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立!老师好!大学课堂响起熟悉的旋律

“同学们,上课!”

“起立!”

“老—师—好——”

“请坐——”

9月5日  下午3时

距全国第三十七个教师节还有5天

青岛理工大学嘉陵江路校区

1号教学楼B315教室

传出一阵洪亮的问候

嘹亮的老师好”透过窗子,

掩过潇潇秋雨,

荡漾在“回”字形的教学楼间

响彻每一间教室

在一个个耳膜间

鼓震出熟悉的旋律

唤醒一双双因备战研考

而定格于书山题海的眼睛

蓄满似曾相似的好奇

四下找寻——

(大学课堂现“行课礼”。视频/海涛)

教室前端

三尺讲台上

师者

是来自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党总支书记王菁华

今天他的身份是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21级1班的班主任

(同学们起立喊“老师好”。海涛/摄)

“今年我57岁,班里的孩子最小的17岁,相差40岁。”端起手里的学生名单,王菁华微笑着说。

“自1988年我开始担任第一届班主任,一直到1999年带最后一级,期间我所带的一般都是土木系(1)班。唯独带过一次(2)班,是土木1994级(2)班,这个班后来出了很多优秀人才,涉及各个行业,比如乔氏台球的创始人乔冰就是我的学生。当时我们班有一首由我作词的班歌——《三十三只青春鸟》,当年通过中央广播电台可谓唱遍了大江南北。可巧的是,时隔22年再当班主任,今年我所带的这个班仍是33个孩子。”王菁华满脸欣慰地说。

(王菁华在为同学们开主题班会。海涛/摄)

“今天是青岛理工大学土木2021级(1)班的第一次班会,作为见面礼,我给孩子们准备的是《真实的大学与大学的真实》主题分享。”王菁华说,自1994年开始,这个主题他已经讲了六届,今年是第七届。

“为什么要一直讲这个主题呢?因为通过多年的学生工作,我发现刚由高中迈入大学校门的孩子们特别需要这样一种观念上的洗礼与滋养。”王菁华说。

(同学们举手互动。海涛/摄)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为《高中离大学到底有多远》。高中离大学到底有多远?说近很近,只是一个暑假的间距,对一个人来说,这可能是他退休前最漫长、最悠闲、最有成就感、最有期待感的一个假期。但说远又特别的遥远,从高中迈入大学的孩子,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城市,天南海北,生活、交际、学习方式、适应能力等完全不一样。进入大学的第一学期是适应大学生活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学期,在高中阶段,同学们想象的大学生活可能意味着放松、浪漫、悠闲。其实不然,大学是人生又一关键期的开始,仍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需要埋头苦学、奋发有为、掌握本领的‘三牛精神’。《真实的大学与大学的真实》正是直入部分非主流大学观的软肋,通过大学的诞生、使命、功能、演变、文化传承、精英化到大众化、师生关系、社会服务等,让孩子们详细深入彻底地了解一个真实的大学,及时从观念上纠偏辅正,帮助同学们从一开始就具备将四年大学生活过充实、过充分、过充足的能力。”王菁华说。

(整个班会一个半小时,同学们听得全神贯注。海涛/摄)

57岁,意味着再有三年就要退休,

身为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党总支书记,

为何要去挑“班主任”这个“苦差”呢?

对此,王菁华说:

“思政课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立德树人,但我发现,很多讲思政课的老师没做过学生工作,没做过学生工作,那肯定就上不好思政课。”

(王菁华在为同学们开主题班会。海涛/摄)

“一次我去听一个博士的思政课,他讲‘大学’这个主题,我提前到了,坐在教室后排。此次他要连讲两节课,在开讲前,我让他留5分钟给我。结果在第一堂课我就发现了问题,这位博士老师理论讲得很系统很丰富,但学生们听起来却很枯燥,没有兴趣,注意力就更谈不上了。等这位老师讲完,我上去讲了5分钟,我从我的一个叫‘车浩’的学生切入,讲了他的大学四年是怎么过的,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结果同学们表示没听够,还要求再多讲讲。后来这位博士老师对我说:‘我的两节课效果竟然不比您的5分钟,问题出在哪呢?’”

