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6日讯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作为青岛城市发展的主轴线,中山路片区汇聚了诸多历史建筑,为保护这些历史遗存,市南区启动中山路建筑外立面保护修缮工程。据悉,该工程共分三期实施,涉及中山路97号中国电影院、中山路62—70号银行群等30处历史建筑。修缮过程中,市南区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广泛调取历史资料照片、征询专家意见,将按照历史建筑最美时期的形象进行还原,恢复建筑原有风貌特征。
用一个半月修复一处拱形花格
淡黄的墙面上点缀着白色的方格,入口上方配有半圆形精雕细琢的花纹……今日下午,观海新闻记者在中山路97号中国电影院看到,这座青岛历史上第一家由中国人开办的电影院外立面修复工程已完成八成。剩余的亮化、店招的设计安装工作将等到旅游旺季过后继续开展。
完成八成外立面修缮工作的中国电影院。
项目设计方——青岛市公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郭超介绍,中国电影院在历史上曾经历多次修缮,他们通过查阅档案馆、城建档案馆保留下来的大量建筑资料、历史照片,征求专家意见等方式,最终修缮方案还原了其外立面原本的色彩和样式。
修缮工程的施工方——中青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公装二公司总经理高建伟告诉记者,中国电影院建于1931年,是一座巴洛克风格建筑,按照对历史建筑“修旧如初”工作原则,他们根据建筑外墙的石漆进行调色,保证新修缮墙面与原墙面无色差;铲除外墙空鼓处后,工人使用砂浆找平,保证项目的整体观感质量;屋面修缮过程中,同时设置进行了防水、保温处理,并按建筑原貌对其红瓦进行了更换。
高建伟指着中国电影院入口上方直径为2.5米的拱形花格浮雕告诉记者,这里是建筑的点睛之笔,也是此轮修缮工作难度最大的地方。“会这种工艺的工人不多了,我们最终从农村找到了一位手艺人,花费了一个半月才修复完。”
修复一个钉眼需要4道工序
中山路上的银行建筑群是青岛亮丽的建筑景观。青岛理工大学教授、历史风貌保护专家徐飞鹏介绍,银行建筑群始建于1930年代,包括曲阜路、中山路路口最先建设的中国银行,以及陆续建设的山左银行、上海储蓄银行、大陆银行、中国实业银行、金城银行等,由当时国内知名的建筑师陆谦受、吴景奇、徐守忠、徐尧、梁华生、刘铨法等分别主持设计,建筑风格多样,有古典主义风格,也有现代风格;有欧式建筑,也有中式元素,有哥特式钟楼,也有罗马柱式建筑,它们均采用花岗岩砌基,墙面采用花岗岩贴面,局部装饰有精美的浮雕和凹凸嵌石纹样,屋顶为平屋顶,檐口层次丰富,并有嵌石装饰。整组建筑华丽典雅、庄重大方,艺术价值极高。
正在修缮的中山路银行建筑群。
记者在中山路上看到,现址为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两栋建筑正在修缮施工当中。施工方——德才股份中山路沿街两侧改造项目负责人管志鹏告诉记者,这两处建筑都是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历经岁月洗礼,虽然建筑基础没有问题,但外立面早已锈迹斑斑。经“体检”发现,两处建筑共有钉眼1万多处,风化面积达30%。
“两栋建筑外立面使用的是青岛当地独有的崂山红石材,为了修复这些钉眼,我们特意将崂山红石材磨成粉填充进去,再经过固化、平色、憎水(防水)工作,才能完成一处钉眼的修复。”管志鹏还介绍,针对建筑上残存的广告油漆、铁锈等,他们使用专业的清洗设备,进行了人工清洗;对因下雨降雪残存在建筑表面的盐分,施工方也进行了专业的排盐工作。
修缮工程图精不图快
市南区历史城区保护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山路两侧建筑外立面修缮项目范围涉及中山路主街及周边支路沿街两侧建筑,修缮方式包括外墙清洗、外墙面材质修复,细部线脚、山花维护修复,门窗更换、门头店招整治,屋顶改造和建筑亮化等。市南区结合商户经营、房屋征收和返租等实际情况,将分为一期5处、二期11处、三期14处建筑实施,逐步推动街坊建筑修缮和街区环境整体提升。
“历史建筑外立面修缮工作不能图快,我们坚持科学规划、保护优先,逐栋建筑、逐个立面研究制定修缮设计方案,成熟一个做一个。”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工程已完成一期中山路5号原胶州饭店、中山路97号中国电影院外立面修缮,正在实施中山路62—70号银行群、中山路139号等建筑外立面修缮和中山路72—74号青岛商会旧址整体修缮施工。(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萌 通讯员 孙熙宁 文/图)
责任编辑: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