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的儿女》让你又哭又笑了吗?编剧未夕:平凡的生活最能引起共鸣

生动细腻的笔触、鲜活立体的人物、火辣的生活流情节……最近,你是不是也沉浸在“乔家人”的日常里,与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闹?《乔家的儿女》豆瓣今日开分,4万多网友打出了8.7的高分。在竞争白热化的暑期档下半场,这部出自正午阳光的又一精品力作,以“最佳口碑”领跑。            

“这部剧的内核就是生活。我一向认为平凡的日子是最值得汲取的,普通的生活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还有什么比老百姓一天一天的日子更生动、更实在呢?”《乔家的儿女》编剧在接受江苏卫视专访时,这样说道。

未夕不仅是编剧,也是《乔家的儿女》同名小说作者。她最懂得,如何把乔家的故事用影视化手法去呈现。打破原著以时间为线索的架构,把人物和事件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更为强烈的戏剧冲突及人物关联,这无疑是牢牢吸引住观众的关键。乔家的故事正在娓娓道来,未夕希望观众慢慢看,用心体会剧集所要传达的主旨,就像主题曲里唱的:“生活总该迎着光亮,再跌跌撞撞也要坚强。”

2012年的作品到2018年终被慧眼识珠

未夕小说《乔家的儿女》出版于2012年,直到2018年才等到正午阳光。负责小说甄选和剧本策划的总监陆维,在海量文学作品中“淘”到这本小说,并推荐给了董事长侯鸿亮。“侯总拍板,整个过程还是挺顺利的。”未夕说,侯鸿亮觉得《乔家的儿女》题材很好、文字细腻,决定购买版权,并邀请她做文学剧本的改编。

2019年11月,未夕开始进行剧本创作。3个月后,第一版剧本完成。新冠肺炎疫情推迟了开机时间,“后来就是持续地修改,一直到9月份,剧集开拍。”

《乔家的儿女》故事发生在南京,剧组专门到南京电影制片厂请了一位老美工师傅,来为美术置景把关。“剧中房屋的构造其实是既生活又戏剧的。”未夕说,很多场戏都是在屋顶平台上抒发情感,剧组为了搭建这个平台,对老南京的民居做了一些改变,但巷子的格局、门头、厨房都非常南京化,跟北京的胡同、苏州的弄堂完全不一样,还原度非常高。“记得当时导演给我看手机里的一段视频,告诉我乔家是什么样子,我一看到就热泪盈眶,很多童年的记忆都出现了。还有红星电影院、虹板桥派出所……南京当年的一些地名也许沧海桑田不存在了,但是这段生活被我们保留了下来,特别特别好。”

打破原著时间线,人物与事件融合成戏剧冲突          

文学与影像是两种表达方式,如何在小说情节与影视合理化之间进行平衡,对编剧来说是最大的考验。“《乔家的儿女》是我自己的作品,改编难点其实不是特别明显。我的观点是,小说是小说、剧本是剧本,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未夕的改编理念是,首先故事主旨不能变,体现家庭团结的力量,展现时代环境下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抓住了主旨,情节是可以变动的,但人物的命运不能扭曲,我觉得可以大刀阔斧的对书的内容进行改编,突出戏剧的冲突和细节。”

小说《乔家的儿女》以时间为线索,将三十年社会发展变迁作为背景,乔家五个孩子的人生故事相互穿插,带给读者平常、琐碎而真实的感受。未夕说,剧本若循着小说的脉络去写,“生活流”就会变成“流水账”,况且这是一部群像戏,必须注重人物之间的戏剧联系,最怕把人物给写散。

经过细致的剧本讨论之后,未夕和导演张开宙确认了修改方向:“打破原先的时间线,在一个大的框架里虚化年代,把很多人物和事件融合在一起,形成更强烈的戏剧冲突及人物关联。”

小说里的人物都活在泥潭里,想要挣扎着出来,却越陷越深。未夕说,剧本在整体基调上也做了调整,“观众会看到温暖多过阴郁,这是我们整个时代所需要的一种力量。”以小一成举报父亲赌博挨打之后的情节为例,书里写他跑到一个废弃工地躲进了水泥管里,“一成害怕的时候想躲进妈妈的怀抱,但他没有妈妈了,这根水泥管其实是母体的象征。后来,还是小婴儿的七七爬进水泥管,完成了兄弟之间第一次的灵魂对视,也映照着之后救赎他的还是七七。”

未夕表示,隐喻太多会让观众迷惑,电视剧需要的是更具象的解读,于是她改成了一成往城墙上跑,而找到一成的人是最善良的姨夫,对他说“人的生命当中都有光,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一个希望,就是为了抓住这个光”。“我发现这一幕出来的效果是很好的,整个基调是往上的,传递虽然困苦,但还是要向上向好、向着光亮的内核。”

