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景这边独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听听威海这些“新农人”的新愿景

9月23日,秋分时节。值此一年一度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威海大地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到处飘荡着丰收的味道。9月19日至22日,记者深入田间地头,倾听几位新型农民不一样的丰收故事,看广袤的威海大地上农业现代化“种”的振兴“丰”景。

“种粮达人”于进海:从小握着镰刀长大,明年想实现无人驾驶收割

9月22日,距离秋玉米收获还有不到半个月时间,文登区泽头镇千千农场负责人于进海每天都要去田里“打卡”。中午12时的日头正烈,于进海走进比自己高的玉米地,拽起身旁的玉米叶、玉米穗细细打量起来。“到秋收的关键期了,我得盯紧喽!”



48岁的于进海是远近闻名的“种粮达人”。和土地打了23年交道,如今的于进海不仅自己种着3800亩地,还“管”着附近村民托管的8000亩小麦、玉米。泽头镇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就没有于进海种不好的地。”

握着镰刀长大的于进海深知父辈种粮不易。他还记得小时候,三个人要一上午才能收获完一亩地,他一直想改变这种劳作方式。23岁退伍回来后,于进海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硬着头皮告诉父母:“我想种地!”

就这样,于进海不顾全家人的反对,东拼西凑了12万元租下了别人经营不下去的120亩土地,这一种就是23个年头。最初几年于进海都在赔本,最惨的时候因洪涝灾害颗粒无收。问起为啥非得种粮?于进海脸上的笑容立刻收住,严肃地说:“都说种粮不赚钱、没前途,咱得想想每天我们碗里的是啥!”

于进海知道种粮的重要性,也时刻追赶着“科技潮流”,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他就记在小本本上,每次进城就拉住农技专家不放。宽幅精量播种、精细化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无人机一喷三防……在于进海的地里,总能看到新品种、新方法、新机械。去年小麦丰收,于进海的试验田里测出了亩产1530斤,再次证明了“种粮也能增收”。

仔细看,于进海的玉米地真是不一样,不仅玉米杆直溜溜,沉甸甸的玉米棒挂在杆子的中下部,这是去年层层优先出来的新品种“丰垦139”。眼前这24亩玉米地里,种着8个新品种,脸庞黝黑的于进海笑道:“每年我都选上8个品种,哪个好就种植哪个,然后再推广给老百姓!”

于进海把种粮分成了三个时代,“1.0时代”是父辈们肩挑人抬的时期,“2.0时代”是现在的规模化种植时期,他正在推进实现的是“3.0时代”——科技引领现代化种植。这近万亩的田地,他只雇了12个农技员。最近,于进海还在对接无人驾驶收割机,准备明年收玉米就实现无人驾驶收割。

这些年,于进海的身份不断变化,从种粮大户变成了农场主,又变成了威海市金农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但他种粮的信念越来越坚定了。这些年,让于进海开心的事也在变,不只是看着自家小麦从绿油油到沉甸甸,还有镇上的“撂荒地”连片成方“生金”了。许多年轻人、大学生都来向他请教种粮的学问……于进海说,他看到了种粮的希望。

科技果农夏泽清:当年种当年收,苹果亩产过千斤

9月19日,威海临港区汪疃镇于家英村,路边成片的苹果园排列整整齐齐,大部分苹果树上都挂上了拳头大的苹果,咬上一口又脆又甜。“现在还不算甜,再有一个月上市,那才叫甜呢!”花满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理夏泽清说,虽说还有一个月才上市,但大部分苹果的糖度都已“及格”了。



放眼望去,这片苹果园里的苹果树“个头”并不高,但树冠都不小。“这是荷兰引进的树形管理技术,通过给苹果树修剪、固定枝条,让果树多结果、少长枝,而且通过精细管理,可以让苹果花芽接受更多光照,提高品质和产量。”说起果园的管理技术,夏泽清的话匣子打开了。他说,这片果树是今年3月份种的,10月就能成熟上市,而且亩产能过千斤。

当年种植当年结果,这在过去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儿,却在临港区的一个小村子实现了。夏泽清说:“秘诀都在山东奥孚果业有限公司培育的分枝大苗里,这是苹果早产、高产的关键。”

