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7日讯 今天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青岛市“十四五”水资源配置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我市将依托全省大水网建设,加大客水调引力度,加快调蓄工程和非常规水工程建设,加强市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不断优化完善市域水资源配置工程网体系。同时加紧谋划一批重大水务项目,稳步提高全市水资源应急和储备保障能力,促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青岛市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配置能力、保证率进一步提高,客水供水量增加,海水淡化和再生水处理能力、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初步建成以地下水和海水淡化水为主的应急备用水源。完善“南北贯通、东西互配、主客联调、海淡互补”的全市配置网工程,提高全市水资源保障程度和应急供水能力。适当压减当地水资源利用量,促进河湖生态逐步修复。健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量和强度双控。利用智慧水务平台,提升全市水资源监管能力水平。
《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四大方面:
对规划年需水量进行了合理预测和分析。根据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分析历年人口和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我市“十四五”用水需求进行了预测和合理性分析。2025年正常年份全市总需水量14.48亿立方米,特枯年份全市总需水量16.57亿立方米。其中城市需水量9.45亿立方米。
统筹当地水、客水与非常规水,谋划全市水资源保障体系。“十四五”期间,借力山东省水网建设,通过骨干水源、输配水工程建设,形成双渠输送、双库调蓄、多路辐射的外调水主干供水水网,与市、区(市)当地水网并网,打造我市南北贯通、东西互配、主客联调、海淡互补的水资源保障体系。
依据水资源配置原则,提出全市水资源配置方案。依据现状水资源量及分布情况,以区市为单元,分别对基准年、规划年不同保证率情况下供需水进行平衡分析,结合我市水资源禀赋条件,统筹了当地水与外调水;常规水与非常规水;生产、生活与生态用水;城市与农业用水;近期与远期发展用水,并对重点功能区进行了供水水源保障分析,提出了全市水资源配置方案。
明确了主要建设任务、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方案。“十四五”期间,规划重点实施调蓄水库工程建设3项;水资源配置工程网6项;本地水源联通工程1项;海水淡化工程6项;再生水利用工程9项。规划估算总投资201.83亿元,资金筹措按照分级负担、分类筹措的原则,通过财政和社会投资等多渠道筹集。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而青岛是中国北方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86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5%。全市近年平均供水量10亿立方米左右,2020年全市总供水量10.05亿立方米,按照水源条件来分,当地水5.01亿立方米,外调水4.04亿立方米,非常规水1亿立方米。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形势日趋严峻。今年以来,全市累计降水量623毫米,比去年同期少260毫米,比历年同期多58毫米;全市23座大中型水库(不含棘洪滩)蓄水3.5亿立方米,比历年同期少蓄3130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少蓄1920万立方米。城市供水仍要依靠调引客水,截至9月1日,今年共使用客水2.03亿立方米。
如何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市水务管理局副局长贺如泓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市重点规划了四方面的建设工程和措施:新建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工程配套调蓄水库,适时开展宋化泉水库扩容工程和尹府水库应急调蓄工程,增加水源调蓄、水资源供给能力。规划实施黄同水库-尹府水库联合调度等原水水网工程,实施黄水东调承接工程青岛输水管线(续建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工程配套调蓄水库等四条输配水管线工程,胶州南部东西供水大动脉工程等水资源配置网联网工程,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加大非常规水利用,规划实施海水淡化工程,到“十四五”末,青岛市海水淡化装机规模每天达到52.5万吨;结合污水处理厂提质建设,推进再生水利用,全市再生水处理工程总规模每天达到121万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大力加强水资源调控能力建设,结合全市“智慧水务”系统建设,实现水资源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全市水资源监管能力和水平。
预计到2025年,正常年份全市可供水量达到18.1亿立方米以上,特枯年份全市可供水量达到14.6亿立方米以上,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安全保障体系,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