姹紫嫣红“软黄金” 一亩收入四五万

崂山北宅基地种植的藏红花(资料照片)。 宋新华 摄


紫色六瓣花瓣里藏着娇羞的黄色花蕊,风一吹佛,三根红丝若隐若现。在崂山区北宅街道周哥庄社区,有一片长满藏红花的地方,这是我市唯一的中药藏红花种植基地。泡水呈金黄色的藏红花,已经成为了当地老百姓致富增收的“软黄金”。
娇贵藏红花扎根崂山
记者采访获悉,周哥庄中药种植基地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地形依据平地、缓坡地、坡地划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种植区,分别种植藏红花,杜仲、桔梗、丹参,黄芪、黄岑等中药材210亩,主要以种植藏红花为主。早在2018年,北宅街道就邀请青岛农科院、青岛同仁堂药业有限公司详细调查水土和自然环境,结果显示崂山区的气候、土壤非常适合藏红花生长,尤其是北宅街道一直对崂山的水质、土地和环境严格保护,出产的藏红花品质更有优势。
5月播种,藏红花夏季休眠深埋地下躲避烈日,可以短暂种植芝麻、辣椒等根系较浅的植物。耐旱的藏红花最怕积水,物以稀为贵,一颗雌蕊仅能抽出三根花丝,越长越粗的质量越上乘。2019年10月29日,经过五个月的试验,北宅试种的5亩名贵中药材藏红花获得成功。
“崂山北宅山好、水好、空气好,在北宅试种的藏红花种球成活率高,开花标准,花丝粗长,而且烘出了高品质的花丝。”周哥庄社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5月24日,周哥庄中药种植基地项目签约,这是全市首个藏红花种植基地,标志着崂山“战略北进”按下快进键,北宅街道乡村振兴全面出击,将打造全国中草药种植小镇。未来五到十年,北宅的藏红花产业将与北宅樱桃产业成为北宅经济发展的“双引擎”。

崂山北宅藏红花基地(资料照片)。 宋新华 摄

“软黄金”拓宽致富路
去年9月底,周哥庄中草药种植基地项目一期110亩土地完成流转并交付使用,实现了土地集约化、精品化经营,首批种植的30余亩藏红花于去年11月份迎来了收获期。经测试,周哥庄社区出产的藏红花品质达到最高等级,这种被称为“软黄金”的名贵中药材,带社区居民走上了增收的致富路。
据介绍,青岛与藏红花原产地具有相同的纬度和气候,加上崂山的水土环境优势,崂山藏红花品质明显高于国内其他产区;而高品质的藏红花丝每公斤国内市场价在3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0多万元。这一项目也将为北宅当地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保守估计,一亩藏红花的年收入可达4到5万元。
“国家中药材对藏红花的需求很大,国内的藏红花供不应求,还需要从伊朗和巴基斯坦等国家进口。藏红花并不是产自西藏,西藏的土壤不适合种植藏红花。如果游客去西藏看到一些摊位在售卖藏红花,其实都是从其它地方买过去的,并不是当地种植的。好的藏红花泡水是金黄色的,如果为了增加色泽加了油等其它物质,泡水就会发红。”青岛同仁堂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青岛农科院的指导下,他们选中了崂山北宅的这片沙土地,纬度和气候都与藏红花原产地的欧洲国家相近。丰收季节,每亩一般可产一斤到一斤半的藏红花。藏红花按品质可分为通货、高品质和最高品质,最高品质的藏红花价值12万元一公斤。

人工采摘藏红花(资料照片)。 宋新华 摄

打造全国知名特色小镇
今年3月份,周哥庄社区开始进行新一轮土地平整工作,5月中下旬播种,截至目前已完成50余亩藏红花种植,预计10月中下旬将迎来藏红花的收获期。为了推动周哥庄中药种植基地项目,北宅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完成周哥庄社区示范党组织打造工程,推进周上路新型示范乡村治理体系示范带。充分发挥周哥庄社区示范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作用,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将居民零散土地由社区统一承包流转给青岛同仁堂药业公司,实现居民、社区、公司三方共同受益,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产值。
记者了解到,周哥庄中药种植基地项目是积极响应崂山区“战略北进”方针政策,全面开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项目,以中药种植带动产业提质增效,未来北宅街道还将依托这一项目,打造全国知名的中药种植特色小镇,并打造赏花观光新景点,带动周边乡村旅游产业,引领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同时也带动周边旅游、民宿、餐饮,形成综合性组团发展模式。(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首席记者 张译心)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