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潍坊先行│劳模夫妻回乡带领村民建起“亿元村”

刘向东夫妇在蔬菜大棚里劳作。

魅力洼里村。

洼里新印象。  

        在潍坊市坊子区坊安街道洼里村,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农业园区的美好画面徐徐展开:全域内形成“畜禽养殖——农业种植——有机肥加工——土地培养”的循环闭合链条,以产业带起玉泉洼生态观光园;让人咂舌的世界领先水平的智能种植床技术,一亩地的收益达到了300万元;以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主的5个专业合作社,不仅让洼里村实现了共同富裕,还辐射带动周边22个村共同建设潍坊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

在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名单中,洼里村入围,山东仅有两个村获此殊荣。

坊子区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赵霞,荣获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此前,她的丈夫、洼里村党支部书记刘向东,已是人社部和农业农村部评选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刘向东和赵霞这对“劳模夫妻”是如何带领洼里村,把一个一穷二白的“空壳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亿元村”?

初心变成现实 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初心一直鞭策着我。”赵霞说,在回洼里村之前,她和丈夫一直有个心愿,就是用自身的行动去带动困难群众的创业斗志,共同走上富裕的道路。抱着这样的想法,2011年,他们毅然放弃不错的事业,回乡创业。

刘向东回村后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赵霞也很快成为与全体村民同甘共苦、发展经济、共奔小康的一分子。

10年前的洼里村,贫穷落后。村里村外全是土路,村里的破房子,随时有倒塌的危险,村“两委”班子涣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集体经济“空壳村”。

面对这种情况,刘向东和赵霞一方面探索未来的发展路子,一方面从改变村容村貌入手,搞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下一步的发展创造条件。两年时间,他们拿出原先个人创业的397万元积蓄,修建硬化4条道路、加固塘坝护坡、铺设雨水管道、修建村委大院、建成1500多平方米文化广场、置办了文化健身设施;打了3眼深水井,铺设18000多米的输水主管道,家家户户安装了自来水;对村内老化供电线路进行改造,更换了250V变压器。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洼里村初具道路宽阔、街巷整洁、公共设施齐全的新农村雏形。

完成了村庄基础建设,刘向东开始组织村民发展大棚蔬菜,实行集约经营,走有机生态农业增收致富的路子。成立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培训、统一良种、统一技术、个人管理、产销一条龙的管理办法,初步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合作社模式。

“以前,村里的青壮劳动力大都靠外出打工谋生。成立合作社后,赵理事长组织我们去培训,手把手教我们从事有机蔬菜种植。这不,才用了一年时间我就当上了负责人,一年收入6万多元,俺媳妇也包了个棚,一年收入也3万多元,再加上绩效奖啥的,我们家年收入10万元以上。”洼里村村民刘金林介绍说。

刘向东说,要想建设规模有机生态标准大棚,还需较大规模投资。为解决资金问题,他们咬紧牙关、顶住风险,拿出自家的所有积蓄帮助村民发展蔬菜大棚。

可就在2012年春天,正值蔬菜大棚建设的高潮期,突遭大风,因为种植大棚投资不足出现质量问题,大棚棚顶的塑料被大风吹得稀里哗啦、漫天飞舞。一着急,刘向东就带着工友上了棚顶,用身体压住塑料。人趴在上面,随时有被风吹下来的危险。目睹此景,赵霞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为了管好大棚果蔬种植,刘向东和赵霞早上5点就到大棚,晚上12点之前没合过眼。这一年,洼里村的19个标准蔬菜大棚,全部实现了有效产出和盈利,仅一季草莓每个大棚就实现收入7万多元,村民终于尝到种植大棚蔬菜的甜头。

收入的增加,提高了村民的参与热情,同时也带动了其他村民的创业干劲。除了大棚蔬菜种植,刘向东和赵霞又逐步引入了养殖业,开展果树栽培、种植经济作物,开始向着多种经营、绿色生态观光采摘为一体的方向发展。

不畏挫折失败 让更多人吃上有机菜

从2014年开始,刘向东和赵霞在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帮助下,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通过学习外地先进种植技术和经验,尤其是引进以色列和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农业高科技技术,确立了走高科技引领下的有机蔬菜种植路子。

