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三点,电话铃响……
“您好,这里是青岛市心理援助热线,有什么可以帮您?”
“我就在天台上,跳之前想找个人说说话……”
“可以的,我会认真地倾听你,但你现在所在的位置,让我很担心你的安危,能不能先找个安全的地方坐下来,我们好好说说话。”
“嗯……”
“我现在靠着墙了。”
……
以上的对话曾出现在青岛市心理援助热线室内,经过热线咨询人员耐心的倾听、充分的共情、冷静专业的干预和处置,来电者家人来到现场,来电者暂时放弃了轻生计划,并答应在父母的陪同下到心理机构接受专业的治疗。
自杀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任何一场自杀场景都是我们不愿看到,也希望永远不会再现的一幕。
大量的实践和证据表明自杀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我们所处社会的文化、偏见、对精神卫生的认知匮乏、对自杀情绪的错误引导,可能才是将轻生的人推向死亡的真正凶手!
如果我们能在第一时间识别自杀预警,纠正认知误区,消除世俗偏见、提供有效帮助,很多生命是可以挽救的。
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不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干预手段,但我们仍然可以积极行动起来……
作为一名普通人,当我们身边有自杀倾向的人出现,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01.
“火眼金睛”识别自杀预警信号
自杀预警信号包括:
谈论自杀
任何与自杀、死亡或自残相关的表述,比如“我希望我从没被生下来过”、“如果我们还能见面的话……”,或者“我还不如死了算了”。
寻找有致命性的工具
寻找毒药、刀具或其他的能用于实施自杀行为的物件。
对死亡过度关注
极度关注死亡或暴力,或者写下关于死亡的诗句或故事。
对未来没有希望
感到无助、无望或者感觉“被困住了”,“看不到有任何出路”,并且坚信事情永远不会出现转机。
自我厌恶、自我憎恨
感觉自己毫无价值、内疚羞愧或自我憎恨。认为自己像是他人的负担,可能会觉得“少了我所有人都会过得更好”。
开始安排后事
写下遗嘱、转赠财产,或为家庭成员做出安排。
道别
突然登门拜访或是致电问候亲人朋友;向身边人道别,仿佛再也不会见面一样。
疏远他人
逐渐远离家人和朋友,逐渐在社交上孤立,渴望一个人独处。
自我毁灭行为
饮酒量增加、药物滥用、鲁莽驾驶,或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常常将自己置身于不必要的风险之中,仿佛在“找死”。
突然的平静感
在极度的情绪低落后突然感到平静或愉悦,可能意味着他/她已经下定决心要实施自杀。
02.
“耐心倾听”寻求专业帮助
您可以这样帮助TA:
1、保持冷静,耐心倾听,给予积极的反馈。
2、鼓励他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求助其他专业人员。
3、家里有人出现自杀行为,切莫恐慌,避免“家丑不可外扬”观念作祟而耻于向专业人员咨询或寻求帮助。
4、要积极配合专业人员,对自杀未遂者进行评估,判断再次自杀风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并给予心理服务。如果未遂者存在精神障碍、心理问题,要及时就医治疗。
5、加强对高危人群如精神疾病者的自杀风险评估。做好防范预案,不能让他独处,尽量避免危险物品的随手可及。
6、一旦发生自杀行为,要迅速将其送医院救治。
责任编辑: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