婚第一天起,任淑丽脸上就总挂着和善的微笑,她对待公婆礼敬有佳,视公婆如亲生父母。虽然家里生活不宽裕,但她总想办法做上几道可口的下酒菜,亲自端到公公婆婆面前,尽量满足公公喝酒的小爱好。做饭也是尽量满足公婆的口味,自己从不在吃穿上讲究,公婆感到十分宽慰和满足,逢人总是夸自己有个非常好的儿媳妇。
1999年,任淑丽下岗了,别人都说她还年轻,可以出去找份工作干。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公公被确诊为喉癌、食道癌和肺癌,身体每况愈下。婆婆心脏也不好,需要人二十四小时照顾。任淑丽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既是妻子、母亲,又是儿媳、嫂子。她二话没话,主动挑起了照顾老人的重任,全身心地投入到照顾老人的事情上。在照料有病的公公方面,她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有时公公被疾病折磨得脾气不好,家人不敢靠前,每当这时,公公只让任淑丽一个人照顾。“当时公公身上插了七八根管子,跟前一刻也不能缺人,婆婆上年纪了,也怕她身体吃不消,丈夫工作繁忙也走不开,我就前前后后地伺候公公。”在医院,任淑丽无微不至地伺候公公,因为公公身上插着管子不能动,怕咳嗽牵动伤口,要不停排痰,任淑丽夜里也不敢睡觉。任淑丽细致入微的精心照料使公公非常感动,临终时拉着她的手含着泪说这辈子真有福气能遇见她这样好的儿媳。
在家里,她事事想在前头,做在前头。家里的一切家务她都主动承担过来,为全家老小洗衣服、做饭。在每一件事上她都把公婆的想法放在第一位。任淑丽的勤劳和善良在社区里有口皆碑。
2006年任淑丽在西吴路85号买了一处二手房,面积比原来大了不少,于是她主动把婆婆接过来照料。婆婆心脏不好,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越来越严重,需要做心脏搭桥手术。但因为之前公公治病花了很多钱,婆婆怕给儿女增添压力就拒绝治疗。任淑丽一边劝婆婆去住院治疗,一边积极地筹备手术费用,在她的努力下,手术得以顺利进行。在婆婆住院恢复期间,她对婆婆关心备至,每天都细心照顾婆婆的饮食起居。婆婆做手术后一晚上要起床六七趟,任淑丽就和爱人上下夜轮流值班看护。老人痊愈后,任淑丽每天搀扶她去小区花园锻炼做操。婆婆顺利地恢复出院了,她却瘦了十几斤。出院以后,任淑丽隔三岔五扶老人去外面晒太阳,细心为老人调剂三餐,亲自为老人洗澡,定时换洗衣服,从无怨言。
任淑丽的丈夫感慨道:“我特别感谢我的妻子任淑丽,她挑起了家里的重担,服侍爹妈、照顾家庭,是一个特别好的妻子,这辈子能遇到她,我很幸运,更是非常幸福。我相信,有她的陪伴,我们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任淑丽传承孝老爱亲好家风的行为不仅让他们自己的生活回归正轨,也影响和感染了身边的邻居。多年来,任淑丽不仅用实际行动传递着正能量,也用身体力行诠释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提起任淑丽,同楼的邻居也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他说:“任淑丽在我们这里是大家公认的好儿媳,对公公婆婆真是好得没话说。”
如今的任淑丽已年逾古稀,经年的操劳让她的身体状况也不如从前,家人和邻居们有时担忧她会把自己累垮,任淑丽却说这些都是她应该做的,人都有老的一天,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只要家人健在、亲人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孝顺是一种自觉,是一种榜样,更是一种传承。
任淑丽是个自强的女性,现在也已经退休了,去年还做了子宫摘除手术,近两年身体也不是很好,但她仍积极发挥带动作用,成为了社区的一名楼组长。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已然极其辛苦,但任淑丽和丈夫并没有因此放弃经营自己充实且有意义的生活,孜孜不倦的学习和激情昂扬的奋斗贯穿始终。
现在她仍像三十多年前刚结婚时一样,把婆婆照顾得无微不至,用她自己的话说“都三十多年了,不是婆婆了,是亲妈了”。
责任编辑: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