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青岛,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在空缺了七个多月后,青岛迎来新一任市委书记。
9月2日下午,青岛市领导干部会议召开,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出席会议。山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宇燕宣读了中央和省委有关通知:
中央批准,陆治原同志任山东省委委员、常委和青岛市委书记;省委决定,陆治原同志任青岛市委委员、常委、市委党校校长。
刘家义表示,这次青岛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省委领导班子建设全局和青岛市改革发展需要出发,通盘考虑、慎重研究作出的重要决定,充分体现了对山东省和青岛市领导班子的关心和重视。
青岛在全省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特殊。对青岛近年来的工作,刘家义给予了充分肯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委安排部署,扎实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对王清宪担任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期间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扛牢管党治党责任,创造性地建平台、引项目、促投资、优环境、惠民生,为推动青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奋进者的脚步不会丝毫停歇。今年1月,王清宪交流担任安徽省省长后,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临时负责青岛市委工作,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扎实工作、务实进取,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疫情防控、社会稳定都保持了很好的势头。刘家义表示,“省委对此是充分肯定的。”
随着新任市委书记“到位”,全市上下精神必将为之一振,对青岛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和期待。
陆治原,1964年8月生,陕西省绥德县人。经过多岗位的锻炼,先后在陕西省西安市、榆林市、渭南市和辽宁省工作,担任过市县党政正职,领导经验丰富,统筹驾驭能力强,熟悉宏观经济情况,经济理论功底扎实,视野开阔,研究问题深入,改革创新意识强,对党务工作熟悉,工作有闯劲,敢于触及矛盾,勇于担当,推动落实的力度大,自我要求严格。
10年前,陆治原在榆林担任市长期间,曾多次发火,当地不少官员和老板都有所领教。陆治原本人在《榆林,我热爱的家乡》一文中讲述履职经历,亦两次提到发火的情形,一时间被传为美谈。
一次是在解决当地上学难问题上,陆治原发火:“我看,这不是没钱没地的问题,是我们的执政理念有了偏差,是因为我们的屁股没有坐在广大群众的一边!”
另一次是在打通“断头路”,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上,陆治原发火:“这是老百姓的路,还是他一个老板的路?你们去捎话,限时拆除,否则,我们将依法拆迁!”
屁股坐在群众一边、有担当、敢作为,干就干好。不少人因此以那句流传甚广的民谣“米脂婆姨绥德汉”,亲切地称呼陆治原为“绥德汉”。
履新山东,主政青岛,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从今天开始,我就是青岛人了!”在全市干部大会上,陆治原说,青岛作为山东发展的龙头,产业基础雄厚、人文底蕴丰厚、自然条件优越,开放程度高、科研实力强、创新活力足,是山青海碧的“黄海明珠”。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青岛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宏伟蓝图,让青岛站在了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为青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机遇叠加,为青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城市能级拓展了战略空间。
青岛正处于转型发展的紧要历史关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面对新形势新变化,青岛加快推进转型创新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青岛不缺机遇,不缺想法,蓝图也已经绘就,但要把战略机遇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愿景”转化为“实景”,需要一股子硬气、韧劲,需要不断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创新精神,以唯恐失之交臂的紧迫感和扎实执着的工作作风,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才能做出与青岛战略地位和资源禀赋相匹配的贡献。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省委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锐意进取,不断开创新时代青岛更加美好的未来。”陆治原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相信在以陆治原为“班长”的市委领导下,青岛这列高速列车将越跑越快、越跑越稳。
01、黄土高坡上走出的陕北汉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陆治原的家乡是陕西省绥德县。绥德之名始于北朝,取“绥民以德”之意,素有“上郡古邑”“秦汉名邦”“天下名州”等美誉。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可谓俯拾皆是。秦朝大将军蒙恬在此北筑长城、南修直道、西拓银川,留下“生前造就千支笔,难写孤臣一片心”的造笔传说。汉武帝亲率18万铁骑巡边于此,飞将军李广曾率部驻守,并留下射虎传说。
“落雁”之貌的王昭君出塞时惊落飞雁于落雁砭村。千古才女蔡文姬于此归汉时留给韦庄《绥州作》里无尽的喟叹。这里传说是三国第一猛将吕布的诞生地,也是抗金名将韩世忠的故乡,故有享誉天下的“米脂的婆姨绥德汉”。陈陶《陇西行》中“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道尽了古帝州的沧桑,原生态的信天游和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更是让绥德传唱天下。
陆治原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印象深刻。他在《榆林,我热爱的家乡》一文中写道:
“黄土高坡,古老长城,奔腾黄河,山水草木,炊烟窑洞……无数次梦回故里!老家来人,总要盘问家乡一点一滴发展变化;每见报纸电视里有榆林大开发的喜讯总会倍感兴奋!”
