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集装箱航线、增开加班船、打造进口空箱快速验放、“集改散”、海铁联运
破解“一舱难求”,青岛港打出“组合拳”
疫情冲击下的国际航运市场,“一箱难求”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外贸企业更头疼的是“一舱难求”。
作为中国第二大外贸口岸的山东港口青岛港,依托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带来的更大平台、更大机遇,通过新增集装箱航线、增开加班船、打造进口空箱快速验放、“集改散”、海铁联运等系列“组合拳”,全力应对这一前所未有的市场波动。
正所谓“变化总伴随着机会”,这些举措在稳定航运物流链条的同时,也让青岛港赢得了更加稳固的枢纽地位和更为强大的辐射能力。当下的青岛港正处于史上最繁忙的时期,靠泊船舶数量创下新高,日均超过6万个集装箱在港装卸,达飞、地中海、长荣、万海等航运业巨头都加大运力投放,阿里巴巴、博亚国际海运等新“船东”也纷纷选择在青岛港开通点对点快航服务。
整个上半年,青岛港货物吞吐量跃居全国沿海港口第四位,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全国沿海港口第五位。码头负责人感慨,这种忙碌已经成为常态,没有了淡旺季之分。
解舱位紧张之难
在“一舱难求”的背景下,外贸老板们吐槽,现在为了抢舱位,真的是各显神通了。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集装箱船等待泊位的时间自2019年以来增加了一倍多。截至8月24日,全球超过362艘大型承运船只在港口外停泊。以跨太平洋航线为例,本来6周的往返周班服务需要6艘船,但由于港口拥堵延误一周以上,拉长了整个周期,维持同样的服务频率就至少需要再增加一艘船。
因此,船公司的运力对于畅通出口贸易的意义至关重大,谁争取了更多的航线网络,谁就撬动了全球航运资源配置的关键。
“今年以来,中国到东南亚、欧洲、美国的出口上升势头非常迅猛,这么多货要运出去,但舱位是有限的,再加上受疫情影响,使得运力急剧紧张。”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副总经理张军介绍,“为保障山东以及沿黄流域的外贸货物出口,我们采取了很多办法,一是开辟新的航线,平均每个月增加两条航线;二是增加外贸加班船,每个月都有四五十班加班船;三是争揽租船的货主到青岛港开航线,把山东地区的货带出去。”
针对疫情导致国际海运需求持续高涨、舱位紧张等情况,青岛港上半年新增集装箱航线15条,扩展完善了干支线网络配套发展格局,支持中转箱量快速增长。同时,青岛港积极协调配合船公司增开加班船,并在海关等部门大力支持下,打造了进口空箱快速验放等新模式,全力保障口岸空箱储备和企业快速用箱需求,有效保证了企业出口用箱需求,实现多方共赢。
8月21日,山东港口青岛港阿里巴巴美西线开通,由青岛出发仅需15天航程便可直达美国西海岸主要港口,加快电子产品、机械设备、服装等电商产品出口。7月30日,三星重工为长荣海运建造的首艘全球最大2.4万TEU级超大型集装箱船“长范”轮首航山东港口青岛港,这是长荣海运新建10艘24000标箱级超大型集装箱船中的第一艘。再往前的7月28日,亚洲最大航商之一的万海航运也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开通首条美西快线,相比常规美西航线航程缩短近5天时间。
达飞、地中海、长荣、万海等国际船公司巨轮的纷至沓来,背后既是青岛外向型经济的影响力,也是青岛港超高效率带来的虹吸效应。8月24日,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在“地中海马汀娜”轮作业中,桥吊单机作业效率达到52.1自然箱/小时,第7次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世界纪录,如此高效率保障了船公司的船期和外贸企业的货物进出口需求。
“山东港口青岛港不断创新套泊热接、低能见度引航等增效模式,为船公司追赶班期奠定基础。”万海航运中国区码头总代表李其沣这样表述首航选择青岛港的理由。
纾海运成本之困
在下半年的出货高峰期,如何降低国际运费成本,关系到外贸企业的生存。
“货值较低的出口企业基本躺平了,有的出口轮胎、家具的企业,货在工厂里放了几个月出不去。”青岛联丰航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剑说。
像他一样烦恼运费的货主、货代企业不在少数。在假睫毛产量占全球70%的平度,尽管来自欧美的订单不断,但面对紧张的海运舱位和高昂运价,有的企业不得不暂停接单。
全球港口拥堵和船期延误导致部分航线海运价格暴涨逾10倍,中美航线一个集装箱的运费价格已经突破2万美元,甚至出现了“箱比货贵”的离奇现象。但来自青岛港的物流服务创新,让不少企业终于在充满不确定性的跨国供应链中抓到了一丝确定性。
过去60多年来,集装箱化一直是全球贸易和运输的主流,集装箱船越造越大,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可装载2.4万个标箱,比世界现役最大的航空母舰还长63米。但自疫情以来,为了能够及时出货,许多集装箱货物又重新登上了散货船和多用途货船。
前不久,2万方胶合板通过这种“集改散”物流方式,从青岛港乘坐“海洋之杰”散货轮出口欧洲,在为客户节省物流时间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一箱难求、一舱难求,不仅仅是山东口岸,全国所有口岸都面临这个问题。”山东港口陆海物流集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冷冰告诉记者,“我们创新物流运输模式,推进‘集改散’,原来走集装箱船的一些货,现在改为贸易商、厂商拼船的方式出口至欧洲。”
海铁联运是青岛港精准发力的另一大方向。相比时效和成本不确定的海运,定点、定向开行的班列有助于节省外贸企业物流成本,大大缩短物流运输时间。上半年,青岛港与山东港口陆海物流集团携手推动内陆市场开发,新开7条班列线路,搭建起连接日韩、东南亚和中亚中欧中蒙的过境物流大通道,海铁联运箱量同比增长8%,持续保持全国沿海港口首位。
除了传统的中欧班列,一条经海路连接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的全新物流通道也被打通。目前,以星、达飞等船公司都在青岛港开通了直达俄罗斯远东港口航线,可依托西伯利亚铁路转运至欧洲腹地完成海铁联运服务,从而大幅缩短传统海运经由苏伊士运河抵达欧洲的时间成本,为客户带来更加高效、丰富的物流选择。(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
责任编辑: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