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一级大法官贺荣23日介绍称,人民法院依法维护防疫秩序和社会稳定,2020年审结涉疫犯罪案件5474件6443人。
23日,国新办就司法审判服务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贺荣在会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数量从2013年的1421.7万件上升到2020年的3080.5万件,结案标的额38.4万亿元。
第一,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对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暴力恐怖、民族分裂、宗教极端等危害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犯罪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打击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2018年以来审结涉黑涉恶犯罪案件3.4万件23.1万人。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13年以来审结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高发案件55.1万件,特别是针对妇女儿童的暴力、虐待、性侵等犯罪,依法从重量刑,坚决维护食品药品安全,严厉打击食品、药品“黑作坊”,斩断伪劣造假链条。2013年以来,审结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近7万件。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依法严惩重大责任事故、校园欺凌、暴力伤医、传销拐卖、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危险驾驶等犯罪,及时发布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依法维护防疫秩序和社会稳定,2020年审结涉疫犯罪案件5474件6443人。
第二,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高质量发展。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围绕三大攻坚战、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出台司法服务政策,司法审判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服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运用破产重整制度挽救危困企业,仅2020年,通过重整共计盘活资产4708亿元,让532家企业重获新生,帮助48.6万名员工稳住就业。聚焦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加强产权司法保护,对国企民企、内资外资、大中小微企业,一律平等保护。依法纠正张文中案等涉产权刑事冤错案件,坚决防止把经济纠纷当做犯罪处理,依法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聚焦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设立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以及北京、上海、广州、海南自贸港知识产权法院,加强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司法保护,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13年以来审结知识产权案件229.2万件,年均增长24.5%,增长幅度很大。聚焦美丽中国建设,设立环境资源法庭,依法审理长江非法排污案,让排污者支付5.2亿元环境修复费用和罚金,用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聚焦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出台一系列指导意见,建立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解决机制,大力加强涉外审判和海事审判工作,服务扩大对外开放和海洋强国战略。坚定承担国际条约义务,平等互利开展司法协助,平均每年办理4000多件司法协助案件,合作范围覆盖全球130多个国家。
第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加大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司法保障力度,出台司法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系列指导意见,以人民法庭为着力点,积极参与诉源治理,把矛盾纠纷更多化解在基层。加大民生司法保障,正确实施民法典,全面清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司法解释591件,依法审理婚姻家庭、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消费等涉民生案件3167万件。明确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电商主播等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认定规则,把引导规范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统一起来。加大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的力度,出台多项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具体举措,比如集中清理涉企业和企业家久拖不决、久押不决案件,目前全国法院正在对摸排的相关案件抓紧依法处理。
第四,严格公正司法,让公平正义更加可触可感。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鲜明保护英烈人格权益和红色经典,依法打击虚假诉讼和恶意逃废债等行为,2017年到2020年,共查处虚假诉讼案件1.2万件,保护诚信、惩戒失信。围绕统一法律适用,充分发挥审判委员会、专业法官会议作用,推进刑事案件量刑规范化,建立民商事同类案件的强制检索机制,及时发布指导性案例。围绕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严格贯彻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疑罪从无等原则,依法纠正重大刑事冤错案件。围绕提高审判质效,深化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强化审限管理,加强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的应用,司法效能明显提升。围绕司法公开透明,实现审判执行全流程公开,深化裁判文书公开,庭审直播超过1470万场,努力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树公信。
第五,深化改革创新,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依法保护当事人诉权,落实立案登记制,截至目前,已网上立案1171万件,提供跨域立案服务13万件。实施执行攻坚,持续推进源头治理、综合治理,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不断健全解决执行难的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实施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审判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制定审判权责清单,建立监管机制,努力确保改革放权与有效监督相统一。深化智慧法院建设,推进现代科技与审判执行工作深度融合,设立北京、杭州、广州互联网法院,探索互联网司法新模式,同时我们推行网上立案、在线诉讼,让司法更加便民利民。
责任编辑: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