2010年6月,陆治原从西安市灞桥区委书记的岗位上,调回家乡榆林担任市长时,他牵手面前的父老乡亲,望眼脚下山川大地,内心思绪翻滚:“我是家乡榆林的一棵小草,我的根其实是深深扎在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做人的真诚厚道时刻感染着我!”
正是因为这份深沉的爱,驱使陆治原在榆林任职五年间,时刻告诫自己:一定要办好榆林的事,决不辜负上级组织和家乡父老的期望!
“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声音在时时提醒着我:决不能荒废时日,无所作为!我诚惶诚恐,心怀敬畏,害怕消极不为、任事不力而耽误了这片热土。”
陆治原投入满腔热情,朝夕惕厉,用心谋事、干事,害怕身心懒散而辜负了乡亲们的殷殷期盼。他诫勉自己,要干净做事,害怕逾越了底线、红线而被老百姓唾弃!
陆治原在再次惜别家乡时,“感情的潮水在心头翻卷激荡”,多少的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最终汇聚成《榆林,我热爱的家乡》。文章7700余字,绝对算得上是长文,即便如此,仍显纸短情长。
字里行间,家国情怀恣意流淌,豪气与硬气直冲云霄,眷恋与不舍跃然纸上,绥德汉的“硬气”与“柔情”刚柔并济,读来令人动容。
02、认定了就干,干就干好
眉宇之间透着一股阳刚之气,这是“绥德汉”的经典形象。作为绥德人,陆治原身上同样有着这样的气质,敢担当,认定了就干,而且干就要干好。
在担任榆林市市长期间,为了下大力气解决“上学难”,陆治原下定决心全力推进“百亿教育强市工程”,新建一批中小学、幼儿园,让每个孩子有学上。
但一开始,工作推进并不顺利,甚至遇到不少阻碍。在一次政府专题会议上,各部门负责人议论纷纷,有人讲没地,有人喊没钱,也有人垂头丧气,认为实现不了。
听完大家的话,陆治原心情沉重:榆林财政收入全省第二,怎会没钱?榆林房地产市场当时很火爆,怎能没地?“我看,这不是没钱没地的问题,是我们的执政理念有了偏差,是因为我们的屁股没有坐在广大群众的一边!”
大家第一次领教了这个新来市长的“脾气不好”。会后,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克服重重困难,做了大量工作,这项工作最终取得重大突破。
榆林城自明代建城600年来,一共修了31所学校。陆治原担任市长后短短三年,便新建了38所学校,一举解决了全市及榆林城区上学难、班额过大的问题,令人惊叹。
陆治原身上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初到榆林任职,西安的一位领导来看陆治原,晚饭后散步时,他毫不留情地说:“你们榆林城还是落后,道路拥堵,建筑没特色,绿地太少!”
这样的批评让陆治原脸红、惭愧。受到“刺激”的陆治原,决心改变榆林这一落后面貌。为了方便群众的出行,陆治原常常彻夜难眠。榆林很快启动了大规模城区路网体系建设,四年下来,城区市政道路总里程比2010年翻一番,城区出行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修路是好事,但这个过程异常艰难。拆迁量大,涉及面广,工程经常被阻甚至停滞不前。为了修路,陆治原心里着急,没少发脾气。有一次,与城建管理部门调研道路建设,一座违章建筑迟迟拆不掉,陆治原站在马路上发了火:“这是老百姓的路,还是他一个老板的路?你们去捎话,限时拆除,否则,我们将依法拆迁!”这个马路“钉子户”限期拔掉后,城区道路拆迁一路畅通,进度加快。
一天傍晚,陆治原暗访道路工程,脚下一绊,重重地趴在地上,起来一看双手血肉模糊,钻心地疼,差点毁了容。“我真是着急、牵挂啊!当那些在建设工地顶酷暑冒严寒的干部职工的身影、那些热切期盼的群众的眼光浮现在我的眼前时,我擦了擦手,心里平静下来:干工作哪有那么简单的呢?大家不是都在扑下身子干吗?”
