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年青岛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名单公布,青岛虎山路小学副校长尹君获评“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
尹君,43岁,自20岁便走上了教师岗位。
“我是赶上第一批课改的教师,2001年之前,我所教的这门课叫《自然》,如今,它被称为《科学》,而且自2017年起,它所面对的学子,已从三至六年级普及至整个小学阶段。”尹君说。
从《自然》到《科学》,尹君已陪伴这门课走过23个春秋,对于这门课的定位,尹君认为:“它是未来科学家的启蒙。”
《科学》虽然处于传统的“副科”位置,但尹君却一直将其视为“不可或缺”。
“小学阶段的《科学》是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第一印象,也是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思维影子,对一个人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甚至整个人生科学精神的启蒙与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要想让《科学》真正发挥出最大引导价值,关键还在于将《科学》上‘科学’。”尹君说,要把《科学》上科学,在课程设置上就必须体现出务实的导向,更加重视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在教学方法上,要更注重阅读、自主、合作和探究,启发同学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的评价机制上,都应有新的、科学的要求和设计。
“但这段路刚开始走的时候的确很艰难。”尹君说。
基于对《科学》的重视,加之校长隋玉华“用课改牵引学校整体改革”的理念,2013年,青岛虎山路小学推出“阳光科普”课程,课程分为三大版块:科普阅读、主题研究、趣味实验。这为该校今后在《科学》育人道路上昂首阔步开拓了第一组可实施、能遵循的路径,相当于展开了《科学》育人的战略蓝图。
但第一关就让尹君皱起了眉头:“师资力量不够。”
“在这种情况下,市教研员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导,我们就拉起了一支‘杂牌军’,其中有教英语的、有教语文的,还有教综合实践的,在‘阳光科普’课程体系的框架下,一步步向前探索,第二年,青岛虎山路小学‘阳光科普’工作室成立,几年来,我们工作室已开展了‘水’、‘绿色生态’、‘声音’、‘工程与技术’等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在活动中,工作室成员通过‘同课异构’、‘同主题课整合’、‘steam课程研究’等课堂教学的研究,在一起备课、听课、评课,通过不断的打磨,让一节节课成熟起来,让科学课堂更高效起来,让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更积极了。”尹君说。
如今的“阳光科普”团队虽然仍是来自各不同学科的教师,但在课程体系、主题研究、趣味实验等方面都已经成长为优秀教案的打造者、公开课的执教者、典型经验的发言人。
“在‘阳光科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团队中一些来自其他学科的教师也渐渐喜欢上了《科学》,并在日后的职称评选道路上选择了《科学》这条路。”尹君说,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不论来自哪个学科,在青岛虎山路小学,“阳光科普工作室”的成员一旦担当起《科学》教师,他们便会在“阳光科普”这个科学的课程体系下实现自我发展,同时,自己也会在这个科学的体系设计下,努力付出,最终将《科学》上“科学”了,实现了学科建设、学子成长、教师发展、学校改革等方面的多赢与共赢。
9月9日上午,观海新闻记者来到青岛虎山路小学(振华路校区),走进该校的《科学》课堂,观海新闻记者发现,教师所讲的《科学》来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每个科学小知识都是用活动、实验、阅读、教师指导来“讲”的。尹君用一句话总结了他们的《科学》讲法:“随趣潜入知,润情细无痕。”(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杨海涛)
责任编辑:杨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