笔下人物源自生活,复杂立体又极为真实            

作为编剧,未夕没有看过《乔家的儿女》的成片,“本来是想提前去北京看片的,因为疫情的关系没去成,所以我现在是跟大家一起追剧。”和广大观众一样,开篇两集,未夕就被小演员击中了泪点:“我很意外,没想到小演员会这么出彩。其实最难拍的就是小孩戏了,这些00后、10后的孩子没有过那样的生活经历,怎么就演得那么好?我想这就是共情,虽然年代不一样,但共情能力是一致的。”

《乔家的儿女》开播,首先冲上热搜的就是“渣爹”乔祖望。观众们的评论令未夕印象深刻,“他们一边骂这个‘渣爹’,一边说他就像家里的谁谁谁。”未夕说,小说里的人物和故事都来自于她对生活的观察,刘钧用传神的表演呈现了一个特别贴近现实的人物,“你会看到他有些时候流露出的‘父性’,比如对三丽的愧疚,送走四美时脸上的悲伤,一成考上大学时的欣慰感,这些都是也是真实的。我不是为了洗白他,这个人物就应该是立体的。”

解读笔下的人物时,未夕称一成、四美像爸,二强和三丽像妈,“成长过程当中,父母一定会在孩子的性格上打上烙印,哪怕你想急于摆脱这种烙印,想去否认它,但它依然还是存在的。”在她看来,《乔家的儿女》这出戏里没有绝对的坏人,也没有绝对的好人。比如很多观众喜欢的二姨,“她对小七伸出援手,从小照顾到大,这是她人性的高光。但她也是一个普通的市井大妈,也会有背后议论乔家孩子们的时候,也会招人骂。”

剧中的核心人物乔一成也不是“圣人”,而是复杂的人。“他很会怼人,甚至有些阴阳怪气,这是我创作这个人物的特色”。未夕说,当初写这个人物时并没有把他往“长兄如父”的主题上去写,“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普通人,生在一个糟糕原生家庭里的普通人。他既讨厌自己的原生家庭,竭力想摆脱,但又在抱怨中,为自己的兄弟姐妹奉献着。直到故事的最后,他才明白这个家庭才是他真正的归属和依赖。”而在乔一成的身上,未夕也寄托了她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理解,“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困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泥潭,为了一点点向上的光,我们都要不断努力。”

受原生家庭影响,乔一成的婚姻观偏狭隘            

孩子们小的时候,担心他们的温饱问题;长大成人了,又操心他们的事业和爱情,乔家的故事始终牵动着观众的心。尤其是最新播出的剧情里,一成、二强、三丽的爱情都发生了:一成与苦涩的初恋告别,与叶小朗步入婚姻;二强对师父马素芹心生情愫,三丽遇见了一丁。未夕笑言:“我们这个戏总体来说不是爱情戏,但一个家庭的几个孩子无可避免会有爱情和婚姻,而且爱情和婚姻是裹挟在一起的。”

一成与居岸“一吻结束”的初恋,与叶小朗的“闪婚”,是近期最热议的话题。未夕剖析说,原生家庭对一成的影响太深,“他很自卑,谁能给他带来一点小快乐就觉得欣喜;跟他同命运的人,也会很喜欢。虽然居岸的家庭条件不一样,但她的原生家庭不幸福,她一辈子都在反抗母亲。”

与叶小朗早早结婚,也是为了逃离,“一成选择结婚,一部分是为了爱,一部分是想要赶快摆脱这个家,有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他看到弟弟妹妹都长大了,可以放下这份重任去过自己的生活,希望万家灯火之中有一盏属于他的就好。但其实,这是一种比较狭隘的婚姻观,包括他后续的婚姻,他的自卑、怯懦、怀疑,都是他性格上的问题,也是原生家庭给他带来的一种影响。但是好在最后,大家都能够慢慢走出来。”

叶小朗出场之后,这个人物引起了一些争议。未夕希望观众能多一点耐心,“我们不妨往下再看看,给人物一点时间,看看这些年轻人的爱情到底往哪儿走。”

感谢观众的真情实感,平凡生活最能引起共鸣            

《乔家的女儿》于8月17日开播,加入热热闹闹的“暑期档”战场。第一集就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心,纷纷给出“五星好评”。8月24日,《乔家的儿女》豆瓣开分,4万多网友打出了8.7的高分,拿下同档期电视剧的“最佳口碑”。

“我很感激,非常感激。”未夕坦言,观众真情实感追剧令她很感动,“一个作品能够让大家去解读,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我要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创作,把一切都交给观众。”观众们剖析人物、解读情节的篇篇长文,未夕都看到了,“大家问编剧要不要出来说一下?我觉得无论怎么解读剧情、解读人物,都会影响大家观剧的感受。其实当我把文学剧本交给正午阳光这样一个靠谱的团队之后,作为写作者,我就应该‘隐身’了。”

未夕更喜欢像普通观众一样,每天守候《乔家的儿女》更新。问她这部剧何以如此动人?她感叹:“这部剧的内核就是生活。我一向都认为平凡的日子是最值得汲取的,普通的生活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还有什么比老百姓一天一天的日子更生动、更实在呢?作为我来讲,我永远要把笔触放到平凡生活这一块,这是我擅长的,是我喜爱的,也是我真诚想要表达给观众的。”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责任编辑:单蓓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