陆治原任职榆林的五年间,榆林中心城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成区面积、道路里程、绿化面积、学位数量、医院床位等事关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的五个硬指标实现了全部翻番。时刻想百姓所想、解百姓所忧,让陆治原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在担任渭南市委书记期间,陆治原不改其真,不移其志,事不避难,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困难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风险面前,敢作敢为、敢于担责。大事大抓、实事实干、紧事紧盯,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不达目的不罢休,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大事要事。
03、敢担当,善作为
经济学博士,会计师。这是陆治原身上另一个重要“标签”。
20岁那年,陆治原坐着大班车,从陕北的群山间出发,到省城西安,求学于陕西财经学院(现已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修习财政专业。大学毕业,赴延安财经学校任教两年,后又返校读研,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典型的高学历、学者型官员,熟悉宏观经济情况,经济理论功底扎实。
在榆林市、渭南市的履历很好地展示了陆治原在经济领域的才华。
榆林矿产资源富集,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富集一地,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开发潜力巨大。其中,煤炭预测储量2800亿吨,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正所谓靠山吃山,天赋异禀的榆林经济发展在陕西位居前列,实力仅次于省城西安。但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经济严重依赖于资源产业、环境污染严重,面临着发展可持续性差和城市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陆治原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提出努力实现由低层次资源开发向高端化资源经济转变、由单一性资源产业向多元化产业结构转变、由资源驱动式增长向创新型发展转变的“三个转变”。
当然,资源丰富是优势,转型不是要削弱优势,更不是不要优势,否则就是“自废武功”。
在陆治原看来,就榆林自身而言,能源经济仍然是经济支柱,短时间不会改变,重点还是要充分发挥能源化工这一特色优势产业。但要打破路径依赖,走资源深度转化的路子,最大限度提升资源附加值,做大做精做强煤化工,真正实现能源产业低碳绿色发展。
陆治原和同事们一起,立足市情实际,运用战略眼光和超前思维务实谋划榆林发展大局,提出并组织实施了“科教引领,主动转型”的发展战略,提出“工业经济三年大转型”的思路,实施了振兴南部县域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结构调整逆势而起。
一大批项目的建设投产,使榆林在宏观经济下行、资源价格大跌、传统民营经济运行困难、民间借贷危机等不利形势下,经济仍然保持稳定增长,并成为榆林此后一个时期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担任渭南市市委书记期间,面对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生态环境压力依然较大等等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陆治原提出,坚定不移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立足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着力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为追赶超越提供坚强支撑。
04、汉子也有过“两怕”
在家乡工作,陆治原有“两怕”,一怕干不好,二怕人情干扰。
陆治原“约法三章”:政府要依法依规,政策要见得“阳光”,自己决不能徇私枉法。“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要我们都出于公心做事,公开、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了,大家是会理解的,老百姓是会支持的。”
针对单位用人和工程招标领域腐败易发多发的实际,榆林规定事业单位用人“凡进必考”,政府工程项目必“摇号招标”,有效杜绝了权力滥用和寻租,2014年成功创建全省依法行政示范市。
陆治原经常和同事们讲:“政府没有自身的利益,政府唯一的利益就是老百姓的利益。”他是一个比较率直的人,觉得榆林的事情能否干成,要形成合力,要付出心血,更要自身过硬。打铁还需自身硬,这话是立身之言。
曾经有人向陆治原反映,有人打着他的亲戚、朋友的名义,在一些县区、部门要项目、要资金。他听了很着急,在市政府会议上和县区调研等不同场合叮嘱同事:如果再有这样打旗号的人来办事,无论真假,不予接待,不给情面,更不允许给好处!
但他还是不放心,在要求市政府办向各县区政府和各工作部门等机构下发了《关于坚决抵制打着领导旗号谋取不正当利益行为的通知》后,这才安下心来。
在陆治原看来,权力是把双刃剑,只有干净做事,才能一生平安。“一个人只有把名利看得很轻,才能高高地翱翔于天空;一个领导只有把使命看得很重,才能稳稳地落在百姓心中。”
透过这些仿佛可以触摸的过往,通过一件件仍然冒着热气的旧事,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立体、爱憎分明、敢担当、善作为的异常饱满的陆治原,让我们对他在青岛的履职和作为更加期待。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重整行装再出发,相信陆治原一定能够团结带领青岛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推动青岛工作再上新台阶。
作者 | 观象君 编辑 | 疾风
往期精彩内容正在开发,欢迎关注!如果您有意见建议,欢迎发送邮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