他们对386亩土地进行流转,实行土地租赁、土地入股、劳动报酬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采用产业工人管理模式。原先的大棚种植户想参加日常管理,就必须签订新的管理规定协议书,服从园区的新规定,并通过专业技术培训,重新上岗。

当时有一季西红柿棚管户没按要求操作加入了化肥造成疯长,达不到有机蔬菜标准。不等果熟,赵霞就召集所有棚管户和部分村民,痛下决心,当着他们的面将近6吨、市场价值4万元的西红柿倒入园区北沿深沟。她现场表态,凡是从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走出去的果蔬,必须保证100%是有机果蔬,决不容许以偷梁换柱的行为欺骗消费者。

“因为我们提前考虑了对种植户的让利保护,他们的实际收入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把风险全部转嫁到了自己的身上,所以产权改革进展顺利,我们的有机蔬菜种植逐步走上正轨。”赵霞说。

同时,在区总工会支持帮助下成立的工友创业园这一平台,吸引了大批回乡知识青年和外籍大学生的加盟,为有机蔬菜线上线下的宣传带来了活力,打开了果蔬、采摘、观光推销渠道。

到三年转型期满,玉泉洼386亩土地获得国家资质专业机构的认证,产品得以顺利地进入正规销售渠道。

在“劳模夫妻”的带领下,洼里村先后流转土地2200余亩,建成了以高等级智能玻璃温室大棚为主的高科技种植产业园、大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生态奶牛场、生态蛋鸡繁育基地、农科驿站、星创天地,建成5000立方米特大沼气池项目和有机肥料厂,在全域内形成“畜禽养殖——农业种植——有机肥加工——土地培养”的循环闭合链条,以产业带起玉泉洼生态观光园,将有机农业延伸到餐饮娱乐、观光旅游、教育培训等服务业领域,打造了农耕文化体验区、休闲采摘区、儿童娱乐区等19个景点,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

目前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已发展有5个专业合作社,不仅本村实现了共同富裕,还直接带动周边8个村庄的1400多名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800户村民人均年增收1.8万元。洼里村先后荣获“全国明星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好客山东最美乡村”“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园”等荣誉称号。

创新弯道超车 种植业插上科技翅膀

“从开始有机蔬菜种植,我们就不断地走出洼里村,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农业先进地区和国家取经学习,让传统的种植模式插上科技的翅膀,努力实现高科技农业在玉泉洼扎根发芽,壮大成长。”刘向东说。

十年来,这对“劳模夫妻”在逐步摸索发展中,发现要实现农业模式创新发展,核心是技术。他们多次外出考察学习,聘请美国加州大学、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30余名专家教授作为园区的农业科技专家;引进推广美国、以色列、荷兰等国家的有机种苗、立体栽培、生物菌肥等先进技术,真正为大棚种植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

2018年开始,玉泉洼集成应用荷兰温控技术、以色列滴灌技术、德国泥炭土等先进农业种植经验,创新研发了首创的“智能种植床”技术,被誉为继寿光大棚革命之后的又一次“有机革命”。

刘向东说,现在的玉棵松智慧种植基地,工厂化立体生产种植有机蔬菜,实现有机种养、产品研发、物流配送高科技发展。这里的十层种植床立体种植技术,用“机器人+物联网”实行远程管理和自主控制,一年可以收获蔬菜16茬,一亩地年收入可以达到300万元。

“这项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化农业的跨越。随着这项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在全国范围内,将会出现有机蔬菜产量大增,价格适中,能够真正实现有机蔬菜进万家,让十四亿人都能吃上有机蔬菜的梦想。”赵霞说。

从去年开始,园区又以农业研究中心、培训推广中心和农业产业中心为三大核心板块综合体,以市场和服务为两大支撑,融合科技、产业、生态、文化、农旅五大元素为一体,领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经过筹划运作,洼里村与以色列LR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联手按照农业“新六产”和田园综合体模式,以玉泉洼生态观光园为龙头,打造农业产业化特色生态小镇,打造中国第一“莫沙夫”。

玉泉洼“莫沙夫”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占地3万亩,以此为强劲引擎,辐射带动周边22个行政村共同发展。其中,一期核心区占地面积5000亩,规划建设生态养殖区、有机果蔬种植区、农产品加工区、生活居住区四个板块,打造未来的园区高地。(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林峰 通讯员 刘华强 文/图)


分享到 分享