“问题就在于这位博士老师没有做过学生工作,没有当过班主任,不了解学生的心态和真正的需求。”

(充满案例的主题分享干货满满。海涛/摄)

“意识到问题,就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所以在上学期,我们学校副校长沈文青带队到马院调研时,我提出了让马院老师去其他各学院当班主任的想法。沈校长表示这个创意很好,也会有实际价值。”

“于是,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马院就推出一项新规:凡是50岁以下,没当过班主任的,都必须去学校其他各学院当班主任。将学生工作做成思政课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生命力,把思政教育融入日常学生工作,通过学生工作带动课题研究与发展。”

(班会现场互动。海涛/摄)

观海新闻记者了解到,本学期,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有15位教师通过双选双聘的方式前往学校不同的学院,担起了“班主任”一职。

(本子上记满学子特征。海涛/摄)

雨打秋窗寒。但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的这座教学楼氛围却异常热烈,就在观海新闻记者采访期间,其他教室不时响起掌声和欢笑声,那是马院其他新晋班主任们正给不同学院班级的同学们上开学第一课。

(整个班会一个半小时,同学们听得全神贯注。海涛/摄)

“我儿子问我:‘老爸,你都快退休的人了,还去干啥班主任啊?不能轻快两年?’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当班主任能让我了解‘00后’这批孩子的三观、了解他们想什么,需要什么,这能为我的思政教育汲取最为肥沃的养分。”

(边听边记,进一步了解每个同学。海涛/摄)

“虽然还有三年就要退休了,但我会陪着这个班的孩子们一起度过四年的大学时光,即便他们大四时我已经退休,我也会过来带带他们。”

“我认为班主任是一个特别有成就感的岗位,等弟子们都毕业了,那时你会发现‘老班’是非常幸福的,你会成为同学们最惦念、最尊重、最认可的人之一。”



“辅导员要负责一个年级的学生工作,盘子很大。班主任只负责一个班,那么就需要把工作做细致了。我对自己有个要求,那就是要熟悉每一个班里的孩子,学生一报到,他还不认识我,但我认识他,毕业十年、二十年后,一见面也能叫出名字来,想想那将是怎样一种存在和被重视?将会对学生产生多大的发展动力?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就是这个意思。”

(同学们听得全神贯注。海涛/摄)

观海新闻记者了解到,除了要求马院相关教师去一线做“班主任”,王菁华还曾找到校团委书记,为学校17个思政类社团配备了17位思政导师,把“小社团”做成了“大思政”。

从本学期开始,王菁华又从马院选了11位科研能力强的博士、(副)教授,到各学院去当辅导员的学术导师,指导辅导员怎样把学生工作中的“问题”变成“课题”。

(声情并茂的班会变成了思政教育课。海涛/摄)

“上课!老师好——”

这种一般仅存在于中小学的行课礼突然出现在大学课堂,

王菁华认为“是有必要的”。

“大学教育要处理好老师与学生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从单一的知识灌输,转变为相互尊重、互相学习。行课礼有助于尊师重教、以生为本理念的巩固,也有助于良好教风与学风的养成。作为一堂课的启幕式,它能帮助同学们瞬间切换频道,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正式轨道,提高课堂效率。”王菁华说。

对于行课礼突然出现在大学课堂,同学们更是惊喜万分。

“小学时上课还喊‘老师好’,到初中就是站一下了,再到高中甚至连站都免了,如今上了大学,突然又找到了那种久违的感觉。行课礼对我们注意力的集中帮助真的特别大,仪式感让这堂课含金量变得更高了。”一名新生对记者说,行课礼出现在大学课堂,既让他感到惊奇,又认为“必须”。

(同学们谈对班主任及行课礼的认识与感受。视频/海涛)

“今后我们马克思主义学院所有担任班主任的课堂,都会有行课礼。”对于师生们的青睐,王菁华肯定地说。

“接下来就是军训,我和我的两位班助将一起深入训练场、深入宿舍,带领同学们熟悉校园的功能和角落,这个过程也是交流和相互了解的过程。今天仅是第一次主题班会,以后的大小班会还会有很多,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陪伴和指导下,这33只青春鸟,将来一定能像他们的师叔、师姑、师哥、师姐一样,展翅云天。”合上班会笔记,王菁华满怀信心地看了一眼墙上的四行大字:新时代、新形象、新马院、新作为。

(外面下着雨,班会后,王菁华再次认真补充每个学子的信息。视频/海涛)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杨海涛)

责任编辑:杨海涛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