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改了12稿!青岛出品的这一民族歌剧将冲击第四届中国歌剧节

继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荣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后,由青岛演艺集团出品、青岛市歌舞剧院创排的又一大型民族歌剧《国·家》计划于9月28日在城阳大剧院正式立戏,并于10月中旬,将代表山东冲击第四届中国歌剧节。该剧讲述了开国大典前夕,一群为共和国建立英勇献身的普通战士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故事,是极具山东特色的民族歌剧。

据了解,《国·家》不仅入围了2020-2021年度文旅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2021年文旅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百部”创作计划重点扶持作品,还入围了2020-2021年度山东省优秀文艺作品入库项目和孵化项目、“百年征程、时代华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山东省优秀剧目展演剧目、山东省“100场演出传承红色基因”活动和青岛演艺集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展演项目。

青岛出品,“马向阳”之后再攀艺术高峰

这部由著名戏剧导演、剧作家代路执笔、中国国家大剧院青年导演沈亮操刀、国家一级作曲家杜鸣作曲的民族歌剧被视为今年演艺集团打响精品项目的第一炮。

近年来,青岛演艺集团精品项目屡获大奖,精品舞剧《红高粱》荣获第十四届“文华大奖”、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荣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爆款频出的背后,也让青岛演艺集团对《国·家》有了高标准、高期待。作为《国·家》编剧,代路对这部戏的创作历程感触颇深,“这部戏创作始于2018年,历经3年,到现在为止改了12稿,可以说我一辈子写了这么多戏,这个戏写的时间最长,也是我写了几十出戏改的最多的一次稿。”

谈到创作初衷代路表示,“创作之初我想到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上为民族解放前赴后继英勇牺牲的无名战士。在这部歌剧里我没有写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也没有写解放战争时期有名有姓的大人物,只写了四位普通战士和一位女民兵队长,他们虽然命运、经历不同,但共同目的都是过上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自由民主公平富裕的美好生活。”据代路介绍,该剧将立足于以“小人物大情怀,小角度大视野”阐释对有国才有家的深刻理解。

从《红高粱》《马向阳下乡记》再到《国·家》,在青岛文化精品高质量创作一脉相承的背后,《国·家》也在不断提升文化原创力和标识度,力求锻造经典之作。“我们希望继《马向阳下乡记》之后,《国·家》成为让人耳目一新的新作。这次《国·家》集合全院力量,6个团全部都上,比《马向阳》多一个团队。在《马向阳》基础上,《国·家》内容和表现形式上也不断创新,比如《马向阳》偏写实,但《国·家》偏现代,舞台、舞美设计都是现代、印象的感觉。获得过文华大奖的团队,大家会对你以高期待和高标准的眼光来看和评判这部新作,我们也在突破自己。”青岛演艺集团副总经理、青岛市歌舞剧院董事长张乐群说。

融入山东元素,家门口“备战”歌剧节

据了解,第四届中国歌剧节将在山东举办,届时,青岛将作为本届艺术节举办地之一。

此次在家门口“作战”,面对被称为“艺术皇冠上明珠”的歌剧,对导演沈亮而言,最难的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将其做好,不辜负“国家”这么大情怀的课题和主场作战的重任。沈亮说,“谱面是歌剧导演工作的核心”。在过往歌剧创作中,导演进入时,演员已完成了脱谱的音乐联排,但与之前歌剧创作模式不同,“这次我们是流水线式的创作,一边写谱子,一边像考试一样每天做新片段的进入,和时间赛跑,是这次创作的难点所在。”尽管如此,在采访当天,《国·家》已经完成装台和演员进场。

与此同时,主创团队力求做到最好,在舞台呈现上不断突破创新。“这次舞台样式不是完全现实主义样式,有一些象征性表现手法,比如舞台美术“秋风卷落叶”地面肌理的呈现和把土地翻卷起来的寓意,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在里面。”

据了解,歌剧是以声乐为主,涵盖戏剧表演、舞蹈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类音乐体裁,在舞台表现上,如何将多种艺术形式融合,自然而然的由人物心理行动产生必然的动作调度,以求让观众更好的理解剧情发展,为此,主创团队也下了大量功夫,“这部戏容量很大,怎样呈现它痛苦的前史和需要战斗的前史,我们在表现上运用了闪回等元素。比如,女主角在要进山抓匪的契机中,闪回了她婚礼最甜的时候被抢走的最屈辱的历史,这种闪回在时间和空间都往回走的情况下,舞蹈团0.5倍速的行动,甚至0.25倍速的行动就能形成现实主义和想象中的假定性的一个建立。”此外,舞台上还将启用威亚等设备让故事呈现更视觉化。

除了完整的故事呈现,对于歌剧而言,最重要的是留下经典的咏叹调,相较于为人所知的歌剧《白毛女》选段《北风吹》,《小二黑结婚》选段《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国·家》在作曲过程中也力求能创作出符合观众审美、朗朗上口并能日后传唱的咏叹调。据作曲杜鸣介绍,“在创作中首先保障民族音乐的特点,其次在唱段旋律中加入山东味道,在每个人物的音乐设计上也尽可能强调个人在音乐上的特性。”据导演沈亮透露,在她看来,《国·家》中的几段曲目已经是教科书级的作品,甚至会成为日后声乐学生的比赛曲目。

新闻链接:

爆款背后,本土艺术院团进阶之路

一流城市呼唤一流艺术院团。佳作不断,青岛演艺集团用实力将一部又一部优秀的作品带到观众眼前,并相继在舞剧、歌剧两个类型里都拿到了文华大奖,在张乐群看来,精品创作实实在在地推动了院团文化体制改革,提升了院团品牌影响力。

在《马向阳下乡记》之前,演艺梯队里很少有能担此重任的演员。“歌剧融合太多艺术元素,艺术高度要求高,音乐要好听,戏剧要好看,要求演员能唱、能演、甚至能跳。对演员、导演、团队都是高水准考验。”张乐群说《马向阳下乡记》锻炼了队伍,为后续的艺术创作培养出一批综合性且有实力水准的演员,“《马向阳》排戏的时候很多演员不敢上,因为他们没演过歌剧,没自信。但《国·家》没人说不行,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以前是找我说不想上,这次找我是问为什么不让我上。”对于一个剧院而言,一个剧目获奖和一个剧院有了荣誉之后,让剧院在人才培养、艺术创作、文化传承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实力提升。“演员和院团的状态全改变了,就是通过精品创作树立了自信、提高了知名度、增强了向心力。另一方面,剧院品牌立起来了,团队吸引力也加大了。这几年来应聘的声乐、器乐人才越来越多,接触的国家级专家越来越多。”

本土艺术院团艺术的演绎与表达背后,也折射出一座城市文化产业底蕴与厚积薄发。在导演沈亮看来,歌剧是一个综合性非常高的艺术门类,一个剧院能做歌剧是一个剧院实力的标杆,而青岛演艺集团具备了这样的实力和担当。“歌剧需要一定的体量,声音的体量、舞台的体量,演员团队人数的体量,对剧团的专业性要求、人员配置、管理要求都非常高。”(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芝萌/文 王雷/图)

责任编辑:单蓓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