夏泽清蹲在地上指着苹果树的根部说,苹果树都是嫁接的,根部这半截叫砧木,而他们的砧木是荷兰研究的最新品种,树冠部分也在苗圃孕育了两三年,以这样的高标准果苗建园,当年就结果,实现了早丰产、早收益、省工省力的“傻瓜式”管理。

“传统的果树四五年结果,人工成本也高。而我们借助先进的工业理念,率先在地灌系统、自动喷药、防灾害系统、自动化巡视系统等方面开发出高效能、低成本、易学习、可推广的智慧苹果园管理工艺,将来可以在更多的果园推广。”花满园技术工程师潘朋军说。

从荷兰引进苹果种植技术后,潘朋军负责的果园,苹果品质、产量都提升了一大截。“这段时间,我们每个星期都召开网络会议,在网上与荷兰专家沟通苹果管理技术。”作为一个地道的威海人,潘朋军在这个行业已摸爬滚打了十年,先进的果树种植技术也打开了他对果树认知的“新世界”。

“我们要重新定义农业人,让务农拥有更高的职业认同和收入,我们这里还是青岛农业大学的教学实践基地呢!”夏泽清自豪地说,他们还进行产教融合,与青岛等地的大学深度合作,组建培育现代苹果产业所需人才的教学基地,培养掌握现代化苹果种植业的新一代管理人才。

“无花果通”王晓辉:产业链带动全村创收650万元

9月22日凌晨3点,荣成市成山镇岳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晓峰开始采摘无花果。眼下,无花果正值盛果期,也是王晓峰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在收购无花果的货车到来之前,他要把果子准备就绪。每天都有十家水果商开车来进货,王晓峰说:“一般早上摘下来的,有多少就能拉走多少。”



王晓峰是村民眼中的“无花果通”。早在10年前,他便承包了60多亩山地种植无花果,攒下了一箩筐的“无花果经”:“无花果喜欢阳光,一定要种得稀一点,水、肥一定要跟上……”为推广科学的种植方法,王晓峰还种起了“示范园”,随着果园收益越来越好,村里人也逐渐接受了这种方式。

在王晓峰的影响下,村里逐渐刮起了无花果种植的风潮,家家户户在自家地里栽种无花果。今年61岁的村民王德勇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他将原本的苹果树换成了现在的无花果树,打理比较省心,每天摘下来的无花果都能卖掉,一天最多可以收入1000元。

鲜果市场是王晓峰的无花果主要的去向,但当盛果期市场趋于饱和时,王晓峰就会选择将无花果销售给专业加工厂,制作成更耐储存的果干、冻干等。

随着网络的发达,王晓峰把目光转移到了互联网销售上来,但王晓峰的工作重心依旧在种植上,“无花果的质量上去了, 才能更好创收。”

虽然自家无花果不愁销路,但王晓峰正在加紧联系收购商,想让村里的无花果销售更加方便。多年来,虽然王晓峰自家的无花果种植面积没有扩大,但全村无花果种植面积已扩大到了600亩,全村每年的总收入在650万元以上。

今年6月,王晓峰成功当选岳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继续延长无花果产业链,为本村无花果开辟更多销路,让村民增收,是他带领全村继续发展无花果产业的新目标。

采摘园主雷彦辉:“四季果”高峰期日引400采摘客

9月19日,里口山秋歌采摘园迎来节日销售第一个“小高峰”,不少老朋友入园采摘最新鲜的葡萄,送给亲朋好友。偌大的园内热热闹闹地,看着游客们的兴致勃勃样子,秋歌采摘园的雷彦辉经理别提多开心,“我们基地现在正好是葡萄丰收季,高峰期的客流量高达400人,今年可是个丰收年。”



在7年前,采摘园还是一片蔬菜大棚,雷彦辉承包下,想着开发新项目,可是种啥挣钱?环翠区农业局专家给了他一个新方向:“做休闲采摘吧,投入小、收益高,比传统农业更有前景。”

“一开始我们定位就打算是休闲采摘,但当时做的的人不多,我们也不是很有底气,专家的话给了我们一颗定心丸,我们相信,采摘能聚人气、带财气、提收益,最终成为吸引游客和赢利的一把利器。”雷彦辉说。

要想招来顾客,就要四季都能采摘,雷彦辉琢磨了一阵,打出了招牌:“四季果”。春有草莓,夏有樱桃,秋有葡萄,冬有梨子,让游客全年都可以在吃与玩的过程中,体验瓜果采摘的乐趣,这个思路让采摘园一年四季客源源源不断。

有了人气还要有“黏性”,在品质上下功夫。雷彦辉还记得多年前去寿光,看到那里葡萄园惊呆了,“这咋一根藤上就结了一串葡萄!”

