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7日讯 在今天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青岛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对外发布。《规划》围绕“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标杆”这一“十四五”时期全市科技创新发展的核心定位,将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为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规划》提出,力争到“十四五”末,我市战略科技力量更加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人才创新活力有效释放,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取得明显突破,打造成为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标杆。到2025年,全市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件,高新技术企业达8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5%。
为实现目标,《规划》主要“瞄准”了四个方面:
突出企业主体,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项目、资金、人才、平台、奖励等政策资源流向企业。
强化科技赋能,立足海洋和制造业两个优势赛道,强化科技赋能,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科技与经济更紧密结合,使科技价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
锚定未来发展,前瞻性谋划布局未来产业,通过构建多元投入机制、开放应用场景、培育早期市场,加快形成一批未来产业,塑造更多高科技含量、爆发式增长的新经济增长点。
深化开放合作,营造国际化的创新创业生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资源,以全球化视野谋划科技创新,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升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为此,《规划》提出,坚持“四个面向”,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技术基点,建设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三城一廊”。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学城。聚焦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海洋高端装备、海洋信息等重点领域,推动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取得突破,打造海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端科技创新平台,持续转化一批海洋科技成果。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造创新城。聚焦海洋经济、智能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等重点产业,以及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建设国家重要的未来产业城。聚焦前沿技术与生产、消费等应用场景融合发展,汇聚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以及开展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系统性创新的高水平人才,加速孵化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建设全国知名的湾区科创走廊。以青岛高新区“一区多园”为主要载体,强化科教产资源集聚融合,把分布在鳌山湾、胶州湾、灵山湾等湾区的科创资源集聚区“串珠成链、联合融通”,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类要素高效配置,打造创新高峰和人才高地,成为创建济青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主要承载区。
为实现目标,《规划》提出围绕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级,针对性开展“十大科技创新行动”。
海洋科技创新行动将聚焦海洋重点细分领域,招引培育涉海科技企业、科技项目,争取三年培育海洋领域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6家以上。
关键技术攻关行动将完善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科研立项机制,全链条、一体化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行动将以上市高企为统领,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科技型企业倍增行动将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梯队,争取到“十四五”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万家,上市高企超50家。
未来产业培育行动将设立未来产业培育专项,聚焦类脑智能、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加强突破性和颠覆性技术研发。
科技惠民示范行动将强化科技赋能数字城市等重点领域,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创新创业菁英集聚行动将实行“按薪定才”“以赛选才”“以绩推才”等市场化方式评定人才,提高人才与产业发展匹配度,推进外国人来青管理工作试点。
科技与金融融合行动将创新科技金融产品,提供特色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将依托半岛科创联盟等平台深化产学研对接,鼓励高校以市场应用为导向,建设独立法人技术转移转化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孵化器提升行动将持续引进更多“自带流量”的平台型科技服务机构,加速导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研发、基金、概念验证、中试平台等要素,为科技产业培育创造良好生态。(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