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动齐鲁 强国有我|刘田:​为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青岛嘉峪关学校大队辅导员刘田深耕少先队工作17年,呵护一批批少年在活动、学习和实践中茁壮成长

为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走进青岛嘉峪关学校,处处都能看到鲜明的少先队元素:走廊上张贴着“童心向党”手抄报、大队活动室里悬挂着鲜红的队徽和队旗、少先队员们的红色研学报告整齐地摆放在教室里……这些都离不开学校大队辅导员刘田的策划和指导。

面前的刘田笑容亲切,说起话来轻声细语,喜欢把每个学生都称作“孩子”。她总说,和孩子在一起久了,感觉自己也变成了“孩子王”,她很喜欢这种纯真的感觉。

2004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刘田成了家中的第三代教师。刚入职时,英语专业毕业的刘田满心认为自己会成为一名英语老师,没想到由于上任大队辅导员调离,她接替了这个职位,从此开始了与“红领巾”相伴的时光。

刘田(中)和孩子们在一起。

大队工作看似简单,却饱含着理想、象征着希望,关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工作千头万绪,一开始真是无从下手,也没有人教我怎么做,可以说是‘自学成才’吧。”刘田说。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刘田开启了“白+黑”“五+二”的成长模式:白天与队员们讨论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从中发掘他们的兴趣点;晚上和周末读书“充电”,手边的少先队工作专著和期刊翻了又翻,她还把全国各地典型的少先队工作经验和做法单独摘出,形成了厚厚的几百页工作手册。

少先队活动不同于普通的学科教育。怎样创造有趣味、有意义的集体活动,让孩子们心生向往、充满期待,让家长放心满意、主动支持?刘田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大队委竞选,刘田邀请并指导队员们全程自主参与,从制作海报、撰写竞选稿到全体队员投票选出最支持的大队干部,每个孩子都做得有模有样。在创造性开展的“童行途中”实践课程中,刘田带领队员和家长们走进田横岛小渔村实地采访海洋文化。中秋之夜,刘田和队员们带着帐篷住在学校,在月色下吟诗怀古。

嘉峪关学校的前身是一所海军子弟学校,利用这个独特的优势,刘田从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人物和事件中入手,充分挖掘身边的榜样,策划了“红领巾寻访身边榜样”“寻访第一面党旗”等活动,邀请参与过亚丁湾护航、非洲救援医疗队的家长开展主题讲座,将红色基因的传承内化为身边力所能及的行动,从少年时期培养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她牵头打造的“善播童心”品牌上榜“青岛市十佳德育品牌”,“童行途中”研学实践课程获评山东省优秀研学课程。

在刘田的呵护和带领下,一批批优秀少先队员也在活动中、学习中、实践中茁壮成长起来,二十余人次先后荣获“全国五星雏鹰奖章”“中国好少年好儿童”等荣誉称号,两任大队长被评为山东省、青岛市红领巾理事会主席并出席全国少代会。但最让刘田高兴的不是这些荣誉,而是毕业多年的孩子们回到学校看望她时,会自豪地和她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小学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出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中学、大学乃至工作中都受益匪浅,一开始对我们开展活动不理解的家长也慢慢支持起来,还会主动参与其中。”

德育工作也是大队辅导员的一项重要职责。“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在刘田的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特的闪光点。面对孩子,刘田几乎从不疾言厉色。

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总是幸福而充实,虽然已经深耕少先队工作17年,但刘田觉得自己“还能做很多事”。“希望能通过我的努力,为更多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刘田说。(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蔺君妍)

责任编辑:孙丽荣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