一打听才知道,这是为了让所有营养“供”向果实的新技法。回来后,雷彦辉实践在自家葡萄上,现在的采摘园严格控制产量,一棵葡萄藤上最多产6串巨峰,本可最高亩产达万斤的巨峰现在严格控制在2500斤左右。

宁舍数量追求质量,采摘园产出的水果只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个顶个的甜。市民孙晓兰就是这里的粉丝,一放假,她就“泡”在园子里,“之前别人送一箱葡萄给我,没吃够,这不打听了在哪,自己来买,现在我被这里所有的水果‘圈粉’了。”

像孙晓兰这样的粉丝不在少数,回头客、‘老带新’成为园内体验采摘乐趣的‘主力军’,现在的秋歌已经成为里口山采摘的一张名片。不过这些都不是雷彦辉最自豪的事,让他发自内心骄傲的,是悬挂于秋歌采摘园入口一张牌匾:“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示范站”。每每看到这,他总是感慨万千,“农业是一片大舞台,只要有闯劲、有视野,我们新农人大有可为。”(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杜晓莹 贾文娟 实习记者 刘鹏雪 王威晨 文/图)

相关新闻:

“威字号”精致农业有了“路线图”

9月22日,记者从威海市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威海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精致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发展精致农业的“路线图”。威海将打造特色种植示范区、集约畜牧示范场、现代海洋渔业示范带、差异化特色小镇,全面促进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形成独具威海特色的精致农业发展格局。

“到‘十四五’末,威海市将形成以产业链条化、管理精细化、科技高端化、生产组织化、设施装备水平高为代表的‘四化一高’精致农业发展格局。”威海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徐发荣说。届时,全市高效特色产业占比达到85%,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建成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智慧牧场、智慧海洋牧场100个,发展市级家庭农场示范场100家、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200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500家,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比例达到60%,主要经济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

在具体实现路径上,《实施意见》明确了威海市将以打造特色种植示范区、打造集约畜牧示范场、现代海洋渔业示范带、差异化特色小镇为主要抓手,围绕粮食生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畜牧标准化生产、“乡字号”“土字号”特色产品发展落实各项措施。力争到2025年,粮食生产规模效益逐步提升、12大优势特色产业链条持续建设、农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精致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实现梯次发展,全市主要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92%以上,全市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小镇占全市涉农镇街达到80%以上。

据介绍,威海市还确定了实施链条升级行动、组织创新行动、科技赋能行动、管理增效行动、设施配套行动“五大行动”,通过开展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培育“链主”企业,培育20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个区域公用品牌、100个企业产品品牌,做大做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种业产业主体,打造2至3个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做精乡村休闲旅游,培育发展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康养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促进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

水产种业是发展精致渔业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威海市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对水产种业发展给予重点支持。“《实施意见》出台后,我们将继续以‘加速度’推进水产种业升级,实施水产种业‘倍增计划’,构建‘2+5+N’现代水产种业发展体系,同时加快海洋牧场建设,建设一批具有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的省级以上海洋牧场,到2025年全市优质苗种繁育能力达到1000亿单位,培育的水产新品种达3至5个,全市海洋牧场面积发展到130万亩以上。”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四级调研员梁延松说。

同时,威海市还将加快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群体和带头人群体,建立健全多元化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完善多元化人才引进培育机制。在深化产学研上,进一步加快中日韩精致农业研究院建设,完善合作交流机制,强化水产品、西洋参、花生、无花果等精深加工领域技术创新,推进国家级、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整合多方资源,培育一批省级乃至国家级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

为激励企业踊跃朝精致农业方向发展,威海市将加大激励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产品加工设备补贴力度,大力发展“互联网+农机作业”,推动农机装备向数字化转型。(威海日报记